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示例三篇【经典3篇】

时间:2011-02-08 09:12: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示例三篇 篇一

标题: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之加法与减法的初步学习

引言: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加法与减法是学生们接触到的最基本的运算符号。通过加法和减法的初步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的计算能力。本教学计划将介绍如何在二年级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的理解。

2. 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加法的引入:

a. 通过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物品,如蓝色小球,红色小球,让学生观察数量,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b. 引导学生发现两组物品的总量可以通过加法进行计算,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2. 减法的引入:

a. 通过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物品,如蓝色小球,红色小球,让学生观察数量,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b. 引导学生发现两组物品的差可以通过减法进行计算,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 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a.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b. 在黑板上绘制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步骤,并通过多次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应用实际问题:

a.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b. 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逐步学习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图形示例法: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形表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问题解决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

2. 利用小测验和练习题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

3.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和学习笔记进行自我评估。

六、教学资源:

1. 教学物品:蓝色小球、红色小球等具体物品。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等。

七、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使用学习软件巩固所学的知识。

2. 组织数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帮助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示例三篇 篇二

标题: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之认识和运用数字

引言: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认识和运用数字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入门基础。通过认识和运用数字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理解数字的含义和运用方式,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学计划将介绍如何在二年级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数字。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

2. 学生能够熟练写出0-100之间的数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点:

1. 数字的认识和写作。

2. 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数字的认识:

a. 教师通过教具或图片展示0-100之间的数字,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数字的形状和含义。

b. 利用具体的例子和游戏形式,让学生观察和记忆数字。

2. 数字的写作:

a.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正确写出0-100之间的数字。

b. 通过多次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字写作能力。

3. 简单的数学运算:

a.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b. 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逐步学习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数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记忆数字的形状和含义。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问题解决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

2. 利用小测验和练习题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

3.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和学习笔记进行自我评估。

六、教学资源:

1. 教学物品:数字卡片、教具等具体物品。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等。

七、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使用学习软件巩固所学的数字知识。

2. 组织数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字的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帮助二年级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数字,逐步建立起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示例三篇 篇三

  【#二年级# 导语】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是认真备课的一个方面,教师只有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才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共2页,当前第1页12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篇二】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

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6、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7、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别旋转和平移。
教学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和换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能以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示例三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