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数字世界的乐趣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逐渐理解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数字世界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集中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内容:
1. 数字认知游戏:在幼儿园的室内或室外环境中,设置数字认知游戏的场景。例如,在室内的角落里放置一些装有数字的卡片,幼儿需要找到相应的数字,并将其放入相应的容器中。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巩固数字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2. 数字团队比赛: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指导员。指导员会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要求小组成员按照指导员的要求进行数字排序。例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或者按照奇数和偶数分开排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巩固数字的排序能力。
3. 数字探险乐园:在幼儿园的室内或室外环境中,设置一个数字探险乐园。乐园内有各种数字相关的游戏和活动,例如数字拼图、数字迷宫、数字跳跃等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与其中的活动,通过玩耍的过程中提高数字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4. 数字故事时间:在幼儿园的图书角落,为幼儿准备一些与数字相关的绘本故事。在故事时间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故事中的数字相关活动,例如数数、比较大小等等。
三、活动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可以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口头表达来了解他们对数字活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语:
通过本教案设计的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探索数字世界的乐趣,培养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发展他们的观察力、集中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适度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二
标题:玩转形状的奇妙世界
引言:
形状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逐渐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形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组合。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形状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玩转形状的奇妙世界。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形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形状;
3.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意识。
二、活动内容:
1. 形状探险之旅:在幼儿园的室内或室外环境中,设置一个形状探险之旅的场景。例如,在室内的角落里放置一些由不同形状的物体组成的拼图,幼儿需要找到相应的形状,并将其放入相应的位置。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巩固形状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2. 形状大寻宝: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张形状寻宝地图。地图上标有各种形状的图案,幼儿需要根据地图上的指示,寻找相应形状的物体并进行收集。例如,找到一个圆形的物体、找到一个三角形的物体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巩固形状的辨别和分类能力。
3. 形状创意绘画:在幼儿园的美术角落,为幼儿准备一些与形状相关的绘画材料。例如,不同形状的模版、彩色纸张和颜料等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形状的创意绘画。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形状积木建造:在幼儿园的建构角落,为幼儿准备一些与形状相关的积木。例如,正方形积木、长方形积木和三角形积木等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指导书,利用这些积木进行形状的建造。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几何意识和操作能力。
三、活动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对形状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可以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口头表达来了解他们对形状活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语:
通过本教案设计的一系列有趣的形状活动,幼儿可以在游戏中玩转形状的奇妙世界,培养对形状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意识。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适度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9的数量,认识数字9。
2、能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到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关系。
3、能按活动的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事物卡片若干(6只青蛙、6只白鹅;7只鸭子、只乌龟;8只蝌蚪、8条鱼;9条金鱼、9只虾)
2、实物卡片和点子卡片20套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目测接数池塘里的动物。
(1)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春天到了,许多小动物都出来了,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各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怎么样数能又快又对?
(2)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出每种动物的数量。
2、把数量相等的小动物放在一起。
(1)师:小动物们要玩游戏了,它们要和数量一样多的小动物一起玩,谁愿意来帮它们找一找?(请个别幼儿来找一找)
(2)请幼儿示范将数量相同的卡片摆在一起,引导幼儿说一说6只白鹅和6只青蛙一样多 ……
(3)师:每队小动物想找一个数字做朋友,它们应该找谁呢?
(4)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匹配数卡。
3、认识数字9.
(1)师:三队小动物都找到了数字朋友,还有哪队小动物没有找到数字朋友?那它们应该找数字几来做朋友呢?
(2)师(出示数字9):这是数字几?它是什么样子?像什么?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4、幼儿操作活动。
(1)找出数量相等的动物。
(2)两边一样多。
(3)数物拼版。
5、评价活动。
分别请幼儿介绍每个活动的情况,引导其他幼儿对应检查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数的形成、点数已有粗浅的经验,本活动通过“纸宝宝找家”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学习、理解7的数数与形成,懂得两数多一少一的关系,促进幼儿数字概念的形成,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形成,知道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7的实际意义。
2、能运用多种比较多少的方法比较6、7两数的多少。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快乐的纸宝宝》7个材料不同的纸宝宝,若干大数字卡片1以及1—10;每人一套操作学具(7座小房子、7个纸宝宝);音乐《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快乐的纸宝宝》,复习6的点数。
提问:瞧,谁来了?来了几个纸宝宝?(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二、出示各种颜色的“纸宝宝”,引导幼儿认读数字7,学习7的形成。
1、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含义。
提问:又来了一名纸宝宝,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纸宝宝?数字7像什么?7还可以代表什么?
小结:7像镰刀,7可以表示任何7种物品。
2、观察不同颜色的“纸宝宝”,知道7里面有7个1。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这7个纸宝宝有什么不同?
小结:每种颜色有1个纸宝宝,7中颜色就有7个纸宝宝,7里面有7个1。
三、出示“纸宝宝找家”图片,引导幼儿操作实践,理解6、7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游戏一:幼儿操作“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提问:纸宝宝找到家了吗?怎么帮助没有找到家的纸宝宝?(理解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
小结:6比7少了1,7比6多了1。
游戏二:幼儿操作“纸宝宝吃水果”进一步巩固6、7两数的关系。
教师敲响小鼓,请为纸宝宝拿比敲的次数多1的葡萄;第二次游戏,请为纸宝宝拿
比敲的次数少1的草莓。
四、引导幼儿玩游戏“抱一抱”,结束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教师说出数字,或比数字多1少1,几人抱一起。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背景
在开展了《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中的“圆圆和方方”、“会变的图形”、“拼图形”等活动后,幼儿对物体的形状产生了浓厚的观察兴趣。一天,我带领幼儿到园外的小公园散步,看门的爷爷将自动伸缩门打开,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门上有很多平行四边形,随着门的开关而变大变小,于是就兴奋地嚷起来。经他一嚷嚷,很多幼儿都围了上来,对这扇门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活动,让幼儿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而四边形等形状会变形。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
3.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就是利用了形状的稳定或不稳定性原理。
活动准备
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每组若干,筷子、橡皮筋、记录表若干,投影仪,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以自动伸缩门的事例引出课题。
“幼儿园的大门能自动拉长、缩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通电了。”
“门有弹性。”
“我看到门那边有个平行四边形,本来是大的,门开的时候就变小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儿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有一个女孩子看到了门上的那些平行四边形。不过,对于伸缩门的好奇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教师出示用橡皮筋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拉、挤,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个正方形我一拉就变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动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了各种形状在拉、挤之后,有的会变形,有的不会变形,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奠定了基础。)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操作后,在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勾,不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叉。还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形状是否稳定,也在表中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对幼儿在记录和绕线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和帮助。
(幼儿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状稳定,什么形状不稳定。幼儿普遍对制作各种形状非常感兴趣,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地用橡皮筋将筷子连成五边形、六边形,而且发现这些图形也都不稳定。)
4.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形状,是否稳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幼儿都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其余图形在拉挤之后都变形了。)
5.引导幼儿讨论并操作:怎样可以使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也变得稳固。
(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孩子并不多,但是通过操作,孩子们增强了感性经验,这远比老师说一个结论来得印象深刻。后来在老师的暗示下,孩子们基本都知道只要添上几根筷子,让多边形变成若干个三角形,就可以稳定了。)
6.请幼儿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东西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上次我们看到的自动伸缩门,上面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开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变窄,关门的时候又变宽了,非常方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的原理吗?”
7.看投影,了解相关知识(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图片)。
(看了图片,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利用了形状的稳定和不稳定性,感到非常好奇,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
延伸活动
1.请幼儿平时多注意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在探索区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儿继续探索形状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在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已经对圆形,三角形等图形有了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椭圆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椭圆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活动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幼儿观察比较区分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3.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与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用铁丝圈两个,圆形.椭圆形各一个,幼儿每人圆形,椭圆形纸一张。教室投放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等。
活动建议
一、教师通过演示,引导幼儿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老师将两个铁圈一个拉长.一个压扁,幼儿认识: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没有菱角,是椭圆形。
二、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出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相同点:圆形与椭圆形的边缘没有菱角。
2.不同点:幼儿将圆形与椭圆形对折两次找出圆心,发现圆形上下.左右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不一样长。
三、通过在周围环境中找椭圆形,进一步巩固椭圆形的特征。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家里及教室里象椭圆形的物体。
教材分析
选自青岛市教材《探索求知》P117
大班综合优质公开课《鸭子骑车记》视频+课件PPT+音乐+详案中班绘本综合《胆小的老鼠》视频+ 课件PPT音乐教案(中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