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质6篇】

时间:2015-09-06 05:34: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2. 学习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和食品。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秋天的月亮和中秋节的起源。

-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月亮的特点和中秋节的起源。

-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

2.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习俗的意义,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对比。

3.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

-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如月饼、柚子等。

- 学生分组制作月饼,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和食材。

4. 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保护传统文化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秋天的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3. 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食品。

4. 实践:学生分组制作月饼,并分享制作过程和体验。

5. 思考: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保护传统文化的想法和建议。

7.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强调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对中秋节起源、习俗和食品的理解程度。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2. 学习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文化认同和传统节日的珍视。

教学内容:

1.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如家庭团圆、感恩和祭祖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的重要性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 学生分组进行习俗展示,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和变化。

3.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如舞狮、打秧歌等。

- 学生分组进行民俗活动展示,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差异和变化。

4.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 引导学生设计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如制作灯笼、举办文艺演出等。

-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策划和实施,体验中秋节的传统庆祝活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中秋节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3. 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

4. 学生展示:学生分组进行习俗和民俗活动展示,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和变化。

5. 活动策划:引导学生设计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如制作灯笼、举办文艺演出等。

6. 活动实施: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策划和实施,体验中秋节的传统庆祝活动。

7.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强调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展示和活动策划的成果和创意。

3. 学生对中秋节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的理解程度。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三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神舟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了解自我阅读课文的`习惯、方法。同时也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读

  二、新授

  1、指名读生字词

  乳白色

  执行

  滑坡

  控制

  侨胞

  边缘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

  5、指名问贰为什么要描“缘”这个字呢?(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教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1)猜猜这个“缘”是什么意思?

  (2)“缘份”:是啊,今天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也真一种“缘份呐”!

  (3)你想到了我们文章的一个词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一个教育重点。特别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的能力的培养在本课堂教学开始更为突出。】

  6、请大家再拿起你的阅读材料,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1)学生读

  (2)大家读得很认真,请你把觉得难读的部分读一遍

  (3)指名学生读:(读得真好,请他掌声)

  (4)再指名读(你读的时候,老师闭着眼睛在听,真是太美了)

  (5)再指名读

  【读通语句是本次教学中教师紧抓的又一个重点。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前提。通过扎实的训练,学生在朗读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到位。】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

  2、“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及其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圆”是什么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

  2、齐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疑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课文写了什么梦?怎么圆的?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课件出示)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高兴自豪的感情),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了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刚才的感受?),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想不想看看“神舟六号”发射的现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神舟六号的发射场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1~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意图: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梦,你们知道至今为止我们已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长河,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补充课题)指名读,齐读。

  3、“千年梦”指什么?“圆在今朝”又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文中哪句话准确地表明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中华

  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指名读,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齐读)数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是何等的自豪与骄傲啊。

  3、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2——10自然段,用简洁的话概括中华民族实现千年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艰辛

  1、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向学生出示杨利伟穿着太空服的'图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候说的三句话。[课件出示]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范读)你怎么理解这三句话?(学生交流)简单的三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出示句子]: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里的他们是指哪些人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

  (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抓住“一百一十”、“三千多个”,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团结合作)

  (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4)出示三个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研究的这一组句子,你能感受到了什么?(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

  (5)出示图片激情:梦圆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却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谁来说一说。(指名交流)

  四、补充拓展,深化情感

  1、千年的历程,千年的努力,才迎来了这梦圆的一刻,就让时光倒流到2003年10月15号,我们一起回顾神五飞天激动人心的一刻。(播放神五飞天的视频)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吗?(齐读课题)

  3、“千年梦圆在今朝”,我们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配乐朗读)

  4、虽然我们的千年梦圆了,但我们依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在载人航天事业上,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功?(请生介绍)

  5、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我们还想圆哪些梦?(请学生说)出示句子(接读):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6、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追求,圆梦的任务将落在你们的肩上,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时刻准备着吧!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篇六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 “嫦娥一号”)导入: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航天的资料。

  2、(板书)一瞬间的飞跃,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实现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

  1、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请快速默读课文,了解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课件)

  2、交流。指导学生理清行文线索。(课件)

  三 、细读,感受自豪之情。

  1、千年的梦想,千年的期待,今天终于飞天成功。当看到一次成功发射的壮观场面之后,你的心情怎样?请找出让你激动、自豪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感受,然后与同位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人造卫星。读,放映。看到这一幕,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对全世界说什么?再读。

  (2)神舟五号。读,放映。与上一次不同的是什么?(卫星与载人的区别)

  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这成功靠的是什么?读。(课件)大声读。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

  (3)神舟六号。读,放映。与上一次又有什么不同?(空间实验活动)标志着什么?“里程碑”是什么?“里程碑意义”是怎样的意义?再读。

  四、精读,品味不易。

  师:这一次一次的成功像里程碑一样,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梦想的实现容易吗?从哪儿能看出来?

  交流。重点是:

  1、有没有放弃?从哪儿能看出来?因为我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读。在成功之后有没有止步不前?从哪看出来?你知道为什么还要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你发现了这两段话在文章当中有什么特殊作用?(过渡段)

  2、“载人航天工程……则多达三千多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最需要什么精神?

  师:是呀!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勇于挑战、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3、“有的人……”(课件出示) 生交流想法。

  师:看到这儿,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他们能听到,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用你们满含深情的朗读来向他们致敬吧!

  你们知道吗?(放课件)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4、说到 “航天员”,(谁知道有关航天员的知识?向大家介绍。)

  师:我们都会想起一个响亮的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

  (这是对飞船的肯定的评价,也是对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神舟五号飞船很安全,稳定,说明了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很高。)

  师:这是对所有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课件)让我们以深情的朗读,向他们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5、总结: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如果你手中有一面锦旗,你认为,应该送给谁?

  这一个激动人心的片断、具体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所有参与航天事业的人们团结协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都应得到我们心中的那面锦旗。

  五、链接。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全中国人民为之骄傲。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嫦娥一号”升空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下面请大家满怀骄傲与自豪,一齐来朗诵一下。

  师:嫦娥奔月,那是神话,今天由于有了这些航天人的团结合作、锲而不舍、默默奉献与不懈努力,“奔月”也成为了现实。同学们,此时此刻,身为炎黄子孙的你,内心有何感受?

  师:你不想向全世界宣告吗?(课件出示)

  六、小结: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追梦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还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我们还要去遨游更宽广、更高远的太空。这艰巨的任务已经摆在了你们的面前,落在了你们的肩上。同学们,为了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努力、起飞吧!

  七、作业。

  我们的课文已经跟不上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了。请同学们运用本课学到的写法,来为本文填补空白:把“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播放课件)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78%未阅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