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老师征文 篇一
身边的好老师
身边的好老师,是我在成长中最值得尊敬和感激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真诚、耐心和智慧,给予我无尽的帮助和指引,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我记得初中时,有一位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姓李,是一位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教师。她总是充满热情地讲解课文,生动有趣地讲故事,让我们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她总是鼓励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每次写完作文后,她都会认真批改,并且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和鼓励。正是因为她的激励和引导,我逐渐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并且在语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而在高中时,我遇到了一位数学老师,他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位严谨而有条理的老师,总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学科。他总是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鼓励我们多思考,多做题。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正是因为他的教导,我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爱,成为了数学竞赛的佼佼者。
这些身边的好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帮助,他们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我,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关爱,让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身边的好老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不仅给予了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我将永远怀念他们,感激他们,将他们的教诲铭记在心,用他们的榜样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身边的好老师征文 篇二
身边的好老师
身边的好老师,是我在成长中最值得尊敬和感激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真诚、耐心和智慧,给予我无尽的帮助和指引,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我记得小学时,有一位班主任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教师,总是用她的真诚和关爱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她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善良、守纪律、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她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们,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她的引导下,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成为了班级里的好学生。
而在大学时,我遇到了一位导师,他让我对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位博学而严谨的学者,总是充满激情地讲授课程,激发我们对专业的热爱。他不仅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他总是鼓励我们多动脑筋,多思考,多实践。在他的指导下,我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这些身边的好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帮助,他们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我,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关爱,让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身边的好老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不仅给予了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我将永远怀念他们,感激他们,将他们的教诲铭记在心,用他们的榜样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身边的好老师征文 篇三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征文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有关文章。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身边的好老师征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身边的好老师征文 篇四
在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中,有一位老师令我永远难忘,他叫王玉锋,现年34岁,是蒙城县小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为自己的座右铭。凭着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及对学生的了解,他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用爱心教书育人。作为一名班长,我跟随他亲历了一次爱心家访:
李涛(化名)是我班一名普普通通的男生,他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远大的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的家庭很富裕,爸爸常年在外跑运输,偶尔回家一趟,妈妈专职在家照顾他上学,如此优越的条件,他感到很幸福,学习也很努力,在班里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变了,而且变化很大。
他开始沉默不语,独来独往,总是让人琢磨不透:选座位选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上课老师提问他,他总是低头不语;课间休息时,他时常一个人躲在教室后边发愣。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不是无故旷课,就是请假不到校,上课时总是睡觉,而且,只要考试或者小测验,他总是请病假。李涛的这些反常现象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跟他家里联系,联系不上。
带着种种疑惑,王老师找机会和他接近,选择轻松的话题和他交谈,谈生活、谈社会、谈理想,有一次谈到他的家庭、他的父母的时候,他表现出极度不自然,并且有些伤感,低头不语,王老师看势头不对,就耐心引导他,在王老师的耐心追问下,他终于忍不住向我道出了实情:
“别人都以为我很幸福,说我有一个能挣钱的爸爸和一个疼我爱我的妈妈,而实际上,我爸爸虽然能挣钱,但他常年不在家,想他的时候打个电话,他却只问我的成绩和名次,如果不如他意,便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并扬言:回家再算帐,然后把电话一甩。我时常想爸爸,但又怕接爸爸的电话。”他擦擦眼泪继续说,“不错,妈妈在家洗衣、做饭照顾我,可是她晚上出去打牌,每天都是半夜才回家,我一个人在家真的很担心、害怕。我想退学,我怕考试,我怕……”
“能不能告诉我,你请假不上学时去干什么了?你妈妈知道吗?”王老师打断他的话问他。
“其实,我根本就不在家,也没来上学,每次请假的时候,我都在网吧室里玩网络游戏,由于染上了网瘾,我已欠老板200多元钱了,老师,千万别告诉妈妈,她会打我的。”李涛一边哭一边乞求王老师。
此时此刻,王老师的心里像倒了五味瓶,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王老师向他保证,会帮助他度过难关。李涛说出了自己压抑已久的心事,显得轻松、平静,一双求助的眼神刺痛了我的心,王老师猛然醒悟:他幼小的心灵不能再受伤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家访!必须家访!
星期六,王老师吃过早饭,收集了关于李涛的有关资料,带着问题、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预设了可能遇到的场面,叩开了李涛家的大门。正好李涛和妈妈都在家,更巧的是他爸爸回来审车也在家。王老师暗自庆幸,全家都在,李涛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解决。王老师示意李涛回自己的房间,可是他有些担心害怕,于是,王老师诚意地向他挤了挤眼,他才放心回到自己的房间。
李涛的爸爸很客气,不愧是走南闯北的车老板,又是递烟又是倒茶。王老师开门见山,说明来意,首先向他汇报李涛在学校的良好表现,以此打开局面,奠定和谐的基调,他父母听后很高兴。但是,李涛存在的问题不能不提,于是王老师把李涛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如实地向他父母交流。这一回,正如李涛告诉我的那样,他爸爸立刻表现出非常气愤的样子,不问问自己有没有责任,站起来就要去抽打李涛。王老师一看势头不对,一把拦住他,让他坐下来,并向他们讲述了儿子的内心世界,同时指出了他们做父母的错误做法以及给孩子带来的内心伤害……
王老师讲得动情,他们听得认真,不知什么时候,李涛也站在门口,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此时,室内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突然,李涛的爸爸一把把儿子揽在怀里,爷俩哭成了泪人,难怪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伤心时。
王老师看时机已到,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本《现代家庭教育必读》和李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放到茶几上,谢绝了一家人的款待,一身轻松地离开了李涛的家。
自从那次家访以后,李涛一改往日的表现,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活泼开朗、努力学习、认真听课,学习成绩逐步上升,那学期期终考试,他进步了18个名次,并能按时上学,更不无故旷课,教室后面再也找不到他孤独忧愁的影子,代替它的是一串串快乐的笑声。
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次登门家访,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成就一个家庭的希望。众所周知,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呵护、学校的教育,作为班主任的王老师他总是用爱心叩开我们的心灵之窗、搭建父母与老师沟通的桥梁,给我们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王老师。
身边的好老师征文 篇五
历史啊,历史!你在中考时开卷,为何在八年级却闭卷呢?你可知道你惹得我们新任历史老师让我们苦背:时间、朝代、人物、事件以及意义影响!浩如烟海,多如繁星,怎能记得清,理得明?于是乎,张冠李戴之事时有发生,也因此常闻雷霆大怒:“你们这些小孩,啊?那是历史,怎么可以乱扯呢?唉——你们,你们”语塞,无语,摇头叹气,那灰白的头发也根根直竖,那饱经沧桑的皱纹也条条聚拢,那昏花的眼睛似乎也充满了迷茫与无奈
我们这位新任历史老师其实是老教师,好像再过两三年就退休了,原先教语文,估计是学校为了减轻他的劳动量,就让他改教了历史。每每看到老师因我们不好好学而气愤时,我就想:两年就退休了,干嘛还这样认真,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混一混不就行了吗?
谁知,他不仅不混,而且还在进行着教学改革。渐渐地我们好像喜欢上了历史,似乎很期待那一周仅有的两节历史课!
原先的历史课我们总感觉着像是在上语文,讲解详尽,勾画重点,分析难点,有时还朗读记诵,渐渐地我们发觉老师讲授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干脆就让我们自主阅读熟悉教材,还把我们分为男生组女生组,待我们预习好之后,出示AB两组题目,男女生各选一组,然后我们自己讨论,自己搜寻资料,自己归纳总结,随后展示成果,最后是两组间相互质疑问难,可以对全组质疑,也可对某个组员质疑。你想,我们都是十三四岁,哪个不想露露脸,引人注意啊?于是乎我们不仅课堂上认真阅读文本,课外还想方设法搜集资料,都想在众人面前出出风头,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博得他人“青睐”!在我们辩论的时候,老师也是一道亮丽的色彩!静静地倾听,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似乎在欣赏一部优美的篇章,更像是被动人乐曲所陶醉!也许是老师的教学得法,也许是老师的宽容,也许是老师的不急于求成,我们的思维活跃了,言语畅达了,表达准确了,看问题更是渐渐全面了!
那次辩论三国人物——刘禅,我们男生组是正方——刘禅,扶不起的阿斗——昏君,我想这个评价几乎就是定论,还有什么可辩论的呢!没想到女生组即反方提出:刘禅——夹缝中的艰难——藏智守愚,对方从白帝城托孤说起,直到乐不思蜀,设身处地地从刘禅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从而得出另一种评价。虽然最终我们的辩论意见没有统一,但我们都从中丰富了自己的见识,更学会了辩证的去看待人和事。正如历史老师所说:“拓展思维,学会辩论,分析人事,全面客观!”
虽然历史老师年岁已高,但教学中时而带给我们另类的幽默。班中人数不多,然而也始终有那么几个不爱学习的。班主任常说:“只要你们几个不捣乱纪律就是对班级做贡献了!”即使如此,历史老师也没有放弃他们,常将一些常识性问题幽默一下以让他们及我们牢记在心!那次新课前的复习,老师提问其中一位:“楚汉相争中,‘汉’指的是谁?A张邦B李邦C刘邦D曹邦”问题一出,我们不禁失笑,张邦,李邦?还什么曹邦!被问的那位仁兄也由紧张而轻松了,略一沉思,自信地选择了“D”。对此,历史老师引经据典道出其目的与目标,“但当涉猎,见往事而”!也许这就是寓教于乐吧,也许这就是对因材施教的一种诠释吧!
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历史老师还常常回顾他们那一代人求学的艰难困苦,历数今天的幸福优越,希望我们珍惜易逝的青春,珍惜美好的时光,勉励我们成才!说到动情处,那期待的眼神,慈祥的面庞,好似我们自家爷爷!
写到这儿,心中不禁想起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正是老师您的写照吗?
身边的好老师征文 篇六
在桐城西乡,有一座无名山,山下是一座山乡名校,叫陶冲中学。这所建校快四十年的名校,有四十多位中青年教师,其中有一大半,还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曾经,他们把这里当作起点;如今,他们回到这里扎根,像校园里的一棵棵树,他们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用自己的所学回报母校,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家乡,送更多的家乡学子走向远方。
身为陶冲中学副校长的陈贤月,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今年四十九岁的陈贤月,是这里的第二届学生。当年,十五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桐城师范,成为陶冲中学的骄傲之一——那时,桐城师范招收的是本地最好的学生,他也是限于家境,才选择了这条捷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降低了他的人生起点,因为,师范毕业的他,只能从一名小学老师做起。
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起点,对于有一颗进取之心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通过自学考试,他先后拿到数学专业的大专文凭、本科文凭,并从小学上调到初中。凭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他赢得了学生的敬爱、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赏识,被擢升为教导主任,继而升为副校长。
调回母校之后,他就没有离开的想法了。在这所不免寂寞的山乡学校,他勤勤恳恳做人做事,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根越扎越深,枝叶越来越茂盛,到如今,他已然成为这所学校的一棵蔚为壮观的大树。
无论是做班主任,还是教导主任,抑或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陈贤月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学校里的一名普通教师。
他总是奋战在第一线,并且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曾经,有个数学老师生病请假,学校一时找不到代课教师,他站出来,替学校解了围,也让学生没耽误课程。很长一段时间,他不仅担任学校的行政工作,还兼用班主任,并带两个班的数学,一周至少要上十六七节课。只要是为了学校的工作,他就总是不辞辛苦,忍辱负重。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人或许只是当成一份工作,藉此谋生而已;他则当成生活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不可或缺。
20xx年5月的一个晚上,他从学校回家,因为遇到障碍,不慎摔倒,造成右腿骨折,他休养两个月,他只休养了一个月,就拄着拐杖来学校了。待在家里休养,不能站到讲台上,对于他来说,就是受罪。只有在教学中,他才能找到趣味,找到安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年中考,他担任班主任的这个班,有八人被桐中录取。
20xx年的校长培训,按要求是培训三个月,头一个半月是集中学习,他按时参加了,并珍惜机会充实自己。在后面的个人自学时间里,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回来上课了。在这一年里,他个人学习和教学成绩双丰收,既是校长培训班优秀学员,又是桐城市模范教师。
他不爱抽烟,不爱,偶尔喝酒,也是因为工作需要。他所喜欢的,似乎只是工作。很难想象,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在这所山乡学校中,还有这么一个纯粹的人!也许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他的孩子十六岁就上了大学,现在早已硕士毕业并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同事,最能理解他支持他;也许是因为他天生的淳朴而理性,他从小生长在贫寒却温馨的农家,学的又是数学专业,更愿注重事物的实质。总之,这位从农家走出来的汉子,就像一棵别具特色的大树,带着一身泥土的芬芳,带着一腔流水的执着,还带着一片阳光般的纯粹。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来源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情一态,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总是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尽可能地让学生听得明白易懂,学得兴趣盎然,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他总是细心地批改作业,总要指出学生的任何一点错误,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用自己的严谨校正学生。而作为班主任,他又表现出了睿智和细心,客观和公正,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特点,既不骄纵所谓的好学生,又不忽视那些所谓的差生。
曾经,有个叫王冬冬的孩子,天资聪慧,但自以为是;学有余力,却贪恋玩耍。他特别地关注他,特别地要求他,初二的时候,就让王冬冬提前学习初三的课程,并参加初三的月考;初三的时候,又让王冬冬来攻一些奥数题,并参加各科各级的竞赛活动,体会知识的深奥;他还刻意带王冬冬参加市演讲比赛,让王冬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注意到王冬冬涉足游戏厅,他语重心长地教育,不止一次地家访,硬是将他拉回到学习。最终,王冬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勇夺桐城市06年的中考状元,因而被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破格录取。
还有一位学生,是公认的坏孩子,小学时就做过不少坏事:出没各类不良场所,结交一些不良朋友,不止一次打架,不止一次地偷别人的东西……他没有放弃他,三年里,他不知道多少次找这个学生谈心,找这个学生的家长协商,既教孩子怎么做人,还教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有时他是严厉地批评和责罚,有时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他使这个学生告别陋习,顺利参军。多年后的元旦,他还收到这个学生表示祝福和感谢的贺卡。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在,就是认真,就是严谨。一开始,学生特别怕他,到后来,却愿意跟他说心里话,因为学生发现:他的责愈严,他的爱愈切。
也许,他像一块煤,外表漆黑,但内蕴热情;也许,他像一块岩石,深层里有一颗柔软的心;实际上,他像一棵树,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只知道尽心工作,不善于表达自己,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像一群群小鸟,在他的枝头停歇又飞远,他有的就是默默地接纳或祝福。
二十多年来,他业已担任过多年毕业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取得过一连串的佳绩,比如辅导学生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二人;个人也荣获一系列的荣誉,如优秀党员、模范教师。而他送走的学生,快上千人了吧,其中有不少学生,不仅中考成绩优异,后来还考进名校,有到国家机关担当要职,甚至走出国门,在国外发展。
然而,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不管他们正干什么,陈贤月这个名字,总能映在他们心中。
可以说,他既是学校教学的领军者,也是教研活动的排头兵。他相信厚积才能薄发。他认定,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存在“吃老本”,否则就会贻害下一代。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自然沟通课内与课外,令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无论是参观访问或者在外出差游玩,还是在家看电视或者浏览报刊杂志,他最关注的,往往是与教育有关的信息、动态或论文。他爱阅读,也爱观察,更爱思考,他还常常苦心孤诣地将自己的所得形成文字,要去影响更多人。他不是一个喜爱写作的人,从不写个人的喜怒哀乐,但这些年,他却比一些喜爱写作的人写得还多,他已经写了几十篇论文,有不少已在学校或其他场合跟同事交流,并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各级奖项。他的论文《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曾获省级二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级教研刊物上;最近的一篇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又获安庆市一等奖。
很多时候,他像雷达,或者天线,总是在吸收一丝一毫的信息,而让自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有感染力。
在陈贤月的主持下,陶冲中学数学组20xx年申报的安庆市教研课题,已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学校承担的省级课题,由市教育局组织开题,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诚然,陈贤月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但他仍不满足,还要继续再创辉煌。他真正像一棵树,好大的一棵树,还想站到更高的天空,招引更细微的清风,荫庇更大的土地,停歇更多的小鸟……
无疑,正是因为有许多像陈贤月这样的、如树木一般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的老师,陶冲中学才变成学生的天堂,才成为桐城西乡的一所安庆闻名的山乡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