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9-04-03 03:38: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上册语文《荷叶母亲》教案 篇一

标题:探究《荷叶母亲》中的家庭关系与亲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荷叶母亲》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中的家庭关系和亲情,并能够分析人物之间的情感。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的家庭关系和亲情。

2.分析人物之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的家庭关系和亲情的复杂性。

2.分析人物之间情感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文《荷叶母亲》、PPT、黑板、粉笔、小组讨论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课文《荷叶母亲》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内容,并提出问题:“你们对荷叶母亲的印象是什么?”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荷叶母亲》。

2.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家庭关系和亲情,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三、分析家庭关系与亲情(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家庭关系和亲情。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荷叶母亲对小荷叶的态度会发生转变?”,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原因。

四、写作与表达(20分钟)

1.学生个人写作:请学生以“我的家庭关系与亲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感受。

2.学生分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与小组成员交流,互相分享感受和体会。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文章,并进行集体讨论。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醒学生重视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学生可通过阅读其他文学作品,进一步探究家庭关系和亲情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

2.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体验和感受。

七年级上册语文《荷叶母亲》教案 篇二

标题:用《荷叶母亲》探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荷叶母亲》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中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情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家庭教育的多样性。

2.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情感发展的具体方式。

【教学准备】

课文《荷叶母亲》、PPT、黑板、粉笔、小组讨论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课文《荷叶母亲》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内容,并提出问题:“你们对荷叶母亲的教育方式有什么看法?”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荷叶母亲》。

2.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三、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家庭教育对小荷叶成长的影响。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荷叶能够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并引导学生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情感发展的影响。

四、写作与表达(20分钟)

1.学生个人写作:请学生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和体会。

2.学生分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与小组成员交流,互相分享看法和体会。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文章,并进行集体讨论。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醒学生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学生可通过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了解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2.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体验和感受。

七年级上册语文《荷叶母亲》教案 篇三

七年级上册语文《荷叶母亲》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磁带《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故事背景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三、理解词义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五、问题解疑

  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