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篇一: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
导语: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的金钱观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
一、引发学生对金钱的思考
为了引发学生对金钱的思考,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情境,让他们思考金钱带来的影响。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消费品、房子、旅游景点等,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东西背后可能存在的花费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开始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开展金钱管理的游戏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金钱管理的重要性,可以设计一些金钱管理的游戏。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来学习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在游戏中,学生需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同时还需要注意自己的预算和储蓄计划。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可以在娱乐中学到金钱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组织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金钱的魔力,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进行购物,让他们亲身体验购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价格、品质、需求等。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理性消费,并且让他们了解到金钱的有限性和价值。
四、开展金钱管理的课堂讨论
为了加深学生对金钱管理的认识,可以开展一些课堂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储蓄计划和理财经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些与金钱相关的话题,如如何理解消费、如何正确对待金钱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金钱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念。
结语: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做出明智的金钱决策,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篇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能力
导语:金钱的魔力不仅在于它的存在和价值,更在于人们如何正确地管理和运用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能力。
一、教授基本的理财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的理财知识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金钱的正确认识。例如,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制定预算、如何进行储蓄、如何理解利息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理财知识的重要性,为他们未来的理财决策提供基础。
二、开展投资模拟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财的过程和风险,可以设计一些投资模拟实验。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方式来学习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考虑投资的时间、风险和收益等因素,从而培养他们的投资意识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理财计划
为了让学生将理财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理财计划。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制定一个月的消费计划,并记录下每一笔的收入和支出。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能力,为未来的理财决策提供参考。
四、组织理财能力培训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理财知识,可以组织一些理财能力培训课程。例如,可以邀请专业的理财师或银行工作人员来给学生讲解理财知识和技巧。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加实用和专业的理财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
结语: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念,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文章主要采用前后资料比较的方法,透过描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承前和小结。教学本文前,先组织学生交流:透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自己结识了哪些人物,作家的哪些描述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流的基础上顺势转入阅读本文。
体会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同样还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教学时要注意语言、动作的描述在前面的课文已经深刻体会,而本文最突出的是托德见到大钱后的神态,是本文也是本组课文的传神之处。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4个生字。透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通融、蹩脚、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妙不可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资料,透过对描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体悟作者抓住人物神态描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3.感受马克吐温用夸张的手法,辛辣的笔调凸显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并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托德神态描述的传神之处,并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述人物神态的方法。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天我们来学习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揭题:《金钱的魔力》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受形象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愿意理解老师检查吗?
1.词语闯关读准下列词语,并能理解部分词语(哪些词语你已经理解?):
通融、刻薄、蹩脚、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妙不可言
2.说说金钱在这个故事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开始“我”受到了托德的冷落、怠慢,当“我”显示了大钱后,受到了老板的百般优待)
3.那故事中的托德和老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交流并构成板书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势力、傲慢无礼……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见风使舵、阿谀奉承……
三.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体悟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托德,作者采用哪些描述来刻画托德这个“以貌取人、见钱眼开”的形象的?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
交流汇报:
(一)凸现托德的性格特点
1.语言: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十分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你能够读出托德的这种语气吗?
(2)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你从这儿又有什么体会?(抓住“仍旧”“摆着架子”体会“善变”。)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神态描述(重点)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你从这发现了什么?(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
▲文中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的样貌。
这与丢了一颗石子所漾起的波纹一样吗?此时他的内心会怎样想?你觉得他当时是一种怎样样的笑?如何才能读好它?
▲当他瞟到大钱时,那刚才的满脸笑容去哪儿了?此时他的内心会怎样想?你能否想象一下他当时的面部表情?这时的笑是一种怎样样的笑?
(理解“波状的、蛆虫、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像一片一片熔岩,你想象一下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了会是什么样?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此时他的笑是僵硬的笑、尴尬的笑、难堪的笑。)
▲体会马克吐温描述神态的传神之处。
说说马克吐温为何能够有这样的描述?这样的描述有什么好处?
小结: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抓住了托德神态,用夸张的手法,辛辣的笔调,简单几笔,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二)凸现老板的性格特点
1.自己读读有关描述老板的语断,课文又用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预设:(1)动作描述: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述:(课文12~18自然段。)
2.同桌之间读读老板的语言,发现老板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预设:老板的语言反反复复,啰啰唆唆,他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等。
3.如果把老板的语言压缩,就是——(衣服很合身,买去吧!)
4.这么简单的意思,马克吐温为什么用洋洋洒洒的两页文字来描述?
凸现老板在百万富翁面前,不惜一切手段献媚讨好,甚至能够降低自己的人格。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阿谀奉承的奴才相。
四.总结全文,点明题意
同学们,读了全文,你觉得作者用“金钱的魔力”是否恰当?
这就是“百万英镑”的魔力,金钱在当时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作用。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两个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
五.模仿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仔细观察一个人的神态和语言,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板书:金钱的魔力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势力、傲慢无礼……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见风使舵、阿谀奉承……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说明】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透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二是了解作者透过人物语言、神态的前后比较,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其中,第一、二个方面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本设计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并立足于单元整组备课,紧扣单元训练点来展开。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为主线,同时体会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并初步学习在随堂练笔中运用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进行小练笔。以小说资料的情趣为延伸点,激发学生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性阅读,在本堂课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其主要形式。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挑剔、胆怯”等词语。
2.透过自主阅读,体会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并且能够初步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3.激发对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小说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自读课文两遍;教师课前准备《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一本;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指导“魔”书写,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导读,自读自悟。
(一)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梳理人物,借助人物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三)学习导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三、交流碰撞,感知形象。
(一)感知托德的板块。
1.学生默读描述托德的段落,想想托德是怎样一个人,划出有关的句子,写写批注。
2.学生自由谈理解,交流句子,谈感悟,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概括的托德的特点的词语。
预设一:我等候着,一向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件最蹩脚的给我。(“以衣取人”、“势利眼”)
预设二:那个家伙摆出一副十分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么?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尖酸刻薄”、“傲慢无礼”)
预设三: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貌;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立刻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见钱眼开”“势利小人”)
3.聚焦托德的神态“笑”的具体描述,感悟托德的见钱眼开。
(1)体会“当我把钱递过去时”托德的“笑”。
再读描述笑的句子,体会作者马克吐温描述托德的笑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从托德的笑,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作者写法,板书“神态”。
(2)体会“当看清钱的面值时”托德的“笑”。
比较前后笑的变化,体会写法的比较。
感悟笑容变化之快的原因。
(3)对神态“笑”的整体感知。
教师引读。
小结人物特点。
(二)感知老板的板块。
1.小结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老板的板块。
2.汇报交流老板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的写法。
预设一:“把这么一套不像样貌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个性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样类事情。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这是老板在透过贬低托德来到达他的目的)
预设二:“裤子没有毛病,十分合您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很适宜!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老板搜肠刮肚,极力奉承来到达目的。)
预设三:“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老板已经语无伦次了,反反复复,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的那副奴才相。)
3.小结老板特点,板书“语言”。
(三)延伸想象,课堂练笔。
1.展开想象,尝试神态、语言等描述方法,自由练写。
2.交流练笔,评价反馈。
(四)回应课题。
课文的开头,“我”遭遇的是那般冷落;结尾,“我”受到的是这般待遇,这一切都是――缘于金钱的魔力。托德前后的变化,老板这样的热情也都是――缘于这张钱,这就是金钱的魔力!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质疑激趣。对《百万英镑》这部小说,还有什么想明白的么?
2.拓展介绍作家及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资料,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资料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之后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这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理解课文资料,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总结写作特点
作者透过了哪些描述,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比较,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业设计:
1.看《百万英磅》全文。
2.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人物描述。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章主要采用前后资料比较的手法,透过描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1、语文点:本设计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并立足于单元整组备课,紧扣单元语言训练点来展开。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为主线,同时体会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并初步学习在随堂练笔中运用作家描述人物的方法进行小练笔。以小说资料的情趣为延伸点,激发学生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性阅读。在本堂课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其主要形式,还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只是在一旁教给学习方法,引领学习的大方向,体现了学生在本堂课中的主体地位。
2、渗透点:五年级的学生对当今社会上有关金钱的作用有必须的认识,而且比较敏感,但由于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又鉴于这篇教材资料的独特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这一概念,教育学生为人要廉洁、自律、不要唯利是图、明白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资料,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这一概念,教育学生为人要廉洁、自律、不要唯利是图。
教学重点
透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透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比较,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了解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能够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述突出了这些特点。
3.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取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4.揭题: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静心读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边读边在书上作批注。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细读课文,比较人物特点
1.交流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
例: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2.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述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3.关于“托德”:
(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述: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十分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他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这句话进一步表现了托德的势利眼和傲慢,以貌取人,说话尖酸刻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托德的“善变”。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样读懂的?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透过感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4.关于“老板”:
(1)动作描述: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理解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向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学生勾画有关动作的词语,如“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情绪。)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述:(课文12~1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试读十二自然段,谈谈感受。(较快的语速,体现人物的金钱的奴隶媚态。)全班分主角朗读。
5.关于“自我”:(渗透点环节)
◆“托德”和“老板”以貌取人、刻薄、见钱眼开、金钱奴隶的形象同学们在字里行间已经读懂了,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就以前这样说过——
“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能够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美的,错的变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莎士比亚
(1)既然金钱的力量这么大,是不是一切都能够用金钱买来?如果当时换作是你,你将怎样说?又会怎样做?
(2)学到那里,我想同学们对金钱必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把它写下来,待会交流。
(3)学生上台交流……
交流:为人就应要坦诚相待,不能以貌取人,对金钱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一个的贫富,其实贫富还包括在精神上的,我们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更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为人就应要自律,自重,千万不能唯利是图,被金钱一味所束缚。
6.过渡: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请同学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总结全文,归纳写作特点
1.总结: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述,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述。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精彩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五、拓展延伸,内化积累(作业)
1.拓展阅读《百万英镑》。在这个短篇小说中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述。感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有兴趣的同学也能够读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发下原文的阅读材料或者介绍网站。)
2.阅读一篇描述人物的文章,做一则读书笔记:(课标《同步阅读》同主题文章)摘录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神情描述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附板书设计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我们: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