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7-01-02 06:39: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2. 阅读速度和有效记忆的训练方法。

3. 阅读文章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文章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2. 激发学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提供实用技巧: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如“先读题后读文”、“寻找关键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练习与巩固:给学生一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题,并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阅读速度训练: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速度训练,通过计时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阅读速度。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反思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进意见。

四、教学建议:

1.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阅读广度和深度。

2.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定期组织阅读比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意识。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 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3. 阅读优秀作品的分析和模仿。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2. 激发学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提供实用技巧:介绍一些写作技巧,如“明确中心思想”、“合理组织结构”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练习与巩固:给学生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并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阅读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分析其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反思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进意见。

四、教学建议:

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2. 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写作和创造性思考。

3. 提供有效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48个生字。

  2、通过看地图让学生感受祖国之辽阔,了解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的地理位置。

  4、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中国地图新疆地图民族分布地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感悟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赞美首都。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用14课时

  单元自备

  口语交际:我的家乡

  课前准备

  1、回家向父母、爷爷、奶奶及邻居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吃、穿、住、行,想一想和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家乡有哪些风景、物产和名胜古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版图,认识家乡位置,理解“家乡”概念。

  我的家乡位于辽阔的华北平原东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田野,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就从这儿流入大海。

  春天,平坦的大地披上了绿装,果园里飘出阵阵花香,池塘的小荷露出尖尖角,小鱼在刚刚解冻的水里快活得游着。

  秋天、深绿色的棉田里泛起稠密的白花,果园里挂起火红的灯笼,生产路上农民伯伯运送着金黄的玉米棒,满载着他们丰收的喜悦笑得合不拢嘴……

  同学们,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想一想家乡的风景、特产和名胜古迹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自己想一想怎样按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美、或者家乡的新变化。

  三、分组说说自己的家乡,每组选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说说。

  四、全班交流互评。

  五、把自己的家乡写一写。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四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长、的、巴、把。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节。

  (二)、细读课文第三节。

  1.出示黑板:(第三节)看看第三小节,注意读时也要和第一小节问句一样,要强调哪些词。指名说,教师圈重音“谁”,划出连线谁的尾巴。

  2.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第四节。

  1.第三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弯,我们来看看;(放录像)公鸡、鸭子、孔雀,谁的尾巴弯呢?-指名学生指出来,用手画画公鸡的尾巴。(放特写镜头)大家一齐画。

  2.第四小节怎样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圈出重音“公鸡”,划出连线。

  3.谁的尾巴扁呢?(看实物;两个盒子)先看看老师手上的两个盒子哪一个是扁的?用手比划扁盒子。

  4.放录像,看看谁的尾巴扁?放特写镜头,看看鸭子的扁尾巴。

  5.课文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师问,学生齐答。(圈出重音“鸭子”,划出连线)

  6.放录像,鸭子的尾巴扁,还有哪一部分也是扁的(指嘴)鸭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这就叫”扁”。

  7.放录像,看看这六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写镜头),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对,我们叫它“大眼状花纹”。看看大眼状花纹有哪些颜色。

  出示黑板:大眼状花纹的颜色有xxx、有xxx,还有xxx,xxx。

  指名说句话,谁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话?

  师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极了,没有哪一种动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个“最”。

  指导朗读,老师问,学生答,评议,圈出重音“孔雀”,划出连线。

  8.分男生、女生朗读第三、四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识记部分生字。

  1.划出生字,自学,巧记字形。

  2.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公:教学八字头,下面有几笔?

  鸡:左边有几笔?教学右边的鸟字旁。

  鸭:把“鸡”的左边“又”换成“甲”就是鸭,一齐书空左边的“甲”。

  (六)、巩固复习。

  1.看黑板,记字音和字形。

  2.抽读生字。

  3.猜字游戏.

  (七)、指导书写:云公车

  1、指导书写笔画:撇折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学过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二、课前准备新标

  挂图、字卡、纸做花瓶及红花。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春天到了,草地上开着各种鲜艳的野花,真美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那里花仙子姐姐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花瓶,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花瓶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二)、学习文中内容

  1.我会填

  ①.出示题目。(出示“花瓶”图,花瓶上写出“三画,四画,五画”),你们知道这些花瓶里都插些什么花吗?

  ②.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插哪个花瓶的花?

  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

  ④.口头组词:一朵花上只有一个字,他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⑤.扩展练习:老师再给你们两个花瓶,你能在花瓶里插花吗?(老师在花瓶上贴“二画,六画”)

  2、看看读读

  小朋友,你们继续跟着老师往前走,闭上眼睛,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呀,(出示或挂图,不出现文字)我们来到了哪里?(田野、郊外)看到那里有些什么?

  ①.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②.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小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齐读。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③.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一比哪组说得好。

  如: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一条弯弯的小河上停着一条小木船,两只鸭子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草地上盛开着几朵野花,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草地上欢蹦乱跳,高兴地汪汪直叫,多美丽的一副图啊!

  ④.游戏。(对口令巩固数量词)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3、小结

  今天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通过自己和小组里的伙伴协作就把问题解决了,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有兴趣的话回家跟爸妈对口令,比一比,好吗?

  4、读读画画

  ①、出示大转盘,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向自由读字。

  ②、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的良好个性,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③、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会涂色吗?怎样涂?(组内合作,先说说怎样涂,然后再动手。)

  ④、汇报,集体订正。

  ⑤、你还知道哪些“艹、扌、足”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⑥、拓展:找一找“氵、亻、口”旁的字。

  5、读读背背

  ①、游戏:指方向。教师说方向,学生用手指出来,比比读的动作快。(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打乱顺序练习。)

  ②、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东西南北。

  ③、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④、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⑤、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弄清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⑥、看图:小女孩早晨起来面向什么方向上学去,你还能判断出其它三个方向吗?

  ⑦、老师在教室里指出东方,让学生找出其它方向。

  ⑧、你还知道其它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⑨、齐背儿歌。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

  1、揭题: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不良的行为,比如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摘公园里的花,乱摇小树,在公物上乱写乱画……看到这样的现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板书课题。)

  2、师出示或挂图。看这两幅图,你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

  3、指导学生简单地说出图意。

  4、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如果你看到了这种行为,会怎样劝说呢?在劝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明确要说出这样做不好的理由,道理要能把人家说服,说话时还要态度大方,有礼貌,语气温和,不能强硬等等。)

  5、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每组推选出两名代表,一人说一幅图。(师生评议,注意听他表达的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讲话是否有礼貌,挖掘出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肯定,适当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明确:小草也有生命,在草地上踢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可是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7、表演: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练习表演,注意劝说者的语言、方法、态度、表情,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动作。可以两个人表演,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可以选择一幅图练习,也可以两幅图都说。

  8、哪组想汇报就让哪组给大家表演,评出“最佳合作”奖,奖励一朵小红花贴在成长记录册里。

  9、扩展: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不好的行为吗?你应该怎样劝说?(先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设置情境表演。)

  10、反思:你做过这样不好的事吗?今后该怎样做?

  11、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象这样的不良行为并不少见,我们不但自己不做这样不文明的事,当我们遇到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的时候要及时大胆地劝说,要注意说话的方法,希望每个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句、古名言警句,了解诗句的作者故事资料。

  2、引导学生将古诗改写成戏剧小品。

  3、引导学生搜集中国戏曲文化资料,并观看、欣赏戏曲。

  过程与方法:

  1、回顾、交流。

  2、朗读、背诵、理解古诗、名言警句,改写小品。

  3、搜集资料、欣赏戏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搜集资料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重点、难点:

  1、回顾交流,读、说、写结合,积累古诗句、改写小品。

  2、将《清明》改写成戏剧小品。

  教学准备

  古诗句卡片、名言警句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教案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句,而且这些诗句中都有“我”字,你知道诗句中的“我”是谁吗?请看“语文活动4”中的“万花筒”。

  二、万花筒。

  1、出示“我知道”中古诗句卡片。

  (1)学生读卡片中诗句,背诵原诗。

  (2)讲解诗句意思。

  (3)指出其中“我”是指谁。

  2、“我会改”。

  (1)读《清明》绝句。

  (2)说说对绝句的理解。

  (3)改写成戏剧小品。

  A交流改写方法,以《负荆请罪》为范例。

  B具体改写:将标点符号作一下改动。

  C排演戏剧小品。

  第二课时

  一、百宝箱。

  1、出示卡片。

  2、学生读卡片。

  3、交流对卡片上名言警句的理解。

  4、背诵名言警句。

  二、大舞台。

  1、出示经典剧目,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这一文化精粹。

  2、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展示相关资料。

  3、对收集的资料作简要说明。

  4、教师推荐资料。

  5、集体整理收集的戏曲资料。

  三、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这次语文活动的收获吧!

  作业设计: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六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味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

  (3)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3)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2)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汇报说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1.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6.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7.齐读。

  五、扩展延伸

  1.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六、总结,诵读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诵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