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篇一
引言:
沉淀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溶解度、离子产生和沉淀生成等概念。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相关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
3. 理解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
4. 了解沉淀生成与离子产生的平衡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
3. 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 通过理论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些典型的溶解度计算实例;
2. 进行实验演示,以NaCl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例,观察并记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 小组讨论,探讨溶解度与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进行计算;
4. 通过理论讲解,介绍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问题;
5.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并记录溶解度与饱和与过饱和溶液的关系;
6. 小组讨论,探讨沉淀生成与离子产生的平衡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进行计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检测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以及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沉淀生成与离子产生的平衡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教学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入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相关原理。然而,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篇二
引言:
沉淀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溶解度、离子产生和沉淀生成等概念。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相关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
3. 理解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
4. 了解沉淀生成与离子产生的平衡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
3. 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 通过理论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些典型的溶解度计算实例;
2. 进行实验演示,以NaCl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例,观察并记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 小组讨论,探讨溶解度与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进行计算;
4. 通过理论讲解,介绍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问题;
5.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并记录溶解度与饱和与过饱和溶液的关系;
6. 小组讨论,探讨沉淀生成与离子产生的平衡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进行计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检测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关系以及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与过饱和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沉淀生成与离子产生的平衡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教学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入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相关原理。然而,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篇三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
1、 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写出氯化银、氢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新课学习】 板块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探究】
1、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我们曾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如氯化银、硫酸钡就属于难溶物。那么,它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
2、请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将少量AgCl(难溶于水)固体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2)取上层清液2 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3、请分析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整理]一、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
2、特点:
【巩固练习】:分别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和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BaSO4
CaCO3
【交流与讨论】根据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讨论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1、内因(决定因素):
讨论:对于平衡AgCl(S) Ag+(aq) + Cl-(aq)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2、外因:
板块二、溶度积常数
【交流与讨论】写出氯化银、氢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归纳整理】二、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1、定义
2、表达式:
3、意义:
4、特点:
【当堂巩固】:
1、写出难溶物BaCO3、Ag2CrO4、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积的表达式。
2、将足量AgCl分别溶于下列试剂中形成AgCl饱和溶液 ① 水中②10mL 0.1mol/L NaCl溶液③5mL 0.1mol/L 的MgCl2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5、溶度积的应用:
a、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
例1: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积为7.1x10-9,求饱和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在c(I-)=0.1mol/l的溶液中,Pb2+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多少?
b、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例2:已知298K时Mg(OH)2的Ksp = 5.61×10-12,求其溶解度S(设溶液密度为1g/L)。
c、已
知离子浓度求溶度积:例3:已知298K时AgCl在水中溶解了1.92×10-3gL-1达饱和,计算其Ksp。
d、利用溶度积判断离子共存:
例4:已知298K时,MgCO3的Ksp=6.82x10-6,溶液中c(Mg2+)=0.0001mol/L,
c(CO32-)=0.0001mol/L,此时Mg2+和CO32-能否共存?
6、离子积与溶度积规则
7、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a.判断是否产生沉淀
例1. 将5ml 1x10-5mol/L的AgNO3溶液和15ml 4x10-5mol/L的K2CrO4溶液混合时,有无砖红色Ag2CrO4沉淀生成?(已知该温度下Ag2CrO4的Ksp=9x10-12)
例2:取5ml0.002molL-1 BaCl2与等体积的0.02molL-1Na2SO4的混合,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有,计算Ba2+是否沉淀完全[即c(Ba2+ )<1*10-5molL-1] (该温度下BaSO4的Ksp=1.1×10-10.)?
b.判断沉淀是否完全溶解
例3.室温下,将1.0g氯化银中加入1000L水中,氯化银是否完全溶解(25℃氯化银Ksp=1.8x10-10 )?
c.判断沉淀是否能够转化
例4. 室温下,向10ml饱和氯化银溶液中,加入10ml0.01mol/l的KI溶液,试通过计算回答能否生成碘化银沉淀 (25℃氯化银Ksp=1.8x10-10 ,碘化银Ksp=8.5x10-17)?
【课后反思】我的问题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