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篇(最新3篇)

时间:2011-04-07 07:34: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篇 篇一:《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2. 能够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3.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2. 绘本《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

Step 2 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师出示绘本《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学生一起探索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逐个介绍不同动物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例如,蜜蜂喜欢采花蜜,企鹅喜欢在海里游泳等。

Step 3 讨论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与同学分享。

Step 4 拓展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并展示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可以用图片、绘画或手工制作来展示。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选择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Step 5 总结复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出示图片或卡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篇 篇二:《种子的生长》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 能够描述种子的生长过程。

3. 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绘本《种子的生长》。

2. 种子、土壤、盆栽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绘本《种子的生长》,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生长的。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种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Step 2 观察实验

教师向学生展示种子、土壤和盆栽,并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阶段的种子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例如,种子发芽、根长出来等。

Step 3 讨论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种子的生长过程,并与同学分享。

Step 4 拓展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的种子,并进行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用图片、绘画或实验记录来展示种子的生长过程。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观察到的种子生长情况。

Step 5 总结复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种子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出示图片或实验材料,让学生描述种子的生长过程。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篇 篇三

【#教案# 导语】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后变成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球上的水》

  [学习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水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

  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学习目标]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画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4、知道动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有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喜欢小动物,与小动物有亲近感。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狗、兔等动物的挂图或活动录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带来了录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会儿看一看,你都认识它们吗?

  2、放录像,学生随着画面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请学生说出除了录像中出现的动物,还知道那些动物。

  3、做“猜一猜”的游戏。

  (1)做一个有关小动物的游戏,请你们来猜一猜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不能乱猜,你们可以问问我有关这种动物的特征,而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根据你的问题和我的回答来猜我想的是哪种动物。

  (2)教师通过这个游戏,自然地把“小狗”、“小兔”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引到课堂来。学生通过这个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游戏,初步感知和描述动物的特征,从不知不觉中分析,体会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4、比较并记录狗与兔的不同与相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人,共同讨论,比较狗与兔的不同与相同。

  活动:

  (1)观看有关小狗和小兔活动与生活场景的录像片段。

  (2)以小组为单位,比较分析小狗和小兔的不同与相同。

  (3)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同学之间的讨论。

  (4)汇报分析比较的结果,教师通过电脑,将讨论的结果汇总在大屏幕上。

  5、利用卡片对多种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种动物的卡片,由学生为这些卡片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1)请学生说一说,想按什么样的标准去进行分类。

  (2)教师鼓励学生可以用创新的方法来给动物分类,同时提示学生每次分类,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也就是分类的标准要统一。

  (3)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物卡片进行分类,将卡片贴在大纸上,并且用彩笔标清分类的标准。

  (4)

将分类后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进行汇报、展示。

  (5)全班同学走下座位,参观其他组同学分类的结果 。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的教育

《做一位小科学家》

  [学习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生活中的小创造》

  [学习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一来的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有创造

  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发明家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2、小结、讨论:贝尔小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发明家,发明了电话机。在故事中,他改进了水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是怎样改进水车,进行发明创造的?(相机板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展示生活中的小创造: 有人认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创造。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的小创造。(介绍面罩雨披等)他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4、读读儿歌:创造并不难,发现了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小决窍,就在于问。就是有疑问,能发现问题。陶行知爷爷在一首诗里是这么说的:(范读、齐读)

  二、创造来自发现

  过渡: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事情,你发现了哪些不方便需要解决,能不能来问问大家?

  1、学生自由提问 过渡:小朋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有些小朋友提的问题还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2、集体讨论:下雨天,带进教室的雨伞滴水,怎么处理?

  3、小结:小朋友真行!一个问题,你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你们都做了一回发明家,都是生活中的小创造者。

  4、下面请每一小组选一个你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这儿的,也可以是刚才小朋友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一下解决的办法。比一比哪一组的想法多,想法好。

  5、交流:你们小组想解决哪个问题?都有些什么办法?要求:一组交流时,其他组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补充。

  三、我也能创造

  1、拿出你准备的废旧物品。我们利用我们会创造的小手去把废物变成宝贝,让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你能利用它们做些什么有用的东西?怎样来做?先请小朋友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2、指名交流:谁愿意把你变废为宝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你们觉得他这样做怎么样?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四、课后延伸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一个个的发明家,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有小创造的。课后请小朋友完成你的小创造,下节课我们举行小创造博览会,进行交流、评比。

《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2、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

  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一次下雨时的雨量。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