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优质6篇)

时间:2011-02-05 08:4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通过《大象的耳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言:

《大象的耳朵》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绘本,它以大象的耳朵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观察力。本文将针对这本教材设计一堂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观察力。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大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象的思考和猜测。教师可以提问:“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你们觉得大象通过耳朵能听到什么声音?”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激发他们对大象的兴趣。

2.阅读故事(20分钟):

让学生阅读《大象的耳朵》,并引导他们注意故事中描绘出的大象的观察力和听力。教师可以提问:“在故事中,大象通过观察和倾听发现了哪些问题?大象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和理解。

3.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象通过观察和倾听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看是否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3.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大象观察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将了解到大象的观察力和听力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通过《大象的耳朵》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引言:

《大象的耳朵》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绘本,它以大象的耳朵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观察力。本文将针对这本教材设计一堂课程,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策略。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大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象的思考和猜测。教师可以提问:“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你们觉得大象通过耳朵能听到什么声音?”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激发他们对大象的兴趣。

2.阅读故事(20分钟):

让学生阅读《大象的耳朵》,并引导他们注意故事中描绘出的大象的观察力和听力。教师可以提问:“在故事中,大象通过观察和倾听发现了哪些问题?大象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和理解。

3.写作活动(20分钟):

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他们的想象,写一篇关于大象的观察力和听力的短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大象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倾听发现问题的,他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等。

4.分享和评价(10分钟):

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作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看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察力。

3.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大象观察力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将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验收课:验收课:

  验收课:验收课:扇耷拉

  验收课:验收课:兔竖着

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习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学习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习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

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最好。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耳朵耷拉着→虫子飞不进来→做自己最好

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同学们请看这是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预设:

  (1)有一对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着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

  4.师出示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着。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强调:这句话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学习生字“似”“扇”

  课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从“户”从“羽”。

  扇,篆文(户,小门)(羽)

  讲扇,写扇。

  本义,名词:羽毛花草装饰的门扉shàn。本义只见于古文

  量词:片,块shàn。一扇窗一扇门

  名词:翻转鼓风的轻巧薄片shàn。扇子电扇绢扇蒲扇纸扇折扇风扇

  动词:摇动鼓风的薄片shn扇煤炉扇动翅膀扇风点火

  3.仿说练习: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小兔子有一对长耳朵,像叶子似的竖在头上。

  有耳朵,像。

  对比学习“耷”和“竖”两个生字。

  过渡:

  4.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吧。

  指名读,课件展示:

  生: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师:我从你的读中听出了小兔子的疑问(好奇)。

  生: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小兔子和小羊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为真。

  师:老师现在就是大象,你们就是文中的小动物们(给学生发头饰)

  “小羊,你认为我的耳朵有毛病吗?”学生回答

  ……

  (如果学生说没毛病,提到:文中的小动物们怎么想。)

  看来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习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三、我会写

  指导书写“遇”(“扇”)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竖着耷拉着

  ??!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84%未阅读
部编教材《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