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教案 篇一
教案一:四则运算的复习与拓展
教学目标:
1. 复习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四则运算知识点。
2. 拓展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并运用括号的运算法则。
教学准备:
1. 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2. 教学课件或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10分钟)
1. 通过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2. 提问学生,让他们快速回忆并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如:7+3=、8-5=、4×6=、12÷3=等。
二、拓展四则运算的应用(20分钟)
1. 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四则运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计算答案。例如:小明有一些苹果,他给了小红5个,还剩下13个,他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2.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同学们互相出题,并进行解答。
三、学习并运用括号的运算法则(20分钟)
1.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括号的运算法则。例如:计算 2×(3+4) 和 (2+3)×4。
2. 给学生一些括号运算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流答案。
四、综合应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15分钟)
1. 提供一些综合运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答案。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10元,他给了售货员50元,请计算他应该找回多少钱?
2. 鼓励学生自行编写类似的综合运算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四则运算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和拓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和解答,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也通过编写问题和互相交流,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教案 篇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整体感知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较完整知识结构。
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则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较等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难点是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
针对本课意义、法则、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则,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结构,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能力,比较异同能力,形成知识结构能力
。2。运用法则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四则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
[用具体实例说明四则意义,不仅避免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观察表格。
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则意义相同?哪则意义有扩展?学生回答。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表示为:
[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
2。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学生回答,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
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②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
3。口算
(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
8。70。3 (商是整数)
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确率]
(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教师用秒表计时。
4。法则中的特殊情况。
(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
(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
第一组:a+0=a a—0=a a0=0 0a=0
第三组:a—a=0 aa=1
5。验算。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
(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
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
4。课本95页第五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