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学设计 篇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
导语: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和塑造舆论的重要媒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提高他们的新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新闻的社会功能;
2.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包括对新闻的敏感性、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3.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包括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的基本技巧;
4.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
1.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a.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等;
b.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社会功能,如传递信息、监督政府和引导舆论等。
2.培养新闻意识:
a.通过新闻热点的讨论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新闻的敏感性;
b.组织学生进行新闻判断和批判思维的训练,如辨别真假新闻、分析新闻报道的立场和角度等。
3.提高新闻素养:
a.教授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如标题写作、段落组织和语言表达等;
b.引导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实践活动,包括采访技巧、信息收集和整理等;
c.组织学生进行新闻编辑和排版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新闻创作能力。
4.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a.教授信息筛选和分析的方法,如查证信息来源、分辨真假信息和评估信息可靠性等;
b.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如对信息进行评价和论证等。
三、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3.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和编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新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
1.以课堂表现为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新闻写作和采访技巧等。
2.根据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的新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新闻教材和参考书籍;
2.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
3.新闻实践活动所需的采访器材和办公设备。
六、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提高他们的新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新闻》教学设计 篇二:新闻素材的搜集与利用
导语:新闻素材的搜集和利用是新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素材搜集和利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和报道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素材的定义和来源,理解新闻素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新闻素材搜集能力,包括信息筛选和采访技巧;
3.提高学生的新闻素材利用能力,包括素材整理和编辑技巧;
4.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和报道能力,提高他们的新闻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
1.新闻素材的定义和来源:
a.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素材的定义和来源,包括现场采访、网络搜索和文献调研等;
b.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素材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2.新闻素材的搜集能力:
a.教授学生信息筛选的方法和技巧,如查证信息来源、分辨真假信息和评估信息可靠性等;
b.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采访技巧和信息收集能力。
3.新闻素材的利用能力:
a.教授学生素材整理和编辑的方法和技巧,如素材分类、概括要点和提炼关键信息等;
b.组织学生进行素材利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和报道能力。
4.新闻创作的能力提高:
a.教授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如标题写作、段落组织和语言表达等;
b.引导学生进行新闻写作和报道的实践活动,包括新闻稿件的编辑和排版等;
c.组织学生进行新闻评审和互评,提高学生的新闻创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素材的定义、来源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采访、素材整理和新闻创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新闻素材搜集和利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提高,培养学生的新闻创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
1.以课堂表现为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对新闻素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新闻写作和报道技巧等。
2.根据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的新闻素材搜集和利用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的新闻创作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新闻教材和参考书籍;
2.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
3.新闻实践活动所需的采访器材和办公设备。
六、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素材搜集和利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和报道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新闻》教学设计 篇三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闻两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 掌握新闻常识。
⑵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2、能力培养点:
⑴ 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⑵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情感体验点: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教学设想】
1、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2、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 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二、课前热身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溃退( ) 要塞( ) 阻遏( ) 锐不可当( )
2、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 锐不可当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2、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四、达标反馈
讨论课后练习三。
五、学习小结
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六、延伸拓展
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过程〗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⑴ 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⑵ 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三课时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
⑴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⑵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教学后记】
学生读书开不了腔,须加强指导;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2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
1、自读,再指名读。
2、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闻报道的框架
1、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2、讨论
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归纳,板书: 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1、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
2、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