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15-03-01 01:23: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 篇一

标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介绍了一种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学习方法

引言:高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已经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并提供一种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和发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具有主动性,能够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二是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三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四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高中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一是确定研究的主题和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自主选择;二是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三是学生进行结果的总结和展示,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展示等形式进行。

结论: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数学教育学报, 2018, 27(3): 78-82.

2. 周芳.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数学教育学报, 2019, 28(4): 56-61.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 篇二

标题: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价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效果评价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效果评价

引言: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实施策略: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主题和问题;二是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四是引导学生进行结果的总结和展示,鼓励学生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展示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价方法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程度;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研究报告或展示;三是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四是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丽.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J]. 数学教育学报, 2017, 26(2): 45-50.

2. 王明.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 数学教育学报, 2019, 28(1): 69-75.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 篇三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为了保证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要对此教学目的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依照这一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课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并且做出适合的反馈评价。本文主要就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概念、模式以及分层指导的评价做出了详细分析,并且针对此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有现实的意义和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探索措施

  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核心教育目标,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背景的教学实践,研究性学习在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成为了一个有机部分。由于含有大量的新内容,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教师必须用未曾用过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经过近些年的实践以及观察总结,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及课后反馈与评估。

  1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概念

  目前,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或问题为载体,设计一些与科学研究情景类似的课题,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以及处理信息,来进行体验和认知知识的产生和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在实际的高中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突显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产生疑惑,进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再收集资料进行合适的分析。此外,学习的目的是让不同阶段、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分层教学理念的引进便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计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课题设计。例如,对于同一课题,不同基础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认为此课题过于简单,没有实际的研究价值;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认为此课题有难度,不能很好的进行深入了解。因此,设置不同的课题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题,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2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模式

  所谓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经验、能力以及兴趣等,进行适当的分区,然后对课题的设计、研究方向进行确定,从而达到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2.1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课提设计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过程,包括对课题的材料收集、讨论、筛选等。教师必须先要有个总体的课题框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题设计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2.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包括四到六个人,其中,组员的选择既要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利,教师也要有适当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分组均匀恰当。通常先将学生分为三大类:A类,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成绩优秀、思维活跃;B类,学习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中等、成绩优秀;C类,成绩不理想、思维不够活跃。然后根据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题的选定,保障设计意图明确和难度适当。2.3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分层: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针对问题的提出从而提出解决办法,但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办法与学生的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信息提供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层次为:第一层次(C类)、第二层次(B类)、第三层次(A类)。第一层次的研究课题及学习过程只涉及到教材和基础的知识。由于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不够以及掌握的额学习方式不多,经常也有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给这类学生设计课题时,尽量带有趣味性,问题设计相对简单一点。此外,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料。第二层次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条件变化以及分析研究。第三层次则是引导学生不断地对课题进行变换与拓展。对于这类学生,知道教师必须进行精心地进行课题设计,难度中上,主要是对课题或课题中的问题或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和拓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全面思维和能力。

  3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分层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为了分层为分层,不是为了将学生两极分化,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达到一个最终的目的,即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得到最好的发展。认识到学生的差异的存在,从而进行分层指导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以及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不同层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分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首先要遵循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准则,即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以及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其次是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针对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收获以及贡献等,作出个人评价,然后对小组的研究性成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两者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通常以定性评价为主,适当选用指导用语,辅导定量评价。第三,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对于课题的选择、设计、实施、结果以及实际意义进行各环节的诊断,最终得出终结性的评价。结束语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一个载体,其作用就是使学生尽量展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展示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在成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出适当的指导,包括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方便交流、选题切入是否合理等。此外,比较有意义的课题还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估,给出合适的意见,从而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其信心,这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另外一方面,当然,完成课题后还可检讨以及反馈,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挫折的教训,让研究性学习更具生命力和意义。

  作者:侯峰庆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鲁鹤鸣.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以“杭州市空

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数列模型研究性学习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12-16.

  [2]陈国军.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5:103-104.

  [3]鲍建仁,班运利,王培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222+264.

  [4]张桂芳.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53-54.

  [5]骆魁敏,洪育平,邹国富,华玲,徐长河.《探索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实验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2,06:42-45.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