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教学设计【经典5篇】

时间:2017-01-04 09:38: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粽子》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粽子的来历、制作方法以及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目标:

1.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文化意义;

2. 学习粽子的制作方法;

3. 了解粽子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粽子的来历和文化意义:

a.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粽子的外观和特点;

b. 讲解粽子的起源和传说故事,如屈原投江、粽子投江等;

c. 讨论粽子与端午节的关系,以及其他节日中的粽子文化。

2. 粽子的制作方法:

a. 观看制作粽子的视频,了解制作的基本步骤;

b. 分组进行制作实践,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粽子,体验制作的乐趣;

c.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心得和经验。

3. 粽子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系:

a. 讨论粽子在不同节日中的应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b. 了解不同地区制作粽子的特色和区别,比较各地的传统习俗。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粽子的外观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粽子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评价方式:

1. 学生制作的粽子外观、口感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粽子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结语:

通过《粽子》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粽子的来历和文化意义,学习粽子的制作方法,并了解粽子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系。通过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粽子》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制作粽子是一项需要技巧和耐心的手工活动。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学习到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目标:

1. 了解粽子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学习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粽子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a.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粽子的形状和口感特点;

b. 讲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所需材料,如糯米、粽叶、馅料等;

c. 介绍不同地区制作粽子的特色和区别。

2. 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

a. 观看制作粽子的视频,了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b.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实践,亲自动手制作粽子,注意细节和技巧;

c.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心得和经验。

3. 创造力展示:

a.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口味,制作特色粽子;

b.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制作过程和创意灵感;

c. 学生品尝和评价彼此制作的特色粽子。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粽子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创造性学习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口味制作特色粽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评价方式:

1. 学生制作的粽子外观、口感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参与制作和创作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粽子制作技巧和创意的表达能力。

结语:

通过《粽子》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学习到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和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粽子》教学设计 篇三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进行操作练习,目测数群,增强数数能力。

  2.乐意参与数学游戏活动,体验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快乐。

  3.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装粽子》。

  2.白板、投影仪及电脑。

  3.幼儿操作材料(纸球、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装粽子”。

  出现画面一

  教师:端午节快到了,食品公司生产了很多粽子,我们来帮忙把粽子装到礼品盒里!

  二、装粽子。

  (一)讲解要求,示范练习。

  出现画面二

  教师:这里有3种不同层数的礼品盒,每种礼品盒装6只粽子,每层一样多,我们要怎么装呀?

  出现画面三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做一次练习:按要求将6只粽子拖到礼品盒里。

  提问:他把粽子怎样装的,一共是6只吗?

  (二)幼儿独立完成“装粽子”的练习。

  提出要求:做完练习以后,两两相互检查并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6。

  幼儿目测数群,将小纸球按要求贴在贴纸上,使得总数量为6。

  三、借助白板,梳理检验。

  (一)出现画面四

  教师:两层的礼品盒你们怎么装的,是不是6只粽子?

  请幼儿演示。

  (二)出现画面五

  教师:三层的礼品盒你们怎么装的,每层一样多吗,是不是6只粽子?

  请幼儿演示。

  (三)出现画面六

  教师:六层的礼品盒你们怎么装的,每层几只粽子,一共6只吗?

  请幼儿演示。

  “装粽子”活动课件设计说明

  画面一

  画面描述:出现很多粽子。

  制作要求:

  静态图片:形态各异的粽子若干。

  画面二

  画面描述:三种不同的礼品盒。

  制作要求:

  静态图片:大小不一、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粽子礼品盒(3个)图片一幅,画面上有一个2层的礼品盒、一个3层的礼品盒和一个6层的礼品盒。

  画面三

  画面描述:3层的粽子礼品盒的俯视图。

  制作要求:3层的粽子礼品盒的俯视图一幅,每层礼品盒的大小、形态相同。

  画面四

  画面描述:2层的粽子礼品盒。

  制作要求:

  静态图片: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2层的粽子礼品盒图片一幅。

  画面五

  画面描述:3层的粽子礼品盒。

  制作要求:

  静态图片: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3层的粽子礼品盒图片一幅。

  画面六

  画面描述:6层的粽子礼品盒。

  制作要求:

  静态图片: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6层的粽子礼品盒图片一幅。

  活动素材设计说明

  收集的素材

  形态各异的粽子。

  制作的素材

  无

  设想所需素材(使用文字描述)

  1. 静态图片:形态各异的粽子若干。

  2. 静态图片:大小不一、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粽子礼品盒(3个)。

  3. 静态图片:3层的粽子礼品盒的俯视图。

  4. 静态图片: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2层的粽子礼品盒。

  5. 静态图片: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3层的粽子礼品盒。

  6. 静态图片:具有远近空间感觉的、6层的粽子礼品盒。

《粽子》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2个。

  2、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按要求划句子并抄写。

  5、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读课文按要求划句子并抄写。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预习和积累:

  预习:熟读课文,并了解内容。

  积累: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猜谜: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2、出示谜底:粽子

  学生字:粽

  (1)出示实物,问:什么时候吃粽子?

  (2)出示: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指导读句子。

  (3)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3、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

  (1)指名读,思考: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原因。

  学习生字:惹、屈

  (2)师生配合读第5节。

  2、学习2-4小节。

  (1)指名3人各读一小节,其余学生用“——”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2)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

  学习生字:糯、暑、胃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3、学习第6小节:

  (1)介绍屈原:战国时代,有一个很爱国的诗人,名叫屈原,他因为不忍心看到他的国家被别人占领,于是便跳下江河里自杀死了。爱护他的人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虾吃掉,便将煮熟的米饭用叶子包起来,然后丢进江水中喂那些鱼虾。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习俗了。

  (2)学习生字:政、予、采、沦、崇、祭

  (3)配乐齐读课文第6小节,思考: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4)出示句子:

  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5)指导朗读。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

  2、复习词语:

  3、齐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读补充文章:中秋节吃芋头的传说

  2、出示图片:你知道下面这些食品是什么节日吃的吗?

  3、交流。

  六、作业布置。

  A:1、抄写字词。

  2、写一写“吃的由来”。

  B:1、抄写字词。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吃的食品?选一个介绍给大家听

《粽子》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词语8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能用“既……又……”造句。

  4、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出示粽子图)

  3、揭示课题并板书:44粽子

  学生字“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课文介绍了粽子的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指名6人分节读课文。

  3、师引读并出示:

  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4、师:找一找这句话中介绍了粽子的哪三个方面?(板书:形状颜色滋味)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4小节。

  1、学习写粽子形状的句子:

  1)师:瞧!粽子的形状

  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2)师生合作读句子,初步感知“既……又……”句子前后间的联系。

  3)看图了解其他形状的粽子。

  4)读一读粽子的形状。板书:特别。

  2、学习写粽子颜色的句子:

  1)出示关于粽子颜色的句子,指名读。

  2)学习生字:

  3)师:请小朋友圈出描写粽子颜色的词语。(颜色的词语变红)

  4)师:我们把描写粽子颜色的词语读一读。

  5)师:粽子的颜色真鲜艳啊!(板书:鲜艳)

  6)全班齐读。

  3、学习写粽子滋味的句子。

  1)师:多美的粽子啊!那它的味道如何呢?(读写粽子滋味的句子。)

  2)重点理解:甜而不腻板书:美极了

  3)师:同学们,你们吃过什么粽子?你觉得滋味怎么样呢?(交流吃过什么粽子?说说感受。)

  4)师:是呀,粽子味道美极了。它既( ),又( )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5)师生合作读。

  4、看板书小结:粽子形状( ),颜色( ),滋味( ),真惹人喜爱。

  (二)学习课文第6节。

  师:为什么吃粽子能引起我们对屈原的怀念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6节,在组长带领下学习生字词语,解决问题。

  1、出示词语:政治怀念崇敬祭品

  2、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节,思考:为什么吃粽子能引起我们对屈原的怀念呢?(学习句子。)

  3、出示第6小节:人们怀念屈原,崇敬屈原,是怎么做的?

  4、是啊,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板书:由来)

  5、说话练习:选择运用下面的词语,介绍粽子的由来。

  纪念、屈原、政治、主张、怀念、崇敬、祭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或:粽子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拓展:

  (1)仿写句子:

  例: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苹果既( ),又( )。

  ( )既( ),又( )。

  (2)选词填空。

  墨绿色 洁白的 鲜红的 深红 翠绿

  美食林里美食多,有( )的元宵,有( )的青团,还有( )的重阳糕。

  板书设计:

  44 粽子

  形状 特别

  颜色 鲜艳

  滋味 美极了

  由来

  教学后记: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由于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

  “既……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关联词,在这并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并能运用自如,只是让学生能初步感知。通过教师的引语,来让学生了解“既……又……”的一般用法;在读中,让学生知道“既……又……”的前后内容改变位置,意思不变。

《粽子》教学设计【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