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爱的奉献》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爱的奉献》这首音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演唱《爱的奉献》,培养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
1. 引入:播放《爱的奉献》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引导学生讨论对爱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歌曲:教师逐句教唱《爱的奉献》,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重点讲解歌词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逐句分析歌词的意义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3. 合唱演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演唱歌曲的不同部分。通过合唱演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表演展示:各小组轮流进行歌曲的表演展示,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和传达爱的奉献的情感。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讨论歌曲中表达的爱的奉献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
1. 听觉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片段和教唱引入,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演练和表演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表达的爱的奉献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表演展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表达,评价学生对爱的奉献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音乐《爱的奉献》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爱的奉献》这首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和结构。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演奏《爱的奉献》,培养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引入:播放《爱的奉献》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乐器和音乐元素。
2. 学习乐曲:教师逐段演示《爱的奉献》的演奏技巧和乐曲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和声。
3. 合奏演练:将学生分成不同乐器组,每个组负责演奏乐曲的不同部分。通过合奏演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
4. 演奏展示:各乐器组轮流进行乐曲的演奏展示,让学生在演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合作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讨论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和结构。
教学方法:
1. 听觉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片段引入,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演示教学法:教师逐段演示乐曲的演奏技巧和乐曲结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乐曲的音乐元素。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乐器组进行合奏演练和演奏展示,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
4. 讨论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演奏展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音乐表演能力。
2.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表达,评价学生对乐曲的音乐元素和结构的理解。
小学音乐《爱的奉献》的教学设计 篇三
目标:
1、通过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和事。
2、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并乐意助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准备:
活动前幼儿完成需要帮助的人调查;幻灯:部分需要帮助的人的。图片资料;幼儿捐款统计表 ,背景音乐:《爱的奉献》,捐款箱一只 幼儿每人准备一份零钱。
流程:
引出助人话题→说说自身体验→交流调查情况→讨论帮助方法→模拟捐款活动。
一、从老师休息说起,引出助人话题
1、提问:还记得老师为何休息了两个星期?
2、引导幼儿小结:老师是献血助人,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是一件好事。
二、说说自身得到帮助的人和事,感受受助情感体验。
1、说说谁帮助过你?
2、别人帮助你时心里怎么想?
三、介绍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1、请你们介绍一下,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2、老师也来介绍一下,我所了解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3、小结:人们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大家互相帮助。
四、讨论帮助的方法,知道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1、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解决。(让幼儿先讨论,再来说)
2、老师用幻灯介绍人们帮助别人的办法。
3、小结:当人们碰到困难时我们采取各种方法去帮助他们,捐款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五、捐款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1、每位幼儿一份捐款(零钱1角,5角,1元)。
2、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幼儿依次捐款。
3、统计:鼓励幼儿平时存下零钱,将来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们来统计一下,今天我们一共捐了多少?
4、算出总数。
设计思路:
1、从二期课改的新教材中班的主题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前期开展的《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体验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并逐步体会朋友的含义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分享快乐!
2、从关心伙伴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老师停课休息两周,引起了幼儿极大关注和不舍。当他们知道老师是因为献血要休息,而献血是为了帮助别人时,他们似乎理解了,并开始关心献血助人这个话题。家长陆续从孩子嘴里知道了老师献血休息的消息,而且他们告诉家长,老师这样做是帮助别人。也因为这,小朋友对老师早日回园充满期待。于是上班后,我便在《幼儿园里朋友多》主题活动基础上开展了延伸活动:需要帮助的人。
3、本活动采取从幼儿调查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入手,知道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人群和困难人群,萌发他们的同情心。了解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使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能感受温暖。从小树立幼儿的公民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
4、通过本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播下关爱他人的种子,乐意助人,学会感恩。知道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道理。
小学音乐《爱的奉献》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歌词并没有具体地讲述情节,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爱的奉献》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奉献爱心懂得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感受音乐对人的情感的表达作用。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两个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演唱歌曲,简单认识歌曲的基本结构并体会歌曲表现的情绪、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构成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资料、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社会奉献爱心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2、教师: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名字叫《爱的奉献》,出示课题。
3、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一)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
(二)教唱歌曲第一乐段
1、先观察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并说出休止符的唱法。
教师强调:“八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十六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的半拍。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一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一乐段。
3、师生齐唱第一乐段。
(三)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1、教师提醒第二乐段有切分音符,同学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二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3、让学生观察这个乐段中哪些地方相同,学生回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前一句音低一些,后一句的音高一些。
4、学生随伴奏音乐演唱第二乐段。
(四)学唱尾声部分
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尾声部分,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二乐段。
(五)跟伴奏,学生用“啦”模唱整首歌。
(六)请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七)跟伴奏音乐填词演唱《爱的奉献》。
(八)为歌曲划分乐段
1、教师:这首歌曲的.歌词我们已经学会了,谁来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深情的、激情的、激昂的)歌曲根据情绪划分为两个段落,谁来说一说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乐段分到“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第二乐段就是剩下的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第一乐段是充满深情的,第二乐段是充满激情的)
2、再次演唱歌曲。(第一乐段充满深情地,第二乐段充满激情地)
三、歌曲拓展
1、教师:这首充满爱的歌曲让我们感动,我感到同学们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在我们幸福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边远山区同龄儿童渴望读书的图片:加上旁白(这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来自大别山深处,这双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充满了忧郁,他看着你,也看着我,那忧伤的眼神像是在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故事,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个个令人心酸的镜头,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从心灵深处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2、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谈感受)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学生畅谈)
3、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祷、祝福,祝福他们将来和我们一样幸福、温馨,让我们用这首《爱的奉献》和祝福送给他们,老师相信,他们在遥远的地方能感受到、感觉到我们的祝福。一起跟伴奏再一次演唱《爱的奉献》。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有爱心,奉献爱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演唱一首《感恩的心》结束这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