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我发现,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很难主动去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字的大小关系时,我让学生们进行比赛,看谁能先排出一组数字的大小顺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忆和应用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背诵加法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并培养出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数学是一门渐进性的学科,每个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前面知识点的基础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后续学习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复习和练习来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数字的组合时,我会提前复习数字的大小关系,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组合出各种数字。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改进,我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明显增加了。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让我更加坚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如果我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学,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首先,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我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困难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其次,我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喜欢听故事的学生,我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于一些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我会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数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注重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辅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辅导。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花更多时间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找出他们的学习难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相互帮助,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促进。
通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让我更加坚信,只有通过个性化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我将继续不断探索和改进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二年级# 导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尽快投入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学反思总结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数一数,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学生各种估计方法,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大学生的估计空间,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计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估计方法,有的学生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计,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鼓励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篇二】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总结
在新课学习时,我利用教材的主题题给出完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首先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并且整理信息,要求学生会正确、有序地看图。要让学生知道看图的一般方法:先整体地了解图中的情境讲什么事,再看图中的其他信息,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仔细地看图,把所有的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再理一理: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哪些条件对这个问题有用,哪些条件对那问题有用。
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它是解决多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转折点。虽然只比低年级多了一步计算,但在思考上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步计算只要思考怎么列式就可以了,只用一个数量关系。而两步计算要用两个不同的数量关系,要列两个算式才能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先分析和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个环节中我力求突出思路的提炼和反思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说出“怎么想的”更通过追问让学生反思“怎样想到这样想的”,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信息解决问题,也就是这一过程中实现“从信息到问题”与“从问题到信息”两种解题策略的沟通,使学生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有六条船,每条船上坐4人,这些人后来去玩只能坐3人的碰碰车,问需要多少辆碰碰车?”课堂上有学生利用拆分的数学思想解决的:每条船上去掉一个人,每条船上还有3个人,这样相当于要6辆碰碰车,再把拿出来的6个人可以坐2辆碰碰车,2加6等于8,需要8辆,于是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其实只有部分学生能想到的,除了要表扬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化解决问题.
我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春游游玩这一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由于赛课只有三十分钟,化策略的思想未能完全渗透。
【篇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融情感态度的培养于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成为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习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平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平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
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如何更好地利用学具让学生体会进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