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语文教案(推荐4篇)

时间:2013-01-04 06:19: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石灰吟》语文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目标:

1. 了解《石灰吟》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 分析《石灰吟》的主题和情感。

3. 掌握《石灰吟》中的一些常用词语和句式。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石灰吟》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石灰吟》中的一些常用词语和句式。

教学准备:

1. 课文《石灰吟》。

2. 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石灰吟》的内容和作者是谁。

2. 提问:“你对于石灰有什么了解?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引发学生对石灰的思考。

二、阅读与理解(25分钟)

1. 分发课文《石灰吟》。

2. 学生跟读课文,并听音频。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a. 《石灰吟》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期的作家?

b. 《石灰吟》的主题是什么?你从课文中找出几个表达主题的词句。

c. 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石灰的情感?你觉得作者对石灰有何感受?

三、词语和句式分析(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些常用词语和句式,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和模仿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加深对这些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写作练习(20分钟)

1. 学生根据所学的词语和句式,自己写一篇关于石灰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石灰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课后阅读课文《石灰吟》,并整理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石灰吟》语文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目标:

1. 理解《石灰吟》的意义和价值。

2. 分析《石灰吟》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石灰吟》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石灰吟》。

2. 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石灰吟》的作者和主题。

2. 提问:“你们觉得《石灰吟》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引发学生对诗歌意义的思考。

二、阅读与分析(25分钟)

1. 学生跟读课文《石灰吟》,并听音频。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b. 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有哪些?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文学鉴赏(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点和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自由发表对《石灰吟》的感受和评价。

四、写作练习(20分钟)

1. 学生根据所学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自己写一篇关于自然的短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课后阅读课文《石灰吟》,并思考课文中的意义和价值。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石灰吟》语文教案 篇三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石灰吟》语文教案 篇四

  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

  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

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平等参与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块儿探讨研究这两首古诗,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知道的东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学中,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和学生平等相视,从而平等对话;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诗歌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超越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课堂上师生彼此间的隔膜,使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坦然地走进诗歌的天地间。

《石灰吟》语文教案(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