《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实用4篇)

时间:2014-09-04 09:27: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的大小比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小学生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材料,如小数的大小比较示意图、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题等。

2. 教师准备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案例,以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如比较0.5和0.25的大小。

2. 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如通过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大小。

3. 练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概括出一些规律和思维方法。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回答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或者个人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和个人作业,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和痛点。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游戏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灵活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游戏材料,如小数的大小比较纸牌、小数的大小比较游戏规则等。

2. 教师准备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案例,以便学生能够在实际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如通过比较纸牌上的小数大小来进行游戏。

2. 游戏进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 游戏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结束后总结游戏中的规律和方法,概括出一些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技巧。

4.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或者个人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对游戏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

通过本次基于游戏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习效果。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6页、练习六第6~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相应的探索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呈现情境:货架上摆放着四样文具,练习簿0.48元,三角板0.65元,橡皮0.3元,直尺1.25元。小明带了0.5元,他能买到其中的哪一样文具?

  (1)读题: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和数有关的信息?

  (2)提问:你觉得他带的钱够买其中哪一样文具?

  结合已有经验,学生通常会给出练习簿和橡皮两个答案。

  (3)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小明带的钱够买一块橡皮的?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唤醒三年级所学的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随后进一步探索多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打下基础。

  2、揭示课题:简单的

小数大小比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较复杂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

  [说明:与教材中的例题相比,上述情境增添了一些数学信息,并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力图使现有的情境较原先呈现出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收集、组织、比较等数学思考中来,另一方面,0.3元与0.5元之间的比较,又巧妙地将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旧知予以激活,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做好认知上的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提问:小明带的钱为什么够买一本练习簿,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随后组内交流。交流时,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以丰富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学生在交流时可能会出现如下方法:比如借助元、角、分进行思考,或者从小数的组成上进行分析,也可能借助图形给出解释。教师应认真参与学生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为随后的全班交流做好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说明: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中呈现出的不同思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他们独特而富有差异的思维水平与层次。教师参与倾听,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教师可以有效地把握不同思考方法背后的思维梯度,从而为随后组织学生展开有序列、有层次的数学交流做好准备。]

  2、全班交流。

  教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如下顺序展开交流。

  (1)第一层次: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直观解释。

  学生交流:将0.5元和0.48元化成几角和几角几分,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通过将新知转化成以前所学的旧知,然后巧妙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明带的钱不够买一块三角板或一把直尺吗?

  学生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新问题,并交流。

  (2)第二层次: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构建模型。

  质疑:并不是所有小数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如果没有了具体的单位“元”,又该如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

  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其他方法,并阐明思考过程。教师则努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力图使每一个学生弄明白这些方法。

  引导:有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小数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变得既有趣、又简单。

  教师呈现如下三种图形各10个(每一小组都有),并介绍:大正方形每个表示1,长方形和小正方形分别表示0.1和0.01。

  你能用这些图形表示出0.5和0.48,并借助图形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操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比较0.5和0.65、0.5和1.25之间的大小。

  (3)第三层次:摆脱直观束缚,逐步抽象概括。

  出示0.32、1.16、0.9、0.88四个小数。

  提问: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

  明确要求:你可以用图形先摆出这些小数,然后比较;也可以不动手,通过在头脑中想图形,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当然也可以不摆、不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尝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了解情况。

  交流。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后两种情况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支撑中摆脱出来,从而达到抽象思考的层面。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以完成对方法的优化。

  [说明: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中呈现的三种比较方法只是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可能出现的特殊方法,更为一般的方法应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这一方法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却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解释清楚的。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抽象方法背后的直观数学模型,通过数形转化,将抽象的小数转换成具体、直观的图形,从而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当然,直观的模型只是一个脚手架,是学生把握抽象方法的桥梁,教师在学生获得直观模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原先的直观模型中摆脱出来,鼓励他们在抽象的层面上进行思考,最终实现了从直观思考向抽象思考的必要过渡。]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比较的方法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体会: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以进一步强化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练习六中第6~11题中的部分习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形成技能。

  (1)第6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数表示各图中的空白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比较每一个图中涂色与空白部分的大小。

  (2)教学第7题的第一组,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思考:还有哪些小数也比0.1小,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二组,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中间的参照数0.3进行比较,以丰富学生的比较策略;第三组,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借助数轴上的点,帮助学生体会:直线上的点位置愈靠右,这个数就愈大,反之愈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教学第9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的数据,并通过比较,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4)第11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用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最大和最小的各是哪一个数,如何有序地寻找答案?从而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如时间允许,还可以补充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比如高架桥上的限高(有3.5米、4.5米、5米不等)与载货卡车的实际高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再如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几种动物跑完100米所需秒数的比较等,以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拓展学生的视野。

  [说明:教材这一课的练习编排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尤其是每一道习题还给教师留下了进一步开发与创造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在使用这些习题时,应在充分把握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用准、用足、用透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也可适度开掘一些教材以外的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小数大小的比较,书上第50、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基础训练

  (练习题卡)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师:你能描述出整数是如何比大小的吗?

  生:……

  师:(小结)整数进行比较时,首先要看它的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时,从高位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二、自主探究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刚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了一下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你能从这副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生:他们在跳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成绩。(出示卡片)

  师:要分别排出这四位同学的名次前后,就要将他们的成绩一一进行比较,那下面老师把他们分别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较,看看谁会是优胜者。

  2、比较2.45和1.6

  师:这两个成绩该怎么谁的更好?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比较。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小结:先比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

  3、比较1.98和1.45

  师:他们的成绩,又该怎么比呢?引导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生:……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谁想来说一说。小结:小数进行比较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三、扩展运用

  1、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2、说说你是从哪位比出他们的大小的。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是,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实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