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简6篇】

时间:2019-05-03 04:44: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言: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小熊和蜜蜂》故事阅读理解。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活动:

- 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小熊和蜜蜂的故事背景。

- 提问学生对于故事的猜测和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活动:

-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小熊和蜜蜂》。

- 学生回答故事中的基础问题,如主要人物、时间、地点等。

-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和生活启示。

-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

3. 扩展活动:

-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续篇或改编故事。

- 学生设计展示方式,如海报、漫画、视频等,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包括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2. 评价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包括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参与度和质量。

3. 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续篇或改编故事的内容和展示方式的创意程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写作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引言: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自由写作:描述一个令你难忘的人或事。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活动:

- 利用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分享一个自己难忘的人或事。

- 提问学生对于写作的期待和困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写作活动:

- 学生选择自己难忘的人或事,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写作思路。

-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注重感受、描写和结构。

-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3. 扩展活动:

- 学生将作文制作成小册子或海报,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 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写作表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2. 评价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包括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的参与度和质量。

3. 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作文的独特性和展示方式的创意程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天、夜晚的大海);词语卡片;大海妈妈的礼物(六条小船内装着各种贝壳,海洋动物的图片,后面附有海底小秘密、成语串、诗歌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猜谜: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

  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

  风起掀浪花。

  你们猜是什么?

  生:我猜是大海。

  生:我觉得是大海。

  2、板帖:

  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

  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简介大海。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见过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见过大海,海水是蓝色的,一眼看不到边。

  生:我见过大海里有浪花,海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

  (点击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景象图)

  4、让我们一起向大海问好。

  师生:hi,大海,你好!good morning,大海!

  5、师生共同看课件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飞着。

  生:海面上波浪很大,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师: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

  生:渔船里装满了鱼虾和海带。

  6、小结,过渡:

  师:哦,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板贴:睡了

  7、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

  8、(点击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师: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儿呢?谁来说说?

  生:大海睡了,星星和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还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呢!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浪声。

  过渡:有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风儿浪儿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师: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深夜里,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生:我觉得很平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读第一句

  师: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响了,应该轻一点。

  生: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地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3)齐读

  (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想想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可和小组伙伴交流。

  生: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

  生: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我们也来试试吧!

  生: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

  (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水声音。

  师:对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板贴:轻轻的潮声)就像大海妈妈熟睡后发出的鼾声。多么安宁,多么温柔阿!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

  生:读句子

  师:声音柔柔的,你读得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师: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生:齐读。

  师小结: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大海妈妈甜甜地睡了,她会梦见什么?(学生回答)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师: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师:这首小诗美吗?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师: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师: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自己的宝宝安静地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表演背诗:啊!美丽的小诗没了,去哪儿了呢?哦!肯定都到小朋友的心里去了,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把它背出来。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4、练习背诵全诗。

  师: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小组的伙伴试着互相背背吧!

  生:小组试背

  师:谁第一个来背

  生:练背(点击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你真勇敢,第一个把它背出来!谁想试一试!

  生:试背

  师:你背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师:刚才,我还在沙滩上悄悄地发现了大海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的身边,小朋友赶快挑选自己的礼物吧!

  生:每人挑选礼物,开始朗读课文后的秘密。

  师:小朋友,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

  生:我拿到的是一只小海龟。

  师:小海龟悄悄地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

  生:风平浪静,一望无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

  师:噢,原来是一串关于大海的成语。

  师:你们是拿到了什么呢?

  生:读章鱼背后的诗歌。

  师: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首关于大海的小诗。

  师:小朋友,我们的旅行结束了,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生:大海妈妈再见!

  师:嘘!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四、课文延伸

  1、夜晚的大海多么宁静啊!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休息了一晚的海风,海浪会做些什么呢?静静地看(出示清晨海浪图。)

  2、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出示: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

  请你们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帮老师把小诗写下去。醒来后的大海还会做些什么呢?自己先托着下巴想想。

  3、交流。

  板书设计:

  9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学生事先准备好要送给好朋友的礼物。

  2、老师准备课件、小熊头饰、词语卡片、纸船、风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谁能读一下课题。(提示筝读轻声)

  2、同学们,纸船在小溪里漂流,风筝在空中飘荡,他们两之间啊,发生了一个很美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请同学们竖起你的耳朵,听老师讲给你们听吧。(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3、这个故事美吗?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吧,别着急,读课文,老师有要求:(出示要求)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些读书要求大家做到了吗,好,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3、出示带有注音的生字词。大家看,这些生字宝宝离开句子妈妈,和他的词语朋友来和我们见面了,谁认识他们。(指名读,领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去掉拼音还认得他们吗?

  5、出示生字。加大难度,只剩下生字了,谁还会读。

  6、同学们看,这三个生字穿上了红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抓、吵、受都是翘舌音,跟老师读,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下面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识字的好办法,等会推荐给大家。

  8、下面请同桌互相抽读卡片,读错了,一定纠正过来,并多读几遍。

  9、做游戏。(老师随机抽卡片,学生读,并找出自己的卡片举起来)

  10、指导书写

  同学们,生字我们都认识,有两个生字宝宝说,他俩很特殊,你发现了吗?(生说发现,说道都是动作时,做动作),最后指导书写抓。

  三、读句子,再读课文

  1、同学们,生字宝宝和我们做了这么久游戏,累了。他们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你还认得他们吗?句子能读好吗?练习读一读吧。

  2、指名读,齐读。(主要评价读的通顺,字音读得准)

  3、句子读的这么通顺,老师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更棒,同桌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的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四、书写幸、福

  1、指导书写福

  2、评价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具和课件,试图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扎实、有效。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这篇课文比较长,饱含感情,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选择采用带着感情读,由感情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教法。本节课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课堂增添不少亮丽的风景,为学生提供美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时,我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怎样学会生字,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帮助正音,再用考考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会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记住它。学生学完生字后,我及时安排巩固识字的环节,抓住扎和抓重点指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字跟手的动作有关,并让学生演示这两个动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提问的面不够广,这是因为这节课的密度较大,我一直担心上不完,所以不敢多叫几个人回答。其实平时在上课,我不是这样的。其次,课件上草莓的莓的拼音竟然加到了草的头上,我竟然没发现,真是粗心。通过这次讲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今后,我一定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力争做一个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再引出课题理清写作顺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填制自己喜欢的奇异植物的表格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使他们在自己的思维空间内自由的翱翔,更充实的学习课文,达到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分析:从课题你能知道课文写的对象是什么吗?你能看出课文要写的重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

  2、老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3、回忆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3、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课文,教给方法。

  4、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组织议论。

  思考题: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3)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和写植物有什么关系?

  三、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1、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练读。

  2、教师范读,并指导。

  四、疏理全文,体会写法。

  1、画出文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引导思考: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意思,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

  五、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1、把自己知道的奇异的植物,说给大家听。

  2、到野外或植物园游览参观,重点观察几种植物,看有什么特性?把它写下来。

  板书:15奇异的植物世界

  到植物园去参观

  在植物园参观

  作者的赞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设计思路]

  《点点滴滴都是爱》这是根据三年级下册教材,语文园地五中的作文要求而设计的。教材的编写者之所以会在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这样一组课文后安排学生“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必定有其深意。

  因为现在的孩子整天沉浸在爱的海洋中,已经逐渐成为了“爱的麻木者”。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对他们的殷殷深爱,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要一让孩子们写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爱自己,学生所举的事例就是类型化的,语言则是模式化的,内容是惊人的雷同。在情感上呢,总是让人少了一份真诚和细腻。所以在经过反复的研读教材后,我将本次作文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透过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活照,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看似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从细微之处去感受到父母的爱。然后具体地记录下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语言文字和道德情感的双重升华。

  本次作文的教学思路主要表现为感知爱、体验爱和抒写爱三个大的板块。这三个大的板块融合了资料展示、口语交际、习作指导、学生片断练习和学生课后独立作文和作文的讲评、修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课前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收集关于父爱和母爱的资料,包括诗词、格言警句或者故事。

  2.听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然后共同翻阅相册,寻找几张最能体现父爱和母爱的照片。

  [设计流程]

  一、情景创设,感知父母的爱

  (一)揭示习作内容。

  上课伊始,首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屏幕上滚动出现本班学生和自己爸爸妈妈的照片。教师伴随着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家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是温暖的港湾。家里有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并记录下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素材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父爱、母爱的资料。

  1.教师讲述自己收集的故事。

  我准备的是美国职业演讲者、也是多产作家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因为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实需要我们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尤其是关于父爱的材料。因为学生通过课前收集,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关于父爱的名言和故事较母爱的文章来说,显得比较少。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父爱就不值得歌颂,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它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正如有人这样赞叹:父爱是深沉凝重的,是放在心中用一生慢慢咂摸品味的。

  教师伴随音乐深情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中,父亲是如何不顾自己的安危,用手挖泥石,坚持了整整38小时,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谱写了一首伟大的父爱情深的颂歌。

  讲述完故事后引导学生交流:

  (1)同学们,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否也感动了你呢?

  (2)故事中的那个情节最令你感动?你由这个故事想到了什么?

  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父亲是怎样爱自己的。

  2.组织学生交流、朗诵课前收集到的歌咏父爱、母爱的诗词和文章。相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知父爱、母爱的内容和形式。

  因为正好“语文园地五”中就有唐代诗人孟郊写

  ——点点滴滴都是爱——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的《游子吟》,相信会有学生交流这首诗。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师相机引导:母爱是什么?在这首诗中,母爱就是游子临行前,母亲在灯下为儿子密密的缝制衣服。

  然后教师追问:这种事情,这种母爱是惊天动地的吗?但是你能说它不伟大吗?这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祝福与无尽的牵挂。诗人孟郊就选择了自己临行前,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母亲对自己的深深爱意。

  就这样,在同学们每交流一则材料后的,教师都要对每一则材料用准确恰当的的语言加以点评。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如果学生收集的材料很贫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相关课文,如《妈妈的账单》中,母爱就是不计回报的为子女付出;《给予树》中的母爱就是尽管经济拮据,也把辛苦攒下的100美元分给五个孩子,让他们购买礼物相互赠送;《可贵的沉默》中,父母的爱就是每年都会记得为孩子庆祝生日,送上精美的礼物,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日。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师:其实,在很多时候,父母的爱都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有时,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有时,爱就是一杯暖暖的牛奶;有时,爱就是一个鼓励的微笑;有时,爱就是雨中高擎的雨伞……

  [环节设计意图]

  写作是情感的外射。激情可以直接引发作文的欲望和冲动。所以在“感知爱”这个板块中,我利用音乐欣赏、照片展示和资料的分享,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互动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一)首先以学生的一张旅游照片为重点,指导学生主动发现照片后的感人故事。

  因为根据课前的了解,我掌握到学生们准备的照片有的是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照片,有的和父母一起过六一儿童节,但更多的是旅游时照的照片。乍看之下,觉得这些照片似乎和父母的爱之间好像没有太大联系。但其实仔细想来,带孩子去旅游,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却本身就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而且,在旅游路上一定有许多父母照顾孩子的细节。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所以我在说课前提前了解了我班几个学生旅游路上发生的故事,中从选择严御寒在哈尔滨的这张照片。因为据严煜寒介绍,她刚到哈尔滨就发烧了。妈妈对她是呵护备至,平时十分严厉的爸爸也温柔了许多,定时喂她吃药。因为严御寒觉得头痛得厉害,她的父母为了她放弃了一两个景点,一直守在她身旁。第二天,她好些了,但爸爸还是执意背她走路。玩儿的时候,爸爸还一直想办法逗她开心。这个故事很具有典型性,于是我决定以这张照片为突破口,请严煜寒讲述这张照片的故事,以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凝聚在照片中父爱和母爱。

  在严煜寒交流后,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在每一张看似平常的照片后面,都可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好好的看看照片,仔细地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爱的事呢?

  给一两分钟让学生静静地回忆、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交流互动。

  (二)交流互动。

  首先,介绍活动要求: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照片,用这些照片作为钥匙,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自己和父母

  ——点点滴滴都是爱——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之间最温馨的瞬间,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交流。

  活动要求是弹性的,学生可自选活动方式。

  1.激情解说——如果爸爸妈妈的爱就凝固在你手中的某张照片上,(就象严煜寒的这张照片一样)就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一切,然后为这精彩的照片配上生动的解说词。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带的照片还不足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就可以采用第二种方式。

  2.故事派对——也许有些感人的瞬间没有用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但老师相信当时的一幕幕一定时常浮现在你的脑海里。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情景,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身势动作,形象地再现这感人的瞬间。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启发,充分练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相机利用追问的形式指导学生按顺序把事情说清楚,尤其是最能体现父爱和母爱的细微之处。

  [环节设计意图]

  在“体验爱”这个板块中,我利用直观的照片作为打开学生回忆之门的钥匙,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作文训练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想表达,有内容能表达。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写什么”的问题。

  三、自由表达,抒写爱

  (一)习作指导。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但怎样把我们嘴说的话用笔记录好,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了。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对比两个片段的方式来学习写作方法。

  1.请学生对比阅读下面两个片断。

  (1)我坐在车上,父亲说要给我买几个橘子。他走到那边月台,跳下去,穿过铁道,又爬上来,买到橘子后按原路返回,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然后,转身消失在人群中了。

  (2)父亲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2.交流:你认为哪个片段能更好的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肯定会选择第二段)然后进一步追问:这两个片段都是写父亲在给我送行时为我买橘子的事,可是为什么第一段读过之后,总让人觉得写得还不够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3.请学生勾画出你认为写得比较具体的语句。然后分析这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什么。

  学生通过勾画,就会发现,写的具体的地方其实就是在详细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还有自己的感受。

  4.教师作必要讲解: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第一段写得不具体。这是因为它只是简略地写出了爸爸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忽略了。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就必须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详细地写下来。

  ——点点滴滴都是爱——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故事写“具体”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所谓“写具体”不是字数多就是写具体了。而是要写清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特别是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在这个片断中,就重点抓住了父亲为他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来表现父亲对他的爱。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注重细小的环节的刻画。具体该怎么写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要“步步追问”加上合理的想象。拿这个片段来说吧。

  (出示)一天夜里,天气很热。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就为我扇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

  我们至少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那天天气到底有多热?我总也睡不着觉,心里感觉怎么样吗?妈妈见我睡不着,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妈妈是怎样为我扇扇子的?具体动作如何?我热,妈妈也热,看到妈妈这样照顾我,我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只要这样一步一步地追问下去,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然就能把文章写具体了。

  请学生按这个思路,口头补充这个片断。然后出示补充后的范例:

  (范例)

  妈妈的爱就像是一阵阵清凉的风。一天夜里,天热得让人觉得脑子里总是“嗡嗡”地叫,哎!怎么熬得过去呢?这时妈妈好像猜出了我的心思,说:“晓晓,睡着了就觉得清凉了。”我听了后,乖乖地点点头。刚睡了几分钟,我就被一阵阵扇子扇风的声音惊醒了,原来是妈妈坐在床沿上,轻轻地给我打着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

  [环节设计意图]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大概分辨出哪些文章写具体了,哪些文章没有写具体。但要求他们说怎样才能把习作写具体就很难了。所以我利用对比片断的方式,加上教师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把事情写具体”的表达方法。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怎样写”的过程。

  (二)真情表达。

  1.学生进行当堂的片段练习。

  要学生利用“步步追问”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妈妈或者爸爸对自己的爱。写清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2.评说片段。

  教师巡视抓典型:将写得较为具体的习作进行示范性点评。

  3.课后习作。

  要求学生把课堂交流的故事写具体,也可以重新翻阅自己的相册,聆听父母讲述关于照片的故事,再用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习作后的讲评修改

  1.全方位点评:

  (1)教师将学生的习作全部浏览后,选出优秀习作进行示范性点评。

  (2)在四人小组内,由小组长具体负责,围绕训练重点“如何写具体”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3)教师参与到小组中进行随机性点评。

  (4)请学生习作带回家,请家长参与点评。

  2.学生二次修改习作。老师根据学生二次修改的情况,给学生一个较好的成绩。让学生意识到好文章是在大家帮助和自己努力下改出来的。

  [环节设计意图]

  修改习作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但习作修改的内容很多,不能一味求全,因此,我采取了有所侧重的办法。组织学生围绕训练重点“如何把文章写具体”来进行修改训练。整个修改评价的过程,既有老师、同学参与,还邀请了家长参与,对修改的好的范文作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修

  ——点点滴滴都是爱——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改习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