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14-06-03 09:35: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 篇一

标题:激发学前儿童对识字的兴趣

引言:学前儿童是识字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教案,旨在帮助学前班的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踏上识字的旅程。

一、目标设定

1. 培养学前儿童对识字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前儿童的识字能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趣味性的识字教具,如拼图、贴纸等。

2. 准备丰富的故事书籍和绘本。

3. 制定有趣的识字游戏和活动。

三、教学步骤

1. 激发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如“你看到了什么字?”来培养他们对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2. 游戏活动

采用游戏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如拼图游戏、找字游戏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3. 故事阅读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故事书籍和绘本,通过阅读故事来引导学生们认识和理解字的含义。

4. 互动学习

组织学生们进行互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识字技巧。

5. 认字训练

通过识字游戏和练习册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认字训练,帮助学生们提高识字能力和记忆力。

6. 赞扬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们赞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结论:激发学前儿童对识字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们的识字能力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字的正面认知和积极态度。这样的教学教案能够有效提高学前班的识字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 篇二

标题: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

引言:学前班是孩子们对外界认知的起点,识字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学前儿童的识字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教案,旨在帮助学前班的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掌握识字技巧。

一、目标设定

1. 提高学前儿童的识字速度和准确率。

2. 培养学前儿童的字母和音标意识。

3. 培养学前儿童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多样化的识字材料,如字卡、拼音卡等。

2. 准备音频和视频资源,用于教学辅助。

3. 制定有趣的识字游戏和活动。

三、教学步骤

1. 字母和音标教学

通过音频和视频资源,引导学生们学习字母和音标的发音和书写方式。

2. 字母和音标的认知

通过字母和音标的游戏教学,培养学生们对字母和音标的意识和认知能力。

3. 识字游戏

设计各种有趣的识字游戏,如拼音游戏、找字游戏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快速准确地识字。

4. 识字训练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训练,帮助学生们掌握识字技巧和提高识字速度。

5. 语言表达训练

通过识字教学,引导学生们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如造句、讲故事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评估与反馈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教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结论: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们对识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识字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教案能够有效提高学前班的识字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识字基础。

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复习9个韵母,学习拼读音节,通过拼音巩固学过的字。

  2、学习10个生字,通过拼音识字,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乐意拼读。

  3、初步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发现事物特点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看拼音认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创设情境。

  1、出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老师伴随着音乐讲故事。

  2、学生做放松操。

  二、诵读儿歌

  1、复习9个复韵母。

  2、诵读儿歌。

  (1)师生齐读。

  (2)全班齐读。

  (3)分角色读。

  (4)配乐表演读。

  (5)找好朋友读。

  三、识字

  1、分小组自学。

  2、小老师带读。

  3、盖房子游戏。

  四、作业

  爸爸妈妈评评我

  1、爸爸妈妈夸我又学会了()个生字。

  2、爸爸妈妈帮我纠正了这几个字的读音。

  3、爸爸妈妈认为我的表演:

  ○好

  ○一般

  ○还要努力

  学生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

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 篇四

  一、目标

  1.在说说、听听、写写活动中,初步了解上海部分景点。

  2.引导幼儿关心上海著名景点,激发幼儿热爱上海的情感。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表达。

  二、准备

  1.字、图片、照片、提示牌、小黑板。

  2.初步了解上海部分景点的名称并熟悉相应汉字。

  三、过程

  (一)自主选择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做小导游,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活动内容,你们等会去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然后,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玩的?知道了上海的哪些著名景点?”

  (二)自主游戏

  1.内容

  听录音――介绍上海景点,看图片,边听边把相应的景点勾或写出来,并说说听到了上海的哪些景点。

  游戏棋――“小汽车”为棋子,上海各著名景点为棋盘,幼儿边玩边说说上海的景点。说对了,跳一格,说错,停一次。

  名词连接――如“杨浦”与“大桥”连接。

  照片――说说在什么地方拍的,简单介绍,写地名。

  图书――“孙悟空游上海”,看看、说说有哪些景点,念念“游上海”的儿歌。

  写字――图片、字,幼儿可说说、写写上海的地名。

  配对――字、图片找朋友。

  制作导游图――根据图片、汉字提示制作导游图。

  2.重点指导(制作导游图)

  第一层次:将所选的上海景点剪贴在纸上,注明先后顺序,并能说出各景点。

  第二层次:将所选的上海景点用文字写在纸上,注明先后顺序,能读出汉字并能简单介绍景点的特点。

  3.一般指导

  听录音:圈一圈,要求幼儿能将听到的景点圈出来。照片:请幼儿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拍的,并写下地名。

  (三)分享交流

  请幼儿来做小导游,介绍今天你们玩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的景点是什么?为什么?重点请“制作导游图”的小组将导游图展出,说说有哪些景点,能正确说出景点名称。

  四、提示与建议

  活动前组织幼儿收集相关材料。该活动适合5~6岁幼儿。

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 篇五

  一、目标

  1.在巩固“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四个词语的基础上,感知认识“星星、雨点、鸡蛋、苹果”。

  2.在游戏活动中,愉快地感知儿歌《吹泡泡》的有趣内容,感受自然界中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准备

  图画、汉字、头饰、胸饰

  三、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看看老师在干什么呀?(吹泡泡)

  出示汉字:吹泡泡

  2.老师吹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

  3.老师会吹泡泡,我这里还有好些朋友也会吹泡泡。认识的把它说出来。出示汉字:月亮、乌云、母鸡、果树。

  4.它们会吹出怎样的泡泡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理解感知

  1.谁知道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吹的泡泡是什么?幼儿讲出一个,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或汉字。

  2.泡泡们说你们真的认识我了吗?现在要把图上的汉字藏起来,看一看图片是怎样排的,请找出汉字,按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幼儿上来演示)对应检查。

  3.咦,吹泡泡的朋友说,它们吹的泡泡都不见了,上哪去了?看见了,原来在我们小朋友这里,我们帮着送泡泡回家好吗?

  (1)集体讲讲对应的泡泡是谁?

  (2)幼儿分组找出并送到相应的地方。

  泡泡都到家了,真高兴。

  (三)游戏巩固:变泡泡

  我们也来做泡泡,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了红、黄两色泡泡,你们想先做哪种,就把这一面放在前面,看看你是什么,是谁的泡泡,记在脑子里。

  还要请四个幼儿做吹泡泡的朋友,老师帮他带上头饰,让他们猜一猜自己是谁。

  泡泡朋友,你是谁吹的泡泡,听音乐围到他身边,猜对了的朋友,泡泡就说:“对对对,××是××吹的泡泡。”

  游戏反复若干次。

  四、提示与建议

  这一活动较适合中班幼儿。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首先幼儿要认识以下汉字: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并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附儿歌:

  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

  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 篇六

  一、目标

  1.在情景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汉字“床、橱、柜、桌、椅”。

  2.启发幼儿初步发现汉字的规律,知道有“木”偏旁的字很多都与木有关。

  3.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提高认读能力。

  二、准备

  各种实物小家具、“床、橱、柜、桌、椅”的字卡

  三、过程

  (一)幼儿感知“床、橱、柜、桌、椅”

  1.带领幼儿参观小熊的家,看看它家有哪些家具?

  2.出示字卡,让幼儿看一会儿,猜猜是什么字?(这些字都与家具有关)

  3.幼儿认读,教师把字和家具一一对应。

  4.请小朋友帮小熊移动家具,教师打乱字卡,请小朋友将字和家具一一对应。(幼儿操作)

  (二)初步发现“床、橱、柜、桌、椅”的规律

  1.幼儿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谁能找出来?(都有一个木字)

  2.幼儿回答后,请几个幼儿上来,找出“木”字在哪里?(里面、旁边、下面)

  3.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有一个“木”字。(这些家具都是木头制作的,与木有关,所以它们的名字上都有一个“木”字)。

  (三)理解“木”字

  1.木是从哪里来的?(出示字卡及木头的图片)

  2.出示“树”字,树里有没有藏“木”字?(因为木头是从树上砍下来的。)

  (四)迁移运用

  1.幼儿说说有“木”字的汉字。

  2.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树名,幼儿说一个,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然后看看“木”字在哪里?(桃树、李树、苹果树、柠檬树、梨树、柿子树、梧桐树、松树、柏树……)

  四、提示与建议

  1.利用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寻找有“木”字的汉字的规律。

  2.可以与孩子说说木头是如何变成家具的。

  3.幼儿已积累一定的识字量。

  4.该活动适合5~6岁的幼儿。

学前班的识字教学教案【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