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篇一
标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教学
引言:
平面镜成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八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本篇教案将介绍一种实验教学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能够正确使用成像公式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
二、教学准备:
1. 平面镜、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尺子、白纸;
2. 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照镜子化妆等,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并让他们思考平面镜成像是如何实现的。
2. 实验操作:
a.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用尺子测量平面镜的高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b. 在平面镜前方放置一个物体,观察并记录下物体在镜中的像。
c. 移动物体的位置,继续观察并记录下物体在镜中的像。
d.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并用成像公式计算物体和像的位置。
3. 实验讨论:
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解答问题。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像公式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
4. 实验总结:
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并将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b.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5. 实验应用:
a. 教师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b.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6. 实验延伸:
a.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自由探究的课题,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b. 学生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观察,更加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同时,实验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篇二
标题: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应用教学
引言:
平面镜成像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在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内容。通过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应用教学,可以帮助八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本篇教案将介绍一种应用教学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能够将平面镜成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
1. 平面镜、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尺子、白纸;
2. 实际应用场景的图片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摄影、反光镜等,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并让他们思考平面镜成像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
2. 应用操作:
a.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用尺子测量平面镜的高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b. 在平面镜前方放置一个实物,观察并记录下实物在镜中的像。
c. 将实物移动到不同的位置,继续观察并记录下实物在镜中的像。
d.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并讨论如何将平面镜成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应用讨论:
a. 学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图片或实物,讨论如何利用平面镜进行成像,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解答问题。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4. 应用总结:
a. 学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讨论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将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b.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5. 应用实践:
a. 教师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b.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6. 应用延伸:
a.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自主设计和制作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产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b. 学生对自己的应用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反思:
通过应用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用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并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因此,应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篇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
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
实验交流
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
『魔术』
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
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
变魔术.
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教师:如果我后退,就是物体在远离平面镜时,像有没有变化?
学生:像变小.
教师:那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镜面的距离有变化么?
学生:像变远
教师: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想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这几条成像特点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什么器材呢?
学生:平面镜.
教师:平面镜有,但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呢?
教师:现在我们每个人利用桌上这块平面镜,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这个像的准确位置么。
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篇四
在休息室,听说是沈##老师开课,心中多了些期待。一是因为去年听过她执教初三专题复习《串联电路动态变化》一课,没有学生实验,没有多媒体,那节课却上得声色俱佳,思维迸发;二是因为去年她是初登讲台,教学语言就如斯干净利落;三是她灿烂的笑容,甜美的声音。
40分钟的课,仍温暖,充实。年轻的教师,却从容,老练。
一、教师基本技能
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利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教师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协作实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整、清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兴趣、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学生实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准备。
3.教学语言。
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鼓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优美,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教师举止大方,从容,热爱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融洽。
二、学生能力培养
1.观察能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后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模仿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考能力。
学生根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单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根据教师提供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此思考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研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考如何设计合理实验步骤。
3.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积极努力的实验尝试,学会选取玻璃板来找像的位置,学会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来找像的位置并比较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通过小组全体参与的探究活动,感受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成像特点。
通过小组协同配合的“描‘上’的像”的活动,体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个特点。
4.表达能力。
学生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有条理,姿态自然,不扭捏造作。
学生对问题的首次回答难免有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但是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能尽快的修正、补充、完善答案,使回答更接近结果。
学生参与度广泛,多数同学在发言表现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5.应用能力。
大卡车前窗玻璃竖直、小汽车前窗玻璃倾斜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原因何在?测视力房间距离不够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现象,但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需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关键“平面镜”来解决难题,正好运用了“玻璃板的反光面相当于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回归物理教学的本来目的。
三.需改进之处
整节课教学节奏太快,每个教学环节给与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都不是很充分,导致以下问题:
1.找像时,可能一部分学生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一部分学生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选择了器材继续实验,所以对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的作用也不能透彻理解。建议多花一些时间边演示边讲解,说清楚。
2. 说明平面镜成虚像时,教师并没有用点燃的蜡烛、玻璃板、光屏或白纸来演示,只是一语带过。建议与小孔成像显示在半透明纸上,教室里投影仪成像能成在屏幕上等例子对比,说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进行简单定义,然后用白纸或光屏去玻璃板后面找平面镜成的像,没有就说明是虚像。
3. 验证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时,一组只有一组数据,不能让全体组员都能掌握这个技能。另外,一组四位同学,前面两个实验能看到像,进行实验,后面两个同学实际什么都没有看到。建议每组同学做四次实验,并且在白纸上留下四个物体位置、四个像的位置痕迹,用刻度尺测量并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保证全部组员都能掌握这个技能,同时体现多次实验才能得到普遍结论这一过程。
四.引发思考
1.新课教学重点在探究,通过小组活动突破重点与难点,所以内容不宜过多,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2.巩固练习、知识应用举例要有坡度,由浅入深,不偏不难,自己要做过,检查无误才能给学生用,注意利用作图等直观的方式解释透彻。
3.新教师一定要多实践,勤反思,不断积累,才能领悟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精髓。
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篇五
【设
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在复习上节课基本概念(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教学器材】
平面镜、手电筒、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
(5)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法】
引导、设问、点拔。
【学法】
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手掌中放一块1dm2大的平面镜,背对学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提问:我没看大家,怎么会知道你们的表现呢?
镜子能发生光的反射,那么,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呢?出示幻灯片1。
幻灯片1
不知大家有没有玩过这样一个小游戏,下课用小镜子照同学,可太阳光在教室外面,你是怎样把光照到同学的脸上的呢?
演示实验:用手电照玻璃。
提问:
大家知道光的反射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那么,你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利用反射现象的实例吗?
师:对平面镜大家太熟悉了,我们每天早上都要用到,学校在大厅里放了大的平面镜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关于它的成像大家有什么疑惑点吗?
学生思考,说理由,提出问题。
板书:平面镜成像。
分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组内分工,边讨论、边设计探究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最佳的设计。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点拨。
师生评价、交流:小组选代表上台演示探究过程,得出结果。(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
知识点总结: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大小相同。(等大)
出示幻灯片2。
师问:A点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哪些光线射到了平面镜上?
学生选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提示:两条反射光线能否相交?如人眼恰好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路径上,画出一只眼睛。人眼是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A’处射来的。
学生画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得交点A’。
指出这个点在镜后实际并不存在,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是一个虚像。
补充知识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板书)
平面镜知识的拓展:(出示幻灯片3)。
师:利用手面镜来改变光路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电影《地道战》中游击队员使用的潜望镜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那么潜望镜中的平面镜是怎样放置的?
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能力、知识等)收获最大?在探究中你是怎样进行的呢?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下图中物体所成的像。(出示以下幻灯片4)
3.学生范读:“STS:凸面镜和凹面镜”后布置作业:
(1)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一潜望镜。
(2)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规律”。
要求:①器材自己选定。
②要有完整的探究报告。
③同学之间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