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优质教学设计 篇一
搭石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合作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游戏的规则和技巧,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搭石游戏的规则和目标。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石块搭建平衡的结构。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一个搭石作品。
教学准备:
1. 搭石游戏所需的石块(可以是木块或塑料砖块)。
2. 搭石游戏的规则和示范图片。
3. 小组合作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介绍搭石游戏的目标和规则,让他们了解游戏的基本要求。
示范和指导:
1. 展示给学生一些搭石的示范图片,解释不同形状的石块可以如何搭建出平衡的结构。
2. 演示一些基本的搭石技巧,例如如何保持平衡、如何使用支撑点等。
3.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决策。
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石块。
2.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利用给定的石块搭建一个平衡的结构。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搭石作品。
展示和评价:
1.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搭石作品,并向其他小组进行解说。
2.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平衡性、创意性和合作程度来评分。
总结与延伸:
1. 回顾搭石游戏的规则和技巧,总结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搭石游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搭石游戏的规则和技巧,还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 篇二
搭石是一种受欢迎的儿童游戏,它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搭石游戏,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搭石游戏的规则和目标。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石块搭建出稳定的结构。
3.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自己独特的搭石作品。
教学准备:
1. 搭石游戏所需的石块(可以是木块或塑料砖块)。
2. 搭石游戏的规则和示范图片。
3. 学生自带的小道具,如小人、树木等,以增加搭石作品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介绍搭石游戏的规则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欲望。
示范和指导:
1. 展示给学生一些搭石的示范图片,让他们了解不同形状的石块可以如何搭建出不同的结构。
2. 演示一些基本的搭石技巧,例如如何保持平衡、如何使用支撑点等。
3.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独特的搭石作品。
个人制作:
1. 让学生自由选择石块和小道具,设计并搭建自己的搭石作品。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搭石方式和结构,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
展示和分享:
1. 每个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向全班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心得体会。
2. 全班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总结与延伸:
1. 回顾搭石游戏的规则和技巧,总结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搭石游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搭石游戏中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复习导入,自主寻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搭石》,请看老师书写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就这几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板书)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3、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交流:学生说到哪句话,就随机教学哪一小节
预设:第三自然段:众人走搭石图
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来体会
A、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合作着读一读。
B、再次引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没有)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2、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理解:“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3、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4、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大家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抽生赛读)
6、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再次融情朗读。
总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协调之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第四自然段:谦让搭石图
过渡: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相应的句子。
1、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灵很美,是一种互相谦让的美)
2、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这种美吧!齐读。
3、如果碰上青年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哪个词语打动了你?)谈谈你的体会,抓住伏、理所当然加以体会
(1)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2)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3)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预设:第二自然段:调整搭石图
1、指生读第二节
2、抓住文中的关联词,谁能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这些上了点年岁的人,如果发现有一块搭石不稳,心里会想什么?(融情想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他人着想)
4、指导朗读。
(1)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所找到的重点词。
(2)学生自己练读
(3)指读。
小结:过渡: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助人之美。
三、激情提升,让心飞扬。
1、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
说到这儿,你觉得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从搭石的背后,从搭石上发生的故事中,你们看到的还有什么?(一颗颗善良的心、家乡人的无私奉献的。)
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是呀,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的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但他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
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四、自由练笔、小结课堂
1、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友好谦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理所当然,搭石上发生的故事又何止这此,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
2、学生自由小练笔交流
3、搭石包含着家乡人美好的情感,它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无怨无悔,不是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吗?不也是深深眷恋家乡作者的心声吗?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
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读通句子,正音。
⑵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⑶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⑷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⑸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⑹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⑺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指名读:
正音:伏。
⑵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⑶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⑷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摆
整2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让
背……过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
师:齐读课题。生齐读:搭石
2、展示上节内容: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搭石》第一课时——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抄写了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3、(生答什么搭石)教师板书画简笔画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美”
过渡: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是啊!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美的地方,并且被深深感动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出美,比如行为美、心灵美……“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应该勾一勾,画一画。开始吧!
(学生自读,3分钟左右。教师巡视。)
读后交流。学生说到哪段就先讲哪段。
(一)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生:协调有序:轻快的音乐、美好的图画
师:咱们继续交流。谁从第三自然段中发现了美?
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两句话。第一,体会什么叫“协调有序”。第二,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
师: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吗?
(2)脑子里浮现出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美丽的的图画。)
师: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通过搭石的情景。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老师请同学代表自己与其他同学竞赛读、评——师范读——齐读)
(二)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儿讲谁摆放搭石?(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为方便乡亲摆放搭石非常细心、一丝不苟。)
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师:同学们,“上了点年岁的人”这样做,他当时会怎么想?
生:不把石头搭好,别人经过时摔下去,那多危险啊!
师:孩子,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生:是全神贯注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的语气,我感受到了全神贯注。)
生: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师点评:好一个“试了又试,踩了又踩。”)
生: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师:讲得真好!你觉得这小心翼翼地“踏”、专心致志地“踏”、全神贯注地“踏”、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美在哪里?
生:美在行为,美在心灵。师: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让学生互相提醒怎样读好——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走过搭石,体会谦让尊老美
出示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俩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表演一下。
师:谁愿意和老师来演一演?(上台表演)同学们,家乡的乡亲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行为和心灵真美啊!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这样。)
师:这里是说家乡的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师:“人们”指一个、两个人吗?(所有人,每一个人)
师:现在,你从“理所当然”一词里读懂了什么?(每一个人都把尊老爱老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如果……乡亲们就……”或者“假如……乡亲们就……”,写一句话?(学生写话)
展示交流。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上了年岁的人为了方便过路的人,精心摆放搭石,年轻人也把扶老携幼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
(四)“搭石”,美的象征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还觉得作者仅仅在写搭石吗?
出示句子(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齐读——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小溪两岸的路靠搭石联结。)
又为什么说搭石“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乡亲们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情感。)
学生联系前文理解,汇报。(教师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
(五)读中学写,布置作业
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美?(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是的,美从细心观察中来,美从用心体会中来。
同学们,只要你也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出示练习我见到的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如有时间,可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抽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老师希望能从同学们今天的的家庭作业中,看到你们写下的令人感动的、各种各样的美,好吗?
板书设计:(图粘不上来)
课后反思:通过说课、两次试讲到最后的赛讲,我对《搭石》一课已烂熟于心。虽然第一次面对新同事及那么多的家长,但我没感到一丝紧张,因为我心里只有学生,看到一双双小手使劲向上举着,真想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可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
由此我想到了,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又怎么会走神呢?40分钟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虽然本次教学基本是成功的,但我觉得,教学评价是体现教师文化底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我在评价学生时受知识的局限,评价语不够丰富;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应该再有所创新。
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多关注教育书籍,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更好得服务于学生。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充分想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
同学们搭石对我们城里的孩子可能是陌生的。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着篇文章就是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媒体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齐读这句话。师评:你们大家预习得很好。
2、检查词语:
出示: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这三个都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词语,谁试着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再出示: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当然
这三个词是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乡亲们让走搭石的词语,你也一定能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
问:谁能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生答)师解释什么师俗语:俗语师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时也简洁、形象,用在文中使文章更美了。
齐读。
最后出示:构成一道风景线,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请你选择上面这些词用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感受课文精彩之处
过渡:在这美丽的小山村,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搭石前你看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仔细地去读读课文品味这感人的场景。读了以后再请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板书: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
师:从这一幅幅的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情感,找到刚才划的描写摆搭石的句子来读一读。
1、摆搭石: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刚才老师发现:无论只要几个词读得比较好,像这样的词还有,你找到了吗?
(2)让我们自己去读读,你从这句话、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为人着想
学生说了感受后,教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过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摆搭石的感人场景,那走搭石又是怎样的呢,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自己读读,从这段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节奏的美,音乐的美。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与环境的和谐的美。集体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随机板书:协调有序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请女生读,男生读。请小组读。合作读,第一句师读,分号前女生读,分号后男生读。
出示一幅画面。
现在让我们感受着这幅画面的意境,配着音乐再一起读好这段话。(配乐)
师:1、让我们像轻快的音乐一般来读。
2、让我们像走搭石一样读出节奏的美。
3、让我们把画一般的美感展示给大家听。(三遍齐读。)
过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让我们再去看看让搭石的场景。直接出示句子。
师: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又会怎样招手示意让谁先走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站在两岸的是谁?你们想会让谁先走。
师: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河两岸还可能会是怎样的两个人,会让谁先走。请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场景。(一老一少、孕妇与妇女、带着东西与空手、领着孩子与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对面,男的肯定会让女的先过去。一老一少,老年人会让少先队员先过去,上学别迟到了,少先队员会让老年人先过。一个肩上挑着柴,一个空手。一个说:你挑着重担,你先过吧。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互相谦让。这里的乡亲非常明白轻重缓重急。)随机板书:谦让
引出“理所当然”,理所应该的事。年轻人把背老年人过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尊老)
4、三段内容连起来读。(教师过渡语连接)师述:看这一幅幅画面,村里的人能为他人着想“上了点年岁的人————一行人走搭石又是多么协调有序。每当上工、下工————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再读:正是这一排排搭石——一(生)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因为——(生读),因为——(生读),又因为——(生读)。
(三)拓展延升:
出示:
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他们联结着。
也联结着。
构成了家乡一道的风景。
让我们来写写这首小诗。等会请你把整首小诗读给大家听。
板书:搭石
摆搭石为人着想
走搭石协调有序
让搭石谦让尊老
教学反思:
我在预设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因此,我针对中高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把词语有规律地归类出示、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课文的大概内容。既是对词语的重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下文的学习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寻找几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摆搭石这块内容,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让搭石这块内容,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性想象。“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问: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接着是对文本的整体提升,通过朗读达到高潮,最后把课文最后一节进行改变,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课堂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朗读的情感激发起来了,感受着一种课堂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课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的设想,真正在上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许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更深入更有效,是引起我不断反思的东西。我将不断努力与探究,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