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引入小数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字数:600字
引言:
小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整数与分数之间的中间数,也是数轴上的一个坐标点。通过引入小数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篇教学设计将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来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小数的存在和应用。
一、目标:
1. 认识小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 能够将小数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相联系。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几个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并请学生估算每种水果的数量,并将其用小数表示出来。通过这个活动,引出小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概念认知: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概念,告诉他们小数是介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数,它可以用来表示非整数的部分。
3. 读法和写法:
教师示范读写小数的方法,例如读"0.5"为"零点五",写"三分之一"为"1/3"。
4. 实际应用:
教师将小数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相联系,例如购物中的价格、体重的测量等。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5. 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小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6. 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关于小数的应用场景,并鼓励他们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小数的作用。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学生能够将小数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小数的运算与应用拓展
字数:600字
引言:
在小学数学中,小数的运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够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概念和应用。本篇教学设计将通过小数的加减运算和应用拓展,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将小数的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
一、目标:
1. 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2. 能够将小数的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加减运算:
教师向学生讲解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例如对齐小数点、按位加减等。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3. 实际应用拓展:
教师将小数的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例如在购物中计算总金额、在地图上计算两地的距离等。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4. 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小数的加减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讲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出示一些应用题目,让学生将小数的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关于小数的运算和应用问题,并鼓励他们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小数的作用和运算方法。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还能够将小数的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同时,通过应用拓展的方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第五课时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
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91—92页内容。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小学教材中分两段进行,第
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是从“量”抽象到“数”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即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是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和米尺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学习本课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等学习内容打基础的。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在数的认识等内容中体现发展数感。本节课,我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准备丰富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展开学习历程,激发兴趣,唤起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发现、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迁移类推,利用长度单位多角度地完善对小数的认知。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渗透迁移、归纳、推理、数形结合等数学,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推理的过程,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认识0.1米、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米尺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视频,谈话导入新课。
师:那除了整数,分数,在生活中我们还常见过哪种数?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揭示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小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激活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自主构建
1.激活经验,唤起认知。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素材、初读小数、观察、发现并介绍小数点。
(3)引导认、读小数。
2.借助“元”、初识小数。
(1)结合商品价格标签,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每一张价格标签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与语言表述中,初步体会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3)引导观察,对比发现,小数点前后的数字表示的不同含义,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读数中,对两位小数的读法,予以指导。不专门强调读小数,将读数任务穿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3.数形结合、探索推理。
(1)根据经验知道0.1元=1角。
(2)借助多种直观图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再现分数学习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并发现1角= 元。
(3)推理思考并初步感悟1角=0.1元= 元。
设计意图
人民币的运用,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购物经验,对商品的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含义都比较了解。因此,从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角度出发,学生的经验中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学生更为熟悉,易于接受,因此,借助生活经验再现0.1元=1角,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来呈现思考过程,唤起分数学习时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推理出1角= 元,感悟1角= 元=0.1元。
4.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1)根据学习经验,迁移类推出,1分米= 米=0.1米。
(2)生独立探究,写出合适的小数表示出相应长度。
(3)结合直观图,认识1.3米与1.6米,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基础上,借助“米尺”模型,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再一次深入钻研1分米= 米=0.1米,再一次的强化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2.在数轴上找到每一个小数对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
设计练习,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如何?同学表现如何?老师表现如何?
五、了解小数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
课件播放小数发展史,学生感受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