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表,其中6的乘法口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进行了反思,并尝试采用一些改进措施来提高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首先,我认识到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记忆上。因此,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的记忆游戏来帮助他们巩固记忆。例如,我给学生分发一些卡片,上面写着6的乘法算式的结果,然后要求他们按照结果找出对应的算式。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重复记忆,加深记忆的印象。
其次,我还尝试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我给学生讲解了6的乘法口诀与时间的关系。比如,我们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那么一天有多少分钟呢?学生很容易想到,一天有6个10分钟,因此一天有60分钟。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6的乘法口诀,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我还将6的乘法口诀与其他乘法口诀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我让学生比较2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他们会发现2的乘法口诀的个位数是2、4、6、8,而6的乘法口诀的个位数是6、2、8、4,只是顺序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6的乘法口诀。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我发现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记忆上更加自信,能够准确地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更加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运用场景,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改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通过对于6的乘法口诀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设计互动的记忆游戏、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比较不同的乘法口诀,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这些改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中,乘法口诀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乘法口诀中,6的乘法口诀往往被学生们视为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进行了反思,并采用了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例如,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竞赛,比赛谁能最快地回答出6的乘法口诀。这样的竞赛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我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理解。我尝试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比如,我让学生们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有6个篮球队,每个队有6个球员,那么一共有多少个篮球运动员?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能够将6的乘法口诀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
此外,我还注重在教学中强调6的乘法口诀与其他乘法口诀的联系。我让学生们比较6的乘法口诀和其他乘法口诀的规律,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共同点。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6的乘法口诀。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我发现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记忆上更加自信,能够准确地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更加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运用场景,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改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6的乘法口诀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活动、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强调与其他乘法口诀的联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这些改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于6的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三
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且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课前,我先6上网查阅资料,看一些相关的课件,然后和教研组进行讨论6修改课件,还在两个班进行了试课,之后又进行了研讨修改。
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豆荚微笑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间通过合作交流,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嗯,都是有缺陷的。第一个是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制不够灵活,理念不太到,理念落实不太到位,比如说在表格呈现的过程中,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预设的问题,处理的不够完美。其次是要让学生理解,从乘法的含义入手找出几个6,与今天所学的6的乘法口诀联系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第二是在教学的练习的过程中,练习的题目没有梯度,需要提升一个高度,还有一点就是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融入到这个课堂中。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四
《6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让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教学重、难点是编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创设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记6的乘法口诀。
四、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这节课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且抽象,再加上好多孩子在家父母已经教过,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无趣。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些呢?施瓦布说过:“如果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没计本课时我从学生容易理解的,感兴趣的游乐场旋转木马入手,先学会编制“二六十二”,然后把编的问题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觉得有挑战成功的喜悦感,接下来学生就能进行快速有效的自我探索,从而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教师只要稍加牵引就行了。
在口诀编写这一块,我让学生自主编写,当然编写之前我利用低年级儿童好奇的心理,先让他们猜一猜,如“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中一定有谁?”“它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有效的再次激发本已下滑的积极性,然后在孩子自己信心满满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编写口诀,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记忆效果也是不容小视的。而事实上学生编写口诀的情况也非常好,这远远比老师给,学生在记的效果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五
学习《6的乘法口诀》后,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
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课堂中教师应勇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伊始时,老师刚说: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了,如果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六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节课中,一开始我首先引导同学们看信息窗,问“大家从这幅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创设了缝沙包用几块布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课的开始学生就处在积极地学习状态,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在新知探究中,我以1个沙包6块布,6个沙包几块布?引入对6的口诀的编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口诀,让学生经历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让学生观察6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下获取知识,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以多种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设计了集体背诵、同桌检查、教师抽查等方式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习情感和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