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礼仪的教案 篇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礼仪的定义和意义;
2.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礼仪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礼仪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让幼儿了解礼仪的定义和意义是培养他们良好礼仪习惯的第一步。
2.基本的礼仪规范
(1)问候礼仪:学习如何用文明的方式和他人打招呼,例如说“早上好”、“你好”等。
(2)用餐礼仪:学习用餐时的基本规范,如坐姿端正、不发出吵闹声、不乱扔食物等。
(3)交往礼仪: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微笑、说“对不起”、“谢谢”等。
(4)整洁礼仪:学习保持自己的整洁,如不乱扔垃圾、保持衣着整洁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1)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良好的礼仪行为,引导幼儿模仿。
(2)反馈: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情景练习:设计一些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练习礼仪行为,例如在角色扮演中模拟问候、用餐等场景。
(4)家园合作: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与幼儿一起观看有关礼仪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猜猜这些人在做什么,引发他们的兴趣。
2.讲解:简单介绍什么是礼仪,以及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3.示范:教师示范一些基本的礼仪行为,如问候、用餐等,引导幼儿模仿。
4.情景练习:设计一些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练习礼仪行为。
5.反馈: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6.家园合作:与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
四、教学评价
观察幼儿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是否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整洁等。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价幼儿的礼仪习惯的养成情况。
中班礼仪的教案 篇二: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礼仪的定义和意义;
2.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礼仪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礼仪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让幼儿了解礼仪的定义和意义是培养他们良好礼仪习惯的第一步。
2.基本的礼仪规范
(1)问候礼仪:学习如何用文明的方式和他人打招呼,例如说“早上好”、“你好”等。
(2)用餐礼仪:学习用餐时的基本规范,如坐姿端正、不发出吵闹声、不乱扔食物等。
(3)交往礼仪: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微笑、说“对不起”、“谢谢”等。
(4)整洁礼仪:学习保持自己的整洁,如不乱扔垃圾、保持衣着整洁等。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习惯
(1)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在不同场景下的礼仪行为,例如扮演服务员和顾客,在餐厅中学习用餐礼仪。
(2)模拟情景游戏:设计一些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场景,例如模拟生日派对,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和表达祝福。
(3)团队合作游戏:通过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礼仪,例如在搭建积木时,学习如何与他人共享资源和合理分工合作。
(4)情感教育游戏:通过一些情感教育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感谢、道歉等情感,例如在“谢谢树”游戏中,学习如何向他人表达感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与幼儿一起观看有关礼仪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猜猜这些人在做什么,引发他们的兴趣。
2.讲解:简单介绍什么是礼仪,以及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3.游戏体验:设计一些与礼仪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礼仪的乐趣和意义。
4.反思总结: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中的经验和感受,总结出礼仪的重要性。
5.家园合作:与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
四、教学评价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是否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是否能够展示出良好的礼仪行为。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价幼儿的礼仪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情况。
中班礼仪的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及与同伴友好和睦相处的方法。
2.体验与老师、同伴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课前收集有关"我和好朋友友好相处"的故事,以图画或图示等方法记录下来。
材料准备:纸、笔、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社会·小黑猪噜噜》
(三)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小黑猪噜噜》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幼儿欣赏操作材料《健康∕社会·小黑猪噜噜》,鼓励幼儿说说小黑猪没有朋友的原因。提问:小动物们喜欢和小黑猪玩吗?为什么?
讨论:如果你是小黑猪,要怎么做才能让小朋友喜欢你?
2.交流"我和朋友友好相处"的故事,学习友好相处的方法。
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已有的友好相处经验。
师:平时是怎样和好友友好相处的?
师幼共同梳理友好相处的方法:一起分享玩具、懂得谦让、关心帮助同伴、待人有礼貌等。
3.分组情景表演,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
(1)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指导。
(2)集体分享,为幼儿颁奖。
4.活动结束,进一步感受同伴之间友好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多开心呀,我们大家一起比一比谁的朋友多把!
(四)活动延伸:在班级进行"谁的朋友多"的评选活动。
中班礼仪的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初步学习古诗。
2.在欣赏、朗诵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古体诗与儿歌的区别。
3.知道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自制古诗图片1幅。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教师:图画上画了什么?
教师:画面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人们是怎样干活的?天气怎么样?人们在干活的时候感到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并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在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学习古诗。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图片的内容。
——幼儿倾听教师朗诵古诗两遍,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其意境。
3.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名字。)
教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这句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鼓励幼儿用古诗的句子回答问题,初步感知古诗中的语句。鼓励幼儿将古诗句子和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向匹配,理解古诗每一句诗的大概含义。)
4.幼儿学习跟着教师完整地朗诵古诗2~3遍。
5.教师提问:你对哪一句听不太懂?教师:农民伯伯种粮食可真辛苦啊!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呢?
6.幼儿个别优美的朗诵古诗
中班礼仪的教案 篇五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
活动目标:知道归还物品时应有的礼仪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活动准备:
书、画笔等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你们听听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关键步骤: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讲完故事后提问:故事里都有些谁?
他们在干什么?
1、教师请两个幼儿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故事中明明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分组讨论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明明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不应该用扔的方式还别人东西,这样做对借他东西的小朋友很不尊重,而且有的东西是容易摔坏的,所以明明的作法极为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他应该走过去,双手托着书还给借他书的小朋友,然后还要有礼貌地向对方说“谢谢”。
活动延伸:
教师请小朋友表演情景小剧《正确归还物品》
可以请幼儿分组表演,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自编归还物品的情景小品
家园互动:
1、请家长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即使借孩子的东西,归还时也要说谢谢,给幼儿做榜样
2、引导幼儿在归还物品时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
中班礼仪的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活动,让幼儿知道牙齿的用途,怎样保护它,从而体会到牙齿健康很重要。
2、发展幼儿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培养幼儿剪贴技能。
活动准备:
1、粘有唇形的纸板,剪刀(与幼儿人数相等)。
2、长条形画线的纸若干(背面巾有胶条)。
3、挂图两张,装垃圾的小盒四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课题
教师用优美简单的语言指出“露齿的微笑”真的很美。
二、讨论牙齿
1、牙齿很重要,它有什么用呢?
(吃饭、撕咬食物、咀嚼食物、帮助发音等)
2、如果没有牙齿会怎样?
(食物不能咀嚼碎、你会生病、会胃痛;没有牙齿说话会不清晰;你的脸会不美丽,会变形等)
3、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牙齿;
(1)注意少吃甜的东西
(2)早晚要刷牙常涑口
(3)换牙期不要用手乱摸牙,等等
三、美术活动:露齿的微笑
1、出示我“露齿的微笑”,引起幼儿的兴趣。
2、示范剪贴的方法:
要求粘的牙齿要像你的牙齿一样坚固,请你按住后在心里数1、2、3、要整齐不要放到外面会很难看
3、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幼儿作品并简单小结
结束部分:
提醒幼儿要注意歪的及龋齿应上医院治疗
延伸活动:
我们都希望有美丽的露齿的微笑,请幼儿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小妹妹、小弟弟们听,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弟弟、小妹妹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