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理解乘法运算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3. 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 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乘法运算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三、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Step 2 学习乘法运算定律
1. 结合律的概念:乘法运算中,无论括号怎样加在乘法因子之间,积都不变。
2. 交换律的概念:乘法运算中,因子的位置变换,积不变。
3. 分配律的概念:乘法运算中,一个因子乘以括号内的和(差),等于这个因子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个数的积的和(差)。
Step 3 深化理解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Step 4 活动设计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通过设计乘法运算定律的小故事或小游戏来展示自己对定律的理解。其他组员可以提问或评价。
2. 探究活动:给学生一些乘法运算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Step 5 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和应用,强化对定律的理解。
Step 6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篇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二、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通过问题引导,复习并巩固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Step 2 学习乘法运算定律
1. 结合律的概念:乘法运算中,无论括号怎样加在乘法因子之间,积都不变。
2. 交换律的概念:乘法运算中,因子的位置变换,积不变。
3. 分配律的概念:乘法运算中,一个因子乘以括号内的和(差),等于这个因子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个数的积的和(差)。
Step 3 深化理解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Step 4 活动设计
1.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通过设计乘法运算定律的游戏或竞赛来展示自己对定律的理解。其他组员可以提问或评价。
2. 探究活动:给学生一些乘法运算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Step 5 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和应用,强化对定律的理解。
Step 6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以上是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的两篇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1.2×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 0.8 2.6×1.08=2.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个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后反思:
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
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圆圆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圆圆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1套12本,每本24元,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买一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分析: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12=?)
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谁能来帮帮圆圆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每个算法:
3、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首先,是相同数位对齐。
①计算时,我们先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相乘。即:24X2=48(师边说边盖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
②我们再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即24X10=240
(师盖住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说明: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只要把4写在十位上,把2写在百位上,就可以表示240了。这个0只是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擦去0)
③我们现在分别计算了24X2,24X10,那怎样才能表示出24X12的积呢?
(把上面两个积相加)
4、观看竖式:
师再问:a.第一步表示什么的积?(24×2)
b.第二步表示什么的积?(24×10)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4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c.第三步算的是什么?(48+240)
5、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24×12时,第一步是用个位上的2与24相乘,第二步是用十位上的1与24相乘,第三步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师:也就是说圆圆买这套书要付288元。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活动:智力大比拼
第一关:小车开到的哪儿停?
(强调:第二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33×13= 21×34= 43×12=
第三关:小马虎体检中心(仔细观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步骤:
1、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第一个积。
2、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到第二个积,得到这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47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p1~3例题,试一试。
教学目标: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难点: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学习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算式的积。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和小鸡)
二,看图,归纳发现几个几相加
(一)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
师:算式怎么列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我们把加数都一样的叫"相同加数",(板书:相同加数)。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相同加数呢
(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得6。
这个6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和。板书:和。
板书:3个2相加得6。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师板书:4个3相加得12
观察这个算式,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和是几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齐读一遍。
(二),现在我们来比赛摆学具。
1、每堆摆2根,摆5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要加几个2呢
加法算式:,()个()相加得()。
2、每堆摆5根,摆3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要加几个5呢
加法算式:,()个()相加得()。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多不多呢你能举个例子吗相同加数都是几是几个几呢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样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呢,
(2)一盒铅笔有5枝,像这样的4盒铅笔有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5+5+5+5=20)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个()相加得20呢
(3)如我班小朋友是几个人坐在一起的,那要数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算式怎么写呢(指名边看同学边说加法,老师写2+2+2……+2)这样写觉得怎样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有)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乘法。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二、初步认识乘法
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1)我们来看这幅图,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加法算式怎样列(2+2+2+2=8)在这个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的加数是2)有几个2相加呢(板书:4个2相加)
这个连加算式,我们就可以写成:4×2或可以写成2×4,(强调两个算式都可以。)
这里的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小结:在乘法算式中,其中的一个要写(板书:相同加数),另一个写(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2)4乘2等于多少(=8),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4个2相加等于8)那么,2乘4呢
(3)这个算式你会读吗试着读一读。谁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齐读算式。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4)我们知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那你想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小朋友把书翻到p2,自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请一学生当小老师,说名称。师随即完成板书:在4×2这个算式中,
4×2=8
乘数乘号乘数积
给同桌介绍一下2×4=8这个算式中的2,4,8分别叫什么
比较:同样是4个2相加,你觉得列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简便呢简便在什么地方(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算式:(23个2相加)如果让你列出算式,你是喜欢用加法还是喜欢用乘法(23×2或2×23)为什么
小结: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板书:)
三、练习。
1、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6+6+6+6(2)3+3+3(3)3+3+3+3+3+……+3
100个3
乘法这么方便,请问是不是每个加法算式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2)4+4+45+5+85+7+44+4+3+1(能。先改写成4+4+4)
为什么不能强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用乘法。
(3)你来当老师。(判断)
1)2+2+2用乘法表示为:2×2×2
2)9+9+9+9用乘法表示为:9×3或3×9
3)4+4+3用乘法表示为:4×3或3×4
四、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1、观察小鸡图。
让学生填空。
2、"想想做做"1
(1)(看动画:钢笔图)
师:有几盒每盒有几支一共有几个2枝
师: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3盒,每盒有2支。一共有3个2枝,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2)(看动画:鲜花图)
师:有几束花每束有几朵
师:一共有几个5朵
师: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2束花,每束有5朵。一共有2个5朵,乘法算式是5×2=10或2×5=10。
五、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小朋友们问老师:"几个朋友抱一抱",如果我说"2个朋友抱一抱。"那么台上的小朋友就要两个两个的抱在一起,台下的小朋友就要说出加法和乘法算式,听明白了吗
开始游戏!先选6人上台,2人抱;再加2人,4人抱;再加1人,3人抱。
六、巩固提高。
1、摆学具,写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2)每堆摆4个,摆2堆。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4×2或2×4)
2、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七、总结
师: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40×4=60×5=300×7=200×8=
6×200=3×800=3×30=4×50=
(2)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
(2)300是()个百?60是()十?
(3)9个十是()?3个30是()?
二、导入新课。
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相信同学们都喜欢吃草莓,我们知道每箱装15盒草莓,买3箱,那么3箱草莓有多少盒?
生:可以列式为15×3。
师:那么哪位同学知道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1:我可以分步计算,10×3=30,5×3=15,30+15=45。
生2:我可以列竖式计算。
师: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150×3该怎样计算呢?
(2)师: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生1:可以列式为6×10。
生2:6×9=54,54+6=60。所以一共有60个橙子。
师: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呢?
生3:可以列式为12×20。
生4:12×2=24,24×10=240。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指名说说:已知邮递员叔叔每天可以送出300份报纸,若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0×10。
(2)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300×10
A.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B.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
则300×10=3000(份)
C.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2、用
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获取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哪种口算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巩固应用:
1、做一做。
(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过程,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生活应用:
小明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6角的邮票。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拓展。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枝8角的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钱?
(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2、动脑筋。
()×30=90040×()=2000
80×()=320005×()=300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1、学生自由汇报收获?
2、全体师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复述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