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推荐6篇】

时间:2018-09-07 08:19: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草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2. 掌握草原动植物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草原的概念和特点;

2.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

3. 草原动植物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4. 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了解草原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草原的面积、气候、地形等特点。

3. 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找到关于草原动植物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4. 分享: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同学了解各种动植物的特点和习性。

5.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草原动植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种进行深入观察,并用图文形式记录下来。

6. 总结:学生回到教室,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展示,评价学生对草原动植物的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在户外考察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掌握草原动植物的适应特征;

3.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草原动植物的适应特征;

3. 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气候数据,引起学生对草原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兴趣。

2. 学习:教师讲解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草原动植物的适应特征。

3. 模拟: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模拟草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让学生体验动植物在草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4. 探究:学生小组讨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5. 总结: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评价学生对草原动植物的适应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的认识和观点。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

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中含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羊群……大白花。

  ⑷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跳舞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草原

  草原美景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79%未阅读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