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杞人忧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文本。
3.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
2. 提问:故事中的杞人是如何忧心忡忡的?忧心忡忡的原因是什么?
Step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杞人忧天》的故事。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a. 故事中的杞人忧天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b. 在故事中,杞人的忧虑是否是有道理的?
c. 故事中的杞人最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Step 3: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 学生分组,选择一位人物进行分析。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该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b. 该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有何特点?
c. 该人物的情感变化有哪些?
Step 4:探究主题(15分钟)
1.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故事中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杞人所面对的困境和他的态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Step 5:思考与拓展(15分钟)
1. 提问:我们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类似杞人忧天的人或事?请举例说明。
2. 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短文。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讨论中的问题,并抄写课堂笔记。
2. 完成关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杞人忧天》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杞人忧天的心态,分析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并引导他们思考故事背后的主题和意义。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深度思考和讨论上有所不足。因此,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七年级《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篇三
语文七年级《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
(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
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十、板书设计{投影出示)
天,积气——奈何忧崩坠乎?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晓日月星宿,亦积气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奈何忧其坏?
(废寝食)(忧彼之所忧者)
舍然大喜——(亦舍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