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引言: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本文将以《短诗三首》为教学素材,设计一堂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欣赏《短诗三首》的诗歌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韵律。
2.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短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词汇和修辞的敏感度。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与主题相关的音乐或展示一张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欣赏《短诗三首》(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短诗三首》的诗歌作品,并逐一解读其中的意境和韵律。学生可以跟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情感。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模仿创作(2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择一首诗进行模仿创作。可以借鉴原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但要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拘泥于形式。
5. 诗歌分享(10分钟)
请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全班。可以选择朗读或背诵,让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建议。教师也可以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创作。
6.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事物,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欣赏和对创作的积极性。
2. 对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对主题、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验的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欣赏和理解诗歌作品,并通过模仿和创作短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诗歌创作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诗歌创作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思考的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发掘诗歌的美——《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引言: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意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本文将以《短诗三首》为教学素材,设计一堂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掘诗歌的美,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欣赏《短诗三首》的诗歌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韵律。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感悟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词汇和修辞的敏感度。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短诗三首》(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短诗三首》的诗歌作品,并逐一解读其中的意境和韵律。学生可以跟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情感。
3. 分析诗歌的特点(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短诗三首》的特点,包括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学生可以借鉴教师的指导,自己尝试解读诗歌,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诗歌欣赏与鉴赏(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其他经典的诗歌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或解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5. 诗歌朗诵(10分钟)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可以通过音调、语速和情感的表达,传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诗歌的美和诗歌对人们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感受和欣赏诗歌的存在。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欣赏和对诗歌的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鉴赏进行评价,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等方面。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验的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欣赏和理解诗歌作品,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上,更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和思考中。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说明:id:2147489458;FounderCES”。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 ②想象画面; ③品读体会; 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篇四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诗歌,我们并不陌生。咱们上个学期就学过《现代诗二首》。今天我们再次来探寻和发现诗歌之美,我们一起来看单元导读:(课件展示单元导读上的句子)
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怎么做呢?读单元导读的学习任务:(课件展示单元导读上的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短诗三首。诗歌有长有短,篇幅不超过14行的,我们称为短诗。下面我们先来了解诗的作者冰心。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并读出来。阅读过得同学会发现,这三首诗都出自《繁星》。
繁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这个字笔画较多,字形复杂,书写时我们要注意,上半部分的第四笔是横折,下半年部分是幺+小,幺要写的宽一些。好同学们现在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播放动画视频。
通过小视频来了解《繁星》这本诗集。(简单介绍《繁星》这本诗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繁星和冰心奶奶一起去体会母爱,童真和自然的美好,先来走进繁星七一。
二,学习生字
一起来听录音(师范读)学习朗读。注意不要读错了。
漫灭,藤萝,膝盖。(课件显示这些词语)这些字你读准确了吗,来,你们自己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读,两遍。
其中,漫,灭,萝,藤,膝,是我们本节课的生字,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你们都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呢。(稍等一会儿)
有的同学从字源的角度来识记漫这个字。水满外流浩渺不尽的样子。那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展示“漫”这个字的字源)
有的同学采用同音字识记法,把藤萝的萝与竹子头的箩。漫联系快慢的慢。
也有的同学使用形近字识记法。膝盖和油漆。
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字形,那么这些字该怎么写呢?
藤萝的藤和膝盖的膝有一个相同的部件,同学们注意到了吗?一不小心就容易写错了,下半部分是:竖钩,点,提,撇,点。我们要注意和水的区分。
我们先来看藤,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在书写时,上面草字头的横要写的长一些,下面藤的撇和捺要舒展开。跟着笔顺写一写。
膝盖的膝是左右结构的字,右半部分需要注意是上面是木,木的最后一笔是点。下面的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伸出手我们也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让我们把膝请进田字格,来看老师怎样写。请你拿起笔也来写写这几个字吧,书写的时候请注意: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等三分钟)
三,品诗情
1.让我们把这些字请进诗歌,听朗读,边听边划出诗歌的停顿。(听朗读,课件展示划分)
2.同学们是否和老师有一样的感觉,这首诗内容不多,但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等待几分钟。)很多同学抓住了关键语句,(后三句)来进行想象,是的,在这 “”园中,叶下,膝上,“”(板书)
3.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唐罗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那这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闭上眼睛,试着想一想。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菜园中散发出耀眼而恍惚的光亮。藤萝垂落在廊庭的边缘。作者安静的趴在母亲的膝盖上。听他讲着儿时的趣事。有的同学们用温馨,祥和,快乐来形容这样的画面。
4.是啊,这温馨祥和的画面让我们和作者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和母亲浓浓的爱。而这美好的画面却成了作者美好的回忆。板书回忆。而且还是作者这一生中永不漫灭的回忆。从这回忆中,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作者对童年和母亲的怀念。板书怀念童年,怀念童年。
5.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老师读。是啊,是啊,每每想到起儿时在田间扑蝴蝶和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听她讲故事的情景,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母亲的感情就多增了几分,来孩子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等待几分钟。一遍遍地读着这首诗歌,我们读出了诗的节奏,想象出来画面,感受出了作者浓浓的情感。不仅让我们走近诗人,也走进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
6.这首诗在形式上还有一个特点,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他的句式是相同的,都是什么的什么的句式,这种句式的连用,就让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节奏和韵味。
7.有的同学也仿照这个句式写了一首诗,冰冷的雨中,大大的伞下,父亲的背上。短短的几句就把深沉的父爱表达了淋漓尽致,在同学们的心中,你们最难忘的镜头都有哪些回忆呢?课下也请你来写一写吧 。
8.这首诗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下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诗歌呢?我们一起来总结,(课件展示:朗读诗歌,想象画面,品读体会。)
9.那下面也请同学们借助填空题来背一背诗歌吧。(课件展示填空题)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也学会了学习诗歌的方法,下节课让我们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去探索诗歌的奥秘。
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了解读课文时还不太理解的词语。
2、思考作者看了几次星,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3、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
2.谁能把课题写出来?(指名写,写时强调该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得怎样?(简单评价)
3、理解课题:“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许多的星星、数不清的星)
4、简介背景:课文是谁写的?1927年的中国还很落后,一群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相约去海外求学,其中就有巴金先生,在乘船去法国巴黎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游记,《繁星》就是其中一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导读:文中写了巴金先生几次看星,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预习中你是不是把这些内容都找出来了?请同学们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成果。
2、指名学生说。
3、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还有别的分法吗?(提示:这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写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儿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这篇游记有些不太一样,谁看出来了?前两次并不是在他这次旅游途过过程中的事,而是--回忆。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写回忆,一部分写现在)
三、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看星的感受。
1、直奔重点段,了解作者的感受:这三段中,大家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在海上,是怎样的情景勾起了巴金先生对以往看星的回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划,用横线划出巴金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的,用括号圈出他看到这样的星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并把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标上小黑点,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按提示自学第三自然段。
3、集体交流反馈: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1)这段话由几句话组成,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指名读每一句,概括一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星?(理解“半明半昧”板书昧,问:昧是什么意思?半明半昧呢?这半明半昧的星是怎样装点在天空中的?理解“悬”)
(2)再来看第二句,指名读,概括一下,这句中的星又是怎样的?(理解“摇摇欲坠”板书,问:坠是什么意思?欲是什么意思?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摇摇晃晃地快要掉下来)
(3)第三句,指名读,概括讲这时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像是萤火虫在我周围飞舞,出示:飞舞)
(4)指板书,联系“悬-摇摇欲坠-飞舞”你们看,星星在作者眼里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近,提问:星星为什么会跑到他的身边来飞舞?作者觉得星星像是萤火虫一样在身边飞舞,觉得和星星在一起,是星星从天上飞下来了,来到他身边,还是作者飞上天去了,来到群星中间?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星空里了,已经陶醉于星空之中了,他的身体上去了吗?不,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上去了,他随着他的情感,随着他的想象来到了群星之间,陶醉其中,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读哪一句就要想象哪一句的内容,脑子中要出现与作者描写相同的情景。指两名学生读,齐读。
4、体会作者的感受:他被看到的景象陶醉了,被大自然的美感受了,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1)指名回答。(出示相关段落)
(2)提问: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的几点感受?指名回答。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体会柔和、静寂、梦幻的不同感觉,指导朗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了他总的感受的?(触觉、听觉、幻觉)他把这几种感觉排列在一块儿写,突出表达了他此时内心总的感受,这样排在一起的写法,能给人带来丰富的内心体验,我们也来像这样写一写)仿写句子。(1我校的学生是……的,……的,……的。2上海这座城市是……的,……的,……的。)
B.这是作者此时总的感受,而更具体更细腻的是他后面说的两点感受,一个是……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小声说话。他把这些星星都当作他的什么人了?(朋友)好友之间会谈些什么话?(星星知我心)还有一个感受……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睡在母亲的怀里会觉得(幸福温暖)这两种感觉该怎么读?
5.与前两次比较看到的星星有何不同。
(1)这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的舱面上所看到的星以及他看到星时内心的感受,那么他之前在家乡和在南京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内心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看到的星星的样子,用括号圈出看到这样的星时内心的感受,把关键的词语标上小黑点。
(2)交流反馈:以前在家乡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密密麻麻)三年前在南京呢?(星群密布)它们有区别吗?(密密麻麻是满天的星星,看起来没有秩序,星群密布虽然还是满天的星星,没有改变,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已经把它们看成一群一群,一组一组的呢?为什么他会组合这些星星了?看书回答。
(3)他认识了许多星星,再看看星星就不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看,这几颗星组成了(师画北斗七星)……现在,他能把星星组合起来了,这时候就是他说的
……星群密布。
(4)那么,前两次看到“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的星空时,他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名学生回答。(一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一是仿佛在和朋友谈话。)相机出示三次的感受,这三次感受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一样的吗?(提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同一景物时,他的感受会是一样的吗?)
(5)学生自主感悟后,与周围的学生交流交流。
(6)集体交流反馈。
四、根据课文线索归纳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一一展开的,这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看到的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请你根据这线索,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两名学生归纳)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请你也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去观察星空,让星星和你作伴,让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的奇妙想象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