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4-05-09 04:37: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 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引言:

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结合律,我设计了一堂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引起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单明了地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其具体运用。

3. 游戏介绍:介绍本节课的游戏规则和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游戏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尽可能多地找出乘积相等的算式。代表可以通过口算或写算式的方式回答。

5. 游戏总结:每组代表报告他们找到的算式和策略,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6.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结合律。

教学评价:

1. 游戏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的准确性和速度,评价他们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价对方在游戏中的表现,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结语: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 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

引言:

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乘法运算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结合律,我设计了一堂以实际问题为主的教学活动。通过将乘法结合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其运用方法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入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概念讲解:简单明了地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其具体运用。

3. 实际问题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分析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4. 学生演示: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演示,展示他们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并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

6.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实际问题引导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结合律。

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的准确性和速度,评价他们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根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过程,评价他们对乘法结合律的运用能力。

结语:

通过将乘法结合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应用意义和运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内涵和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篇三

【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探索与发现(二)。
(学生)计算(9×25)×4 和 9×(25×4)、 (12×8)×125 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
(师生活动)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
(9×25)×4=9×(25×4)、(12×8)×125=12×(8×125)
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生反思)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
(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 ×c=a× (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师激疑)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
1、37×5×2; 2、17×25×4
(学生活动)
(教师)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
(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师生归纳)因为分别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所得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数,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今后的乘法计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
(学生反思)
四、运用所学,巩固练习
学生齐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乐融融。
五、拓展运用
(教师)比较:25×24的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上例,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2×125 吗?
(师生活动)
六、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46练一练第1、2题。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43%未阅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