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18-05-06 06:20: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小猴子下山

教案目标:

1. 通过故事《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让学生感受到努力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情节,明确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并掌握一些动作词汇。

3. 尝试用英语讲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1. 故事《小猴子下山》。

2. 图片或手势辅助教学。

3.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手势向学生展示一些动作词汇,例如climb(爬)、jump(跳)、run(跑)等,并请学生模仿动作。

步骤二:故事导读(10分钟)

将故事《小猴子下山》的主要情节简单介绍给学生,并强调重要人物和事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步骤三:理解故事情节(15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故事,重点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例如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下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最后成功下山的过程。

步骤四:学习动作词汇(10分钟)

通过图片或手势的方式,教授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动作词汇,例如climb(爬)、jump(跳)、run(跑)等。鼓励学生模仿动作,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步骤五: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然后用英语讲述角色在故事中的经历和感受。鼓励学生合作,互相帮助,并展示他们的表演。

步骤六:总结(5分钟)

回顾故事情节和学习的动作词汇,让学生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重要信息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案扩展:

1. 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类似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2. 鼓励学生参与户外活动,例如爬山或跳绳等,以增强他们的体能和合作意识。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小猴子下山

教案目标:

1. 通过故事《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情节,明确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并掌握一些形容词和感叹词。

3.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创作自己的故事。

教学准备:

1. 故事《小猴子下山》。

2. 图片或手势辅助教学。

3.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手势向学生展示一些形容词和感叹词,例如beautiful(美丽的)、amazing(令人惊叹的)、awesome(太棒了)等,并请学生用这些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步骤二:故事导读(10分钟)

将故事《小猴子下山》的主要情节简单介绍给学生,并强调重要人物和事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步骤三:理解故事情节(15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故事,重点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例如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下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最后成功下山的过程。鼓励学生注意故事中形容词和感叹词的使用。

步骤四:学习形容词和感叹词(10分钟)

通过图片或手势的方式,教授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形容词和感叹词,例如beautiful(美丽的)、amazing(令人惊叹的)、awesome(太棒了)等。鼓励学生用这些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步骤五:创作故事(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创作一个类似于《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感叹词。鼓励学生合作,互相帮助,并展示他们的创作。

步骤六:总结(5分钟)

回顾故事情节和学习的形容词和感叹词,让学生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重要信息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示他们的创作。

教案扩展:

1. 鼓励学生参与口语表达活动,例如模仿故事中的情景对话,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让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创作一个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三

《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 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平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