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文 篇一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规范其行为,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运动训练师等。
第三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体育事业,具备相关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具备相应的职业培训证书;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四)具备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第四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积极宣传国家的体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公众参与体育活动;
(二)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得从事违法活动;
(三)不得滥用职权或者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
(四)不得泄露与工作有关的保密信息;
(五)不得有虐待、歧视等不当行为。
第二章 职责和权益
第五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二)宣传体育知识,提高公众的体育素养;
(三)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体育赛事和项目的筹备与组织工作;
(四)参与体育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第六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享有以下权益:
(一)获得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
(二)获得合理的工作报酬和福利待遇;
(三)享受国家和社会的法律法规保护;
(四)获得相关荣誉和奖励。
第三章 培训和评价
第七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八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接受岗位评价,对其业务能力和职业表现进行评估。
第九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遵守培训和评价的相关规定,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
第四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监督和管理应当由相关部门进行,包括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等。
第十一条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档案和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国家体育总局。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运动训练师等。
第三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相关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具备相应的职业培训证书;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四)具备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第四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积极宣传国家的体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公众参与体育活动;
(二)不得从事违法活动,不得有虐待、歧视等不当行为;
(三)不得滥用职权或者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
(四)不得泄露与工作有关的保密信息。
第二章 职责和权益
第五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二)宣传体育知识,提高公众的体育素养;
(三)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体育赛事和项目的筹备与组织工作;
(四)参与体育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第六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享有以下权益:
(一)获得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
(二)获得合理的工作报酬和福利待遇;
(三)享受国家和社会的法律法规保护;
(四)获得相关荣誉和奖励。
第三章 培训和评价
第七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八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接受岗位评价,对其业务能力和职业表现进行评估。
第九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遵守培训和评价的相关规定,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
第四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监督和管理应当由相关部门进行,包括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等。
第十一条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档案和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国家体育总局。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文 篇三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文)
2011年10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16号公布 自2011年11月9日起施行,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以下简称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
第三条 国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由低到高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四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推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依法保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社会影响,对取得显著成绩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全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纳入体育工作规划,列入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保障,依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进行管理、指导、监督。
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其开展志愿服务所在地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实行属地管理。
第六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和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以下简称委托的组织),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具体工作。
具有较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条件和能力的全国性和省级行业、单项体育协会,经向国家体育总局和省级体育主管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以下简称经批准的协会),可负责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审批等工作。
第七条 建立全国性和地方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协会章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服务,反映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维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权益,承担体育主管部门委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
社会体育指导员自愿加入开展志愿服务所在地的社会体
育指导员协会。第八条 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和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并提供条件和便利。
第三章 培训教育
第九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育分为技术等级培训和继续培训。
培训教育费用由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协会承担。
第十条 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确定培训办法。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经批准的协会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编写补充培训教材,并报上一级体育主管部门备案。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传授的体育项目有技能标准要求的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负责编写该体育项目技能培训大纲和技能培训教材,制定该体育项目的技能标准,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育工作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承担。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经批准的协会应当在体育教育机构中批准设立相应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并对培训基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指导、监督、评估。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经批准的协会或委托的组织应当对报名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的人员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颁发证书。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经批准的协会和委托的组织应当每年举办一次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培训,并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交流和展示活动,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参加人员颁发证书或证明。
第四章 申请审批
第十三条 开展志愿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授予或晋升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十四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协会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标准,批准授予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一)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批准授予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二)地(市)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省级协会批准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三)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全国性协会批准授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四)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十五条 申请授予或晋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应当向开展志愿服务所在地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经批准的省级协会或委托的组织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合格证书,或高等体育专业学历、体育教师、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优秀运动员资质证书;
(三)所在单位或体育组织的推荐书;
(四)申请晋升的,需提交原技术等级证书;
(五)单项体育协会对申请人所传授的体育项目有技能标准要求的,需提交该体育项目的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六)参加继续培训、工作交流和展示活动的证书或证明。
第十六条 受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申请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经批准的省级协会或委托的组织负责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并将申请批准授予权限范围外等级称号人员的材料逐级提交。
第十七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经批准的协会按照批准授予权限,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在收到申请材料三个月内做出批准授予的决定并予以公布。对未予批准的询问和申诉,应当予以答复。
第十八条 被批准授予或晋升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批准的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协会颁发证书、证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证章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制作。
第五章 注册办理
第十九条 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委托的组织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机构,免费办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登记注册、工作注册和迁移注册。
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进行。
第二十条 注册机构应当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档案,保证档案信息准确、完整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自被批准授予或晋升技术等级称号之日起30日内,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到开展志愿服务所在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机构办理登记注册。
第二十二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每年第四季度进行年度工作注册。
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所在的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群众性体育组织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关组织开具其志愿服务情况证明。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个年度内超过半年未开展志愿服务或志愿服务少于30次,不予年度工作注册。未进行工作注册的,不得申请晋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
第二十三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离开原注册地开展志愿服务,应当办理迁出和迁入的迁移注册。
第六章 工作保障
第二十四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事业经费预算中列支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并随着体育工作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的投入。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为有关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供补助经费,并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予以倾斜。
第二十五条 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
鼓励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供经费、捐赠和赞助。
第二十六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群众性体育组织和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单位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等级要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依托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和设施开展志愿服务。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有组织地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委派到基层组织或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有条件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
第二十八条 有条件的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办理保险。
鼓励社会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办理保险。
第二十九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委托的组织应当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化,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第三十条 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应当开设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课程,鼓励学生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
第七章 服务规范
第三十一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群众性体育组织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关组织中开展志愿服务。
第三十二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坚持科学、文明、安全、诚信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提高健身者的健身技能和身体素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第三十三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佩带证章,着装得体、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爱护健身场地设施并保持环境卫生,自觉树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第三十四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与健身者保持和谐关系,与其他社会体育指导员互相尊重、相互配合。
第三十五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八章 奖励处罚
第三十六条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对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三十七条 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奖章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对连续开展志愿服务20年、15年和10年,为全民健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别授予社会体育指导员金质奖章、银质奖章和铜质奖章。
第三十八条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单位违反本办法,未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职责的,由其上级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 体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侵犯社会体育指导员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违反国家财政、财务制度,截留、克扣、挪用和挤占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的,由其上级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提供虚假材料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由批准授予的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协会撤销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第四十二条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志愿服务时有宣扬封建迷信和其他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由其开展志愿服务所在地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或有关组织、单位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撤销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11月9日起施行。原国家体委1993年12月4日发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