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推荐4篇】

时间:2017-09-05 06:28: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本教学设计以《昆明的雨》为主题,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昆明的雨水资源、雨季特点以及雨水的利用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水资源及雨季特点;

2.掌握雨水的利用方式;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昆明的雨水资源及雨季特点;

2.掌握雨水的利用方式。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本《昆明的雨》;

2.幻灯片、多媒体设备;

3.实验器材:小水桶、水滴计、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呈现一幅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昆明的雨》,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昆明的雨季一般是在哪个季节?

b.为什么昆明的雨水资源丰富?

c.昆明的雨水主要有哪些利用方式?

三、知识讲解(20分钟)

1.通过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昆明的雨季特点和雨水的利用方式,并讲解相关的知识点。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观察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创作活动(20分钟)

1.要求学生以《昆明的雨》为题材,自由创作一篇短文,描述昆明雨季的景象和雨水的利用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观察昆明的雨季景象和雨水的利用情况;

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宣传雨水的利用方式,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了解昆明的雨季特点和雨水的利用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本教学设计以《昆明的雨》为主题,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昆明的雨季特点和雨水的利用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季特点和雨水的利用方式;

2.掌握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昆明的雨季特点和雨水的利用方式;

2.掌握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本《昆明的雨》;

2.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3.实验器材:水桶、水滴计、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呈现一幅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昆明的雨》,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昆明的雨季一般是在哪个季节?

b.昆明的雨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c.昆明的雨水主要有哪些利用方式?

三、知识讲解(20分钟)

1.通过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昆明的雨季特点和雨水的利用方式,并讲解相关的知识点。

四、实践操作(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观察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创作活动(20分钟)

1.要求学生以《昆明的雨》为题材,自由创作一篇短文,描述昆明雨季的景象和雨水的利用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观察昆明的雨季景象和雨水的利用情况;

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宣传雨水的利用方式,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了解昆明的雨季特点和雨水的利用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汪曾褀(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决生字和新词: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吆喝 暮年 情味 苔痕 密匝匝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要读出声来。

  2、朗读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

  (1)文章用赠送一张画开头,写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为什么大量写昆明雨季的植物?

  (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划分文章层次,把写得好的语句用横线标注。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给宁坤画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点淡淡的乡愁。)

  (二)请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然后在全班交流。

  1、图上画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门)

  2、图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挂着的仙人掌,末端还开出了花;左下角有青头菌和牛肝菌;图的中间画的是两扇门。)

  四、精读课文。请1、2组同这齐读第一部分

  (一)文章开头写给宁坤的画,有什么好处?

  画上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等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为下文作铺垫。

  请3、4组同学读第二部分

  (二)如何理解“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不是连绵不断,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所以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作者喜爱。

  请5、6组同学读第三部分

  (三)文章中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文章中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衬托出昆明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男生齐读8、9两个自然段。

  (四)文章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为什么要这样写?

  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这样写的好处是形散神不散。

  女生齐读第10自然段。

  (五)文章最后这首诗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作者淡淡的乡愁。

  (六)文章中两次出现“我想念昆明的雨”,如何理解?

  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且时间长,因雨季时间长,所以雨季的菌子、果子——杨梅、花——缅桂花等长的好。文章的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五、总结

  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本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炎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看起来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课后找汪曾褀的散文《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

  3、对比阅读。

  学法:

  1、朗读感悟;

  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 鲜腴 篱笆 黄焖鸡 扳尖 乍一看 择净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2、理解词义

  (1)新鲜肥美。(鲜腴)

  (2)比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

  3、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课文第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 ,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 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 物:仙人掌、

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 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酒店小酌

  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