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大象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与象共舞》的视频、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大象模型或图片。
3. 笔记本、铅笔和彩色笔。
4. 活动准备:分组练习。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放映《与象共舞》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象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
2. 导入新知:展示大象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象的外貌特征,并提问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习新知:分组练习,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分享学习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5. 温故知新: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介绍大象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大象的重要性。
6. 拓展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保护大象的宣传海报或广告,展示他们对大象保护的理解和想法。
7.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亲身体验大象的生活环境。
2.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关于大象的讲座或分享,增加学生对大象的认识和了解。
3.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宣传海报展览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大象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重要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与象共舞》的视频、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大象模型或图片。
3. 笔记本、铅笔和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放映《与象共舞》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象在文化背景中的重要地位。
2. 导入新知:展示大象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象的外貌特征,并提问大象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性。
3. 学习新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大象在不同文化中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绘画、演讲或其他方式进行表达。
5. 欣赏作品: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其他小组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6. 拓展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关于大象的展览或文化活动,展示他们对大象文化的理解和创意。
7.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了解更多关于大象的文化艺术作品。
2.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关于大象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诗歌等,展示他们对大象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关于大象文化的讲座或表演,增加学生对大象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篇三
一、导入新课:
(播放泰国风光资料片)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那就是泰国。今天我就要带大家去感受它的风土人情,它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的誉称。
(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泰国和象的资料)
二、出示学习目标:
A让我们认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C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通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书又产生了什么疑问?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小组内检查字音:熟视无睹、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彬彬有礼、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芭堤雅)(3分)
(二)找个别差生读词读文,检查全班掌握情况。
四、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找出有关部分,在小组中多读几遍。(2分)
2、检查学生回答人与大象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写作特点:中心句的写法。
3、出示“堂堂清A”: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 )的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 );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 )的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 )的;在农场里,泰象就是( );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 )的。
五、出示自学指导
1、用———画出文中你最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把有关词语圈画出来。
2、找学生回答。
3、文中人与大象关系是如此和谐,让我们真心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密切,如果让我们把题目加个字,你会加个什么字呢?
六、出示“堂堂清BC”:
仿照课文用总分结构写一段话介绍泰国的大象或其他内容,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1)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2)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
(3) 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要求:中心句明确精炼,分写部分具体生动。
七、板书设计:
和谐融洽
人与象共舞 相互信任
欢欣笑颜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备课比较充分,首先我在布置预习时就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泰象和泰国的知识资料,认真读课文,以便对全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较好的理解。
然后我查阅了很多书籍,还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泰象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精心进行了教学设计。因而在正式上课时,学生的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有浓厚的兴趣,我在旁边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因而课上气氛活跃,学生对本文的理解非常好,也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理解较好,但在做堂堂清A时,有一部分学生所选的词语不准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自学的效果。今后要多加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篇四
在《与象共舞》一课教学中,又一次经历了正儿八经地逐段学习过程,重内容、词句的打转,轻篇章结构、写作特点的关注,终于还是无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虽然如此,但经过几次略读课文的教学尝试,对其要求倒渐渐明朗起来:略读课文就是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实践点,因此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加以运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突破一点,形成一线
教学略读课文要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带而过。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象共舞》一课可以抓课题为突破口,首先让学生质疑:谁与象共舞?与象共舞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将目标直接锁定在第五自然段,通过师生反反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渲染再现那热烈、难忘的场景。在学生将这一天地间美妙的奇观深深地留在脑海后,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快速理清其他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朗读体验等方式感受人和象的关系。最后再抓课题质疑: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人和象的密切关系,为什么文章要以与象共舞为题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畅谈学习感受。在学生的自读自悟和老师的点拨引导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与象共舞是泰国人象和谐相处的极致表现,人与象不仅共舞,甚至共生共乐,从而提升课题。
二.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在课堂上,我也尝试授以学生方法:透过二、三自然段不同角度的描写方法,第四自然段先总起后分述的表达方法,以及全文大量词语的拟人手法等表达出人象共处的和谐景象。但这些方法的渗透总显得呆板、生硬。以至整节略读课上仅有学法的牵引,而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运用过程。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应是略读课上教师为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所追寻的途径。细想,尊重编写意图,本课学习可联系上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通过比较学习,从而既了解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更大发挥。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
《与象共舞》是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我在教学中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1至3
自然段,让学生在学完前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总结出研读本文的方法抓关键词品读,接着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4至5自然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去理解课文。
一、引导研读前三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很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学。因为大纲中规定的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就是指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的文字鉴赏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入情境、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把文字还原回生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我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感受象和人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和谐友好?
引导学生学习1至3
自然段,这是扶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研读本文的方法──抓关键词品读,为学生自学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合作研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所以我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去理解课文。
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去,满足学生们的探究欲、表现欲。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这种扶放教学的方法较好地培养成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
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曾跟随马克。吐温游览了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泰国那独特的异国风情。一起“与象共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大家回家预习课文了吗?读了几遍?现在老师找五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它同学默读课文,听句子是否通顺,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同时想一想,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有问题,教师随机将问题词语出现在黑板上请生更正。)
2、初读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初读课文,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已给大家留有印象,现在,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大象与人之间这份美好的情感。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人与象亲密、和谐的句子。
2、谁来读一读你画了什么?再简单谈两句。
如果你读的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句?
小结揭示写作方法:先概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四、出示这四句话:
1、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了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3、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4、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齐读。
小结:这篇文章作者2至5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的叙述方式。使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学到这里武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喜欢作者笔下的人与象吗?作者是怎么让我们喜欢上的呢?
出示两篇文章写作方法上的相同点。
两篇文章在写作上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果说《威尼斯的小艇》是分别叙述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话,那么《与象共舞》则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交流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
1、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四、学习课文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
性格:()
神志:()
聪明:()
动作:()
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
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比较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共同点不同点:
《威尼斯的小艇》
1、抓住事物特点写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与象共舞》。
2、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
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按照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
六、讨论归纳
1、说说学习这课后,比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七、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