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0 篇一: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回顾长征的历史,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英勇和艰辛,更要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时代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了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斗争。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选择了艰难跋涉、越过大山大河,最终成功突围。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思想上的胜利。长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战斗精神,即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中形成并坚持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包含了顽强拼搏、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多种品质。正是这种精神状态,使得红军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长征精神不仅在长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在于它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长征精神强调了坚定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能够在困难和挫折中保持勇气和毅力。长征精神注重团结和协作,使人们明白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长征精神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人们明白只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弘扬的精神。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行动。长征精神提醒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长征精神告诉我们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长征精神教导我们要为人民服务,关注社会发展,追求共同富裕。
长征胜利80周年是对长征精神的崇高纪念,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的庄严宣示。让我们铭记长征的历史,传承长征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0 篇二: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长征精神作为长征的精髓所在,以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长征精神的第一个启示是坚定信仰与追求。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端困难的环境和敌人的追杀,但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正确性和胜利的可能性,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坚定信仰和追求,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长征精神的第二个启示是团结协作与集体的力量。长征中,红军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正是团结协作的力量,使得红军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并获得胜利。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长征精神的第三个启示是为人民服务与共同富裕。长征中,红军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发展,为人民谋福祉,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长征胜利80周年是对长征精神的崇高纪念,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的庄严宣示。我们应该铭记长征的历史,传承长征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不断追求进步,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0 篇三
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0 篇四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赞叹的季节,也是令人回眸的季节。
在这美好的时节,中国军人迎来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为了感受当年先烈们经历的艰难与困苦,我们云岗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
从那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中,我了解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荣的事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虽然新的时期,新的社会,很多文化与理念交织、冲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在我们自我奋斗的时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坚定不移,必须继续的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我们要永远的铭记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进入馆内,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每一件展览品都围着不少人,我与田欣挤了半天才挤进去。
在“军民情深似海”展区,有一件珍贵的展品让所有参观者含泪而观、含泪而去。
它既不是文物,也不是史料,而是一段由一组连环画组成的故事:红军战士谢益先在过草地途中,遇到一个带着两个奄奄一息孩子的母亲,他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谢益先把自己包袱里仅有的粮食全给了母子三人。
母子三人靠着这袋干粮终于走出了草地,当他们拿着写有“谢”字的干粮袋找到谢益先所在部队想感谢恩人的时候,才知道谢益先同志已经因为断粮而饿死在草地……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让我们走近了红军感悟了长征,在这座精神宝库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与民族精神。
但我们知道,一个再完美的展览,也难以全面展示长征的伟大意义。
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0 篇五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大喜的日子,因为这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5华诞暨长征胜利80周年。
95年风雨艰程,一路走来,成绩斐然,让人瞩目。
我们英雄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者,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富强明主的航灯!
遥想过去,鸦片+战争打开了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门户,从此在多达半个多世纪里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蹂躏之苦。
而这时腐朽的清王朝也在摇摇欲坠中经辛亥革命终于覆灭了,可怜的中国人民以为摆脱封建统治从此可以过上光明幸福的日子了。
可随后的北洋政府统治让这美好的希望破灭了,中国人民又陷入了痛苦的汪洋之中。
随后的八年抗日之战,三年内战又使中国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受苦受难才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因为国将不国才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我们才不会被殖民统治才不会亡国,我们才会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在百废待兴之时中国共产党毅然领导中国人民开创新生活建设新国家。
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领导,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坚实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时的两弹一星更是让亿万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力强盛,任何外敌不敢悍然入侵。
而今之际,国家仍在腾飞,但也有一些问题。
房价之高不敢仰望,看病之贵不敢奢想,上学之难不敢想象,养老之难不敢妄想。
但我相信英明的中国共产党会一步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是美好的,党的方针政策是英明的,我们要永远拥护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
永远!
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800 篇六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长征胜利80年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长征题材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充分发掘红军长征题材的美学内涵,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为世人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宏伟长卷,极大地弘扬了长征精神,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长征题材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实践给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启示。
其一,应充分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素材,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长征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是中国当代文艺对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特的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以其独具的思想艺术魅力,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今天的文艺创作或者文艺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进的一个坚实的基石。
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题材的思想内涵,并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将其变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其二,应科学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引人入胜、打动人心。
缺少思想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
对于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更应当强调深刻思想与精湛艺术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结合。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创作者自说、自讲、自看,特别是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文艺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欣赏方式、接受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文艺生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既要自觉地遵循唯物史观,正确地把握历史,又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丰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源和创作资源、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思维,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其三,努力探索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
推动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尤其需要文艺评论界和批评界的积极参与。
批评应关注、重视和研究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积极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评论的一些独特的规律。
既要注重对艺术本体的衡量,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推动作品的生产创作;又要把评价的目光超出艺术之外,在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视野中对作品进行考量。
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上“评论家”的状况下,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适应这样一种新状况、新变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适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需求,真正使我们的文艺批评既推动创作,又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够引领社会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