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分析的论文 篇一
近年来,陕西省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陕西省农村贫困的现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陕西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过去几年中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一定规模的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低等多方面因素。在农村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和儿童贫困人口比例较高,需要特别关注。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对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陕西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扶贫政策和相关帮扶措施的实施。然而,贫困人口的下降速度相对较缓,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
接着,我们需要探讨陕西省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从宏观层面来看,陕西省贫困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同时,教育水平的不足也是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其次,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另外,需要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其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陕西省农村贫困问题的动态变化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对策,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分析的论文 篇二
近年来,陕西省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社会等多个方面,对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陕西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农村贫困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之道。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产生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就业机会的缺乏等问题,都会导致贫困问题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从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综上所述,陕西省农村贫困问题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经济、教育、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陕西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分析的论文 篇三
关于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分析的论文
贫困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界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
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更是关系到上亿贫困农民的生产与发展。根据官方的统计标准,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1990 年的 9. 4% 下降到 2010 年的 2. 8%,农村贫困人口相应的从 8500 万下降到 2688 万,20 年间下降了 5000 多万,农村减贫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对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开始从静态的贫困测度、空间分布研究走向动态的贫困状态变化分析,农村贫困研究方法和体系不断完善。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陕西农村贫困相对于全国而言贫困发生率偏高,贫困县、贫困人口比重居高不下。在全国 592 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中,有 50 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陕西。而从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了解到,陕西省农村扶贫标准 2012 年从国家的 2300 元调整到 2500 元( 2010 年不变价) ,贫困人口由此达到 689 万,约占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这给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当然,作为全国贫困面最大的省份之一,其农村贫困也一直受到地理学者、人口学者和经济学者的关注,但多数研究更多关注的是陕西农村贫困的现状、特征、发生原因及反贫政策,对陕西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文中将以《陕西统计年鉴》( 1993 - 2012) 的农村分组数据为依据,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 软件对陕西省近 20 年农村的贫困和收入分配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1 测度贫困的数据和分析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1993 -2012) 和《陕西统计年鉴》( 1993 -2012) 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收入分组数据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中国住户调查年鉴 2012》的中国农村绝对贫困线以及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和世界银行网站的相关数据。
贫困线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人们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对于农村贫困线,即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刚好达到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低费用的界限。贫困线的确定对于正确理解贫困、认清贫困现状、把握贫困深度和强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中利用国际上通用的绝对法和相对法两种贫困线确定的方法,确定了极端贫困线、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每日 1 美元贫困线和每日 2 美元贫困线,共 5 条贫困线对陕西农村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其中极端贫困线是在绝对贫困线的基础上下降 20%的标准,以测度绝对贫困线下农村贫困居民的贫困深度和强度; 相对贫困线是用上一年的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 50% 确定的,这条贫困线用以测度绝对贫困线附近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观察他们是否容易陷入贫困,验证绝对贫困线的合理性。
1. 3 分析方法
贫困测度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主要有贫困率( head - count ratio) 、Sen 指数、FGT 指数以及 Watts指数等。其中 FGT 指数不仅可以全面反映贫困状况,还可以将它分解为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指标,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普遍。Watts 指数是第一个对分配敏感的贫困指数,能反映社会福利状况的变化,而且计算简单、直观,具有良好的理论性质。它和 FGT 指数的相似之处是都反映了收入分配恶化会引起贫困问题的恶化。文中主要使用 FGT 指数和 Watts 指数对陕西农村贫困状态进行实证研究。
2 陕西省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
近 20 年来,陕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 1992 年的 559 元增长到2011 年的 5028 元,年均增长近 12% 。同时,农村贫困人口从 2000 年的 817 万下降到 2010 年的 215. 4 万。但与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相比,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2. 1 不同贫困线下的陕西农村贫困动态变化
文中参考国内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贫困标准,选取 5 条不同贫困线对陕西农村贫困状态进行测度。
2. 1. 1 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但贫困程度有加深趋势
测度结果显示,陕西农村贫困状况有很大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十分明显,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近几年,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用绝对贫困线测度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1992 年的22. 075% 下降到 2010 年的 6. 875% ; 用每日 1 美元的贫困标准测量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 1992 年的 88.3% 下降到 2011 年的 7. 7% ,20 年时间贫困发生率下降了 80. 6 个百分点。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指数并不是和贫困发生率的变化一致,波动非常大。当把绝对贫困线突然调高,PG 指数和 SPG 指数迅速增大,贫困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困程度日益加深,贫困居民更多的处于一种极端的贫困境况之中。
2. 1. 2 贫困人口有" 固贫化" 风险
SPG 指数 Watts 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分配状况。从分析结果看,用较高贫困线测量的 SPG 指数比相应年份用较低贫困线测量的 SPG 指数高出许多,如用每日 2 美元和每日 1 美元高低标准的两条贫困线测度的结果显示,每日 2 美元测得的贫困指数并不是对应的比每日 1 美元测度得出的贫困指数高出 2 倍,而是高达到近 4 倍。同时,反映居民福利状况的. Watts 指数在整个测量时期也没有好转,这也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整体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发生变化,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分配也不稳定,收入底层的居民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十分有限,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贫困居民有长期固定于贫困状态,即"固贫化"风险。
2. 1. 3 脱贫与返贫交替出现
受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农村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来源不稳定,在收入分配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很多的农村低收入居民没有真正摆脱贫困,仍然游离在贫困线上附近,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很容易陷入贫困或是返贫。用 5 条不同贫困线测度的贫困发生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用相对贫困线测度的贫困发生率更是从 1998 年的 9. 95%上升到 2000 年的 20. 88%,增幅巨大,近几年也有此趋势。同时,以相对较高的贫困标准测度农村贫困状况不仅会使贫困发生率快速上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指数更是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农村贫困状况不容乐观,脱贫与返贫交替出现。
2. 1. 4 国家绝对贫困线掩盖了农村贫困的真实状况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过程,陕西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全国来说比较落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不断拉大,以国家制定的农村贫困标准去测度陕西农村贫困状况而不考虑其特殊情况,严重掩盖了农村贫困的真实状况。这也导致了 1992 -1998 年出现了特殊现象: 用传统意义上较高水平的相对贫困线测出的贫困状况比用较低水平的绝对贫困线测度的贫困状况更好。其中,1995 年国家绝对贫困线测度的陕西农村贫困发生率为 28. 2% ,相对贫困线测度的结果仅为 5. 6% ,两条贫困线测度的贫困发生率相差达 22. 6%,2011 年也表现出这样的特征,严重影响了对陕西农村贫困状况的真实评估。
2. 2 同一贫困线下不同阶段的陕西农村贫困动态变化
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农村贫困的减缓主要依赖于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忽略了收入分配的作用。
以每日 1 美元贫困线分阶段测度陕西农村贫困的实证结果显示: 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贫困率下降,其贡献随经济波动出现周期性。经济增长较快的 1992 ~1997 年和 2003 -2007 年两阶段,陕西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强度指数都快速下降; 而在经济环境不太稳定的 1998 ~ 2002 年和2008 - 2011 年两阶段,各项贫困指数的下降速度也相应放缓,即使反映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状况的 SPG 指数下降十分明显,但对贫困的减缓作用仍十分微小。同时,反映居民福利状况的 Watts 指数在整个测量时期也没有好转,这当然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经济增长仍是贫困减缓的主要动力,收入分配的作用并未突显出来,这将阻碍农村的反贫工作。
2. 3 主要年份陕西农村贫困的敏感度动态变化
文中选取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年份,通过将各年份的贫困线分别提升 20%、40%、60% 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程度 。
总体上看,各项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性都比较强,贫困线较小的增加都会引起各贫困指标不同程度的变动,其中贫困深度指数和强度指数的敏感度都高于贫困广度的敏感度。当贫困线提高 1. 2 倍时,各年份的各项贫困指数几乎都提高 1. 5 倍,甚至有些年份的贫困强度指数增长超过 2 倍; 当贫困线提高 1. 6 倍时,各项贫困指数的增长更大。
不同贫困线的选取会使陕西农村贫困状况和程度产生巨大差异,提高贫困线水平,贫困发生率会增大,贫困人口的内部收入分配会更加的不平等,贫困的尖锐程度更高。
3 讨论
作为农村贫困减缓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长必然会使农村贫困人口分享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农村贫困状况。陕西近 20 年来的经济发展同样证实了这一理论,伴随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受政府政策、市场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陕西农村经济近 20 年经历了两个快速发展期和平稳发展期,贫困受其影响出现了明显的脱贫与返贫交替现象。当然贫困不仅和经济增长有关,也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密切相关。在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穷人由于人力资本缺乏,资产积累少等原因,很难在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最终获益的仍是处于收入上层的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村居民。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损害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拉大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加剧了贫困居民的贫困程度,从而使其陷入贫困的陷阱之中,出现"固贫化"。
贫困度量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贫困问题的研究,然而贫困识别问题却仍然制约着贫困问题研究的进行,特别是贫困线设定问题。基于不同贫困线对相同样本的测度会使贫困发生率不同,同时贫困深度和强度指数也会不一样。我国目前实行的农村绝对贫困线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即是以满足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标准的。但由于是基于全国统一标准制定的,并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贫困线的影响,用它测量陕西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贫困的真实状况。同时研究也表明,虽然近 20 年来不同贫困线下陕西农村贫困总量测度的大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不同贫困线下的贫困状况和贫困程度差异巨大。制定一条合理的贫困线对识别农村贫困群体,准确估计农村贫困状况、贫困特征以及致贫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贫困动态变化的研究中,贫困状态的持续与转化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虽然在研究中发现近20 年农村存在脱贫与返贫交替进行的现象,但由于数据限制,并没有对脱贫与返贫的比例、特征与原因做具体的分析,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
4 主要结论
文中基于 Lorenz 曲线参数方程的贫困度量指标,通过世界银行的 POVCAL 软件计算各项贫困指数,对陕西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及动态变化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 1) 1992 ~2011 年,陕西农村贫困状况有显著的改善,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其贫困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同时部分贫困人口有"固贫化"的风险。
( 2)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贫困人口的贫困状态并不稳定,脱贫与返贫交替出现。
( 3) 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与近 20 年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村贫困的减缓更多的仍依赖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收入分配的作用对其并不明显。
( 4) 国家绝对贫困线掩盖了农村贫困的真实状况,制定一条合理的贫困线对于真实反映陕西农村贫困状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