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小蝌蚪找妈妈》这首儿歌;
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与同学互动,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小蝌蚪找妈妈》这首儿歌;
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小蝌蚪找妈妈》这首儿歌的音频和歌词卡片;
2. 各种与小蝌蚪和妈妈相关的图片和道具;
3. 学生之间互动的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 让学生跳跳舞曲热身,放松身体;
- 与学生进行问候和互动,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 歌曲学唱(15分钟):
- 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唱;
- 分段教唱儿歌的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曲调和发音。
3. 情景表演(20分钟):
-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情景,如小蝌蚪掉进河里、小蝌蚪遇到各种动物等;
- 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儿歌情节的理解,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图片配对游戏(15分钟):
- 准备多张小蝌蚪和妈妈的图片,打乱顺序展示给学生;
- 学生根据儿歌内容,将小蝌蚪和妈妈的图片进行配对。
5. 制作手工(20分钟):
- 提供不同颜色的纸和材料,让学生制作小蝌蚪和妈妈的手工;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小蝌蚪和妈妈形象。
6. 结束活动(5分钟):
-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 表扬学生的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对《小蝌蚪找妈妈》这首儿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手工制作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和兴趣;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团队活动,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准备:
1. 《小蝌蚪找妈妈》这本图书;
2. 各种与小蝌蚪和妈妈相关的图片和道具;
3. 学生之间互动的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体操活动,放松身体;
- 与学生进行问候和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图书阅读(15分钟):
- 教师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这本图书,让学生聚焦在故事情节上;
-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3. 观察实验(20分钟):
- 准备一些小蝌蚪的蛋和水生环境,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孵化的过程;
-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4. 制作海报(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幅关于小蝌蚪生长过程的海报;
- 学生可以利用图片、文字和贴纸等材料,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达出来。
5. 团队游戏(20分钟):
- 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例如模拟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 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和沟通,完成游戏任务。
6. 结束活动(5分钟):
-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 表扬学生的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同时,通过图书阅读和观察实验,学生的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和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团队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沟通。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五、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2、 完成课后作业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披、短、蹲、碧、肚、鼓”6个生字,理解词意。
2、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卡片抽读词语。
2、 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并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些句子顺序可以调吗?
2、 讨论,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 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b、 小蝌蚪看见了谁?[重点理解“迎”指名表演]
c、 小蝌蚪怎么说?
d、 “谁”怎么回答?
3、 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 小结学法。
先找有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最后有感情地读读。
三、 讨论学习第三段。
1、 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分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2、 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3、 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四、学习四、五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⑴、 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学习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写青蛙颜色的词。学习“碧、肚”等生字。[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⑶、 朗读这段话。
⑷、 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自由说,指名说)
3、 这时小蝌蚪外形又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学习“短”。[给“短”找个反义词]
4、 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5、 朗读四、五段。
五、 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
2、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 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卡片认读生字。
2、 完成课作第2题。
---------------------------
二、 朗读全文。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指导背诵4、5段。
1、 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2、 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指名背
3、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段。 4、 按“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段。
5、 把4、5段连起来背。
{五、总结课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它自己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还知道了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向爸爸妈妈和邻居宣传保护青蛙。(一只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虫,多达200多只,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六、 完成课作上的其余作业。 板书:
13、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青蛙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 ,
kuān kuān de zuǐ ba,
gǔ zhe dà yǎn jing,
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
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
长出前腿
↓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平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习。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