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精选3篇】

时间:2019-09-06 04:30: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石壕吏》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石壕吏》阅读与赏析

教学目标:

1. 了解《石壕吏》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动机;

2.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3.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意象;

4. 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1. 作者简介:介绍巴金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引导学生了解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呼唤。

2. 背景分析:通过介绍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3. 小说情节分析:引导学生逐章阅读《石壕吏》,分析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点,思考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

4. 人物形象解析:重点分析李立三这一主要人物形象,通过对他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感情的描写,让学生对他的性格和命运有更深入的认识。

5. 意象鉴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意象,如石壕、泥土、农民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象征的意义和思想寓意。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背景和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和意象。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帮助他们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 影视欣赏:观看相关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比较文字和影像的表现方式,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讲、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评价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核:组织学生进行小说的闭卷考试,考察他们对小说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1. 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的电子教案,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的链接。

2. 电子书籍:提供给学生的电子版小说,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和参考。

3. 影视资源:提供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教学延伸:

1. 小说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鼓励他们通过写作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2.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巴金的作品,加深对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的理解。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民和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增强对小说主题的体验和理解。

《石壕吏》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石壕吏》的思想启迪与价值引导

教学目标:

1. 思考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命运;

2. 探索小说对于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奋斗与牺牲等主题的思考;

3. 引导学生审视当代社会现实,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社会问题分析:通过阅读小说,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农民的困境、劳动者的境遇等。

2. 人性命运思考: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选择和命运,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奋斗与牺牲等主题。

3. 现实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现实,组织讨论和研究,让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 价值观引导: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品格和行为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观摩学习:观看相关的讲座或演讲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社会问题和人文思考的内容。

4. 写作表达: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就小说中的思想启示和价值引导进行表达和思考。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情况,评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他们对小说思想启示和价值引导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个人思考评价:布置个人思考题,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思考报告,评估他们对小说的思想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资源:

1. 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的电子教案,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的链接。

2. 影音资源:提供相关的讲座或演讲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思想启示和价值引导。

教学延伸:

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困难,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科交叉: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启示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衔接和延伸,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 文学创作:引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让他们通过写作表达对社会问题和人文思考的理解和关注。

《石壕吏》教案 篇三

《石壕吏》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进入新课讲解。(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学生抢答)

  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

  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质疑

  1、学生自由质疑。(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

  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

  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

  言上分析)

  ①情节生动

  ②构思巧妙

  ③语言精练

  4、与《望岳》诗比较。(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

  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

  ①图片:唐代两幅画面。

  ②归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的写作素材要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书:文学生活

  ③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揭露社会现实,所以有“诗史”之称。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

么?

  1、《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

  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六、作业

  1、阅读杜甫诗歌,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

  2、背诵本诗。

《石壕吏》教案【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