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管理者运用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的因素 篇一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常用的手段之一。盈余管理主要包括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真实盈余管理是指通过操作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来改变企业的盈余水平,以实现管理者的目标。应计盈余管理则是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来改变企业的盈余水平。影响管理者选择运用哪种方式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环境是影响管理者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竞争、监管机构、股东和投资者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盈余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选择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因为真实盈余管理需要通过调整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来改变盈余水平,这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而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则相对更容易实施,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可以快速改变盈余水平。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
监管机构和股东也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产生影响。监管机构通常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监督,如果发现企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因此,为了避免受到监管机构的惩罚,管理者可能会选择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以减少真实盈余管理的风险。另外,股东和投资者通常会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和潜力。如果管理者过度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可能会使财务报表失去可信度,从而影响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和投资意愿。因此,为了维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管理者可能会选择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以保持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除了外部环境,内部因素也是影响管理者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等。在治理结构较为松散的企业中,管理者更容易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改变盈余水平,因为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调整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而在治理结构较为严格的企业中,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受到监管和审查的制约。另外,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他们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倾向。如果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偏好使他们更关注短期利益和回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如果管理者更注重长期发展和稳定利益,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
综上所述,影响管理者选择运用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监管机构和股东的要求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等因素都会对管理者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管理者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影响管理者运用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的因素 篇三
盈余管理,分为业务活动层面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与制度运用层面上的应计盈余管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影响管理者运用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的因素的论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摘 要: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制约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盈余管理又有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之分。本文将重点讨论管理者如何在这两种方式中进行抉择,在什么情况下管理者会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何时又会较多的使用应计盈余管理。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制约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企业的盈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已确认收入但未实现现金流入的应计利润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已经实现了的现金流入的盈余。根据盈余的来源企业的盈余管理又可分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经营者通过构造企业真实交易活动或制约企业相关活动的发生时间, 调节操控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活动。应计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者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的选择,调节操控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活动。
二、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因素
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会计准则的变迁,公司规模大小,企业的性质,管理层权力大小,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企业发展阶段。
200
7年1月施行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在计量属性方面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制约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这给企业操纵公允价值提供了一定空间,客观上提高了管理当局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在存货计价策略上,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有效缩小了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企业操控存货实现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而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期能否转回,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这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管理者有意转回计提的损失来实现应计盈余管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会计准则的变迁抑制了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使得管理者转向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但隐蔽性更强的真实盈余管理。
公司规模大小也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操纵成本来看真实盈余是对企业的.真实经营活动进行操控而应计盈余仅通过调整相应的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由此真实盈余操控成本明显高于应计盈余。由于大规模公司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更丰富的资源会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小规模公司因其承受能力相对低下会倾向于使用应计盈余管理。从所受监管程度来看大规模公司往往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更易被监管机构所识别,而真实盈余自身所具有的隐蔽性使得大规模公司更愿意使用真实盈余管理。
对于企业性质而言基于前期文献表明国有控股企业与政治联系密切而高管多带有一定行政级别更易受到政府、公众、媒体的监督同时会受到更为严格的外部审计。因此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会将重点放在真实盈余管理上。
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而管理者权力对盈余管理具有推动作用。通过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管理层权力增大管理当局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对利润进行调整但这两者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另外我们可以发现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影响了盈余管理方式的抉择。越保守对风险保持规避态度的管理者会为了避开遭受应计盈余的诉讼风险而选择真实盈余管理。
企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在不同阶段均会同时选用真实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不同方式灵活调节盈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阶段的企业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普遍高于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相对于稳定期企业,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其真实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比较高。
三、总结
除以上所提到的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因素外还有高管薪酬,管理者的年龄,学历,性别以及管理层股权激励,内部制约的有效性,相关文献都对此做了详尽的研究,了解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因素对于投资者以及企业信息的相关使用者来说有助于降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外部监管机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周瑶.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分析[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3(22)
[2]李增福,周婷.规模、制约人性质与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13(6):81-94
[3]林芳,冯丽丽.管理层权力视角下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检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7)
[4]喻凯,伍辉念.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求索,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