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征文作品 篇一:端午节的传统与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端午节并且遵循一系列的传统与习俗。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品尝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以及讲述屈原的故事,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传统与习俗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民俗情感。
首先,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在芦苇叶或者竹叶中,加上各种馅料,然后蒸煮而成。据说,粽子的起源与屈原有关,他在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避免鱼虾啃食他的身体,就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扔进江中喂鱼虾。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都会采摘竹叶包裹糯米,制作粽子食用,也祈求屈原在天上能够得到享用。粽子的食用也象征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敬意。
其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赛龙舟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江河湖泊地区,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死而举行的。相传,当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划船去救他,但最终未能救回,因此后来就有了划龙舟的传统。赛龙舟不仅考验划船手的技术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具有娱乐观赏的意义。观众们会聚集在岸边观看比赛,欢呼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场面热闹非凡。
此外,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艾草是一种具有香气的植物,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或者悬挂在家中,以驱除邪气和疾病,带来平安和健康。五彩丝线则是一种象征吉祥和祝福的饰品,人们会将五彩丝线系在手腕上或者佩戴在身上。这些习俗都寓意着人们对幸福和好运的追求。
最后,端午节也是讲述屈原的故事的时候。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的忠诚与才华并未得到当时政府的认可,最终他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精神,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讲述他的故事,以此传承他的爱国情怀和诗歌才华。
总之,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拥有丰富的传统与习俗。这些传统与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敬意,还寓意着幸福、健康和团结。端午节的传统与习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品味传统美食,参与传统活动,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端午节征文作品 篇二:端午节与中国文化传统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端午节并且遵循一系列传统习俗,以此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相传,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后来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在历史长河中,端午节一直被视为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节日,增进感情,传承家族的血脉。这种家庭团圆的意识和情感在端午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例如,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之一,是将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芦苇叶中蒸煮而成。制作粽子需要技巧和耐心,它的形状和味道都具有地域特色。粽子的制作和品尝成为了人们庆祝端午节的重要仪式和习俗之一,也是中华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此外,龙舟赛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赛龙舟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江河湖泊地区,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死而举行的。龙舟赛不仅考验着划船手的技术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成为了一项受到广大民众喜爱的娱乐活动。观众们会聚集在岸边观看比赛,欢呼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场面热闹非凡。龙舟赛的举办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传承了中国古老的龙文化和船文化。
最后,端午节也是讲述屈原的故事的时候。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的忠诚与才华并未得到当时政府的认可,最终他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精神,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讲述他的故事,以此传承他的爱国情怀和诗歌才华。
总之,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情感。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品味传统美食,参与传统活动,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让端午节的传统与习俗在世代相传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端午节征文作品 篇三
端午节征文作品 篇四
张宋庄的端午节
端午节。
印象中,它并不像其他中国传统节日那样给人一种节日的感受:它没有那种节日的喜庆氛围,还有一些地方根本不过端午节。
或许过节日,也只是一种寄托而已。
我来自农村,我的家乡——河北省清河县张宋庄,一直在默默地过着这个节日。
家乡人一般不说“端午节”,而说“五大五”,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
小时候不知道这个节日与一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更不懂得其背后深沉的历史内涵,只知道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要吃粽子——就像中秋节要吃月饼一样。
它没有那么隆重,也没那么热闹,但是一直延续着,村子里的庄稼人没有丢掉它。
如今城市里,每到端午节,商场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礼盒,动辄好几百块钱一盒,包装很华丽,味道却和普通粽子没什么两样。
在家乡,各家各户都是自己包粽子,很少有人去买粽子,因为感觉买的既不如自己包的实惠,也不如自己包的好吃和卫生。
一般是在离端午还有几天的时候,就从集市上买来粽子叶,以及糯米、蜜枣、豆沙、红糖等食用材料,而在端午的前一天开始包粽子,往往都是包一大锅,要吃好几天才能吃完。
当然,并不是把粽子当做主食,而是只把它们当做吃饭之余的一种小吃。
吃完粽子后,粽子叶一般不扔掉,泡到水里,最后洗干净整理好,来年再用,直到不能用了为止。
农村人的节俭意识伴随着节日一代传着一代,或许像屈原一样古老吧!而农村孩子也在日常生活中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道理。
邻里之间,有的人家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包粽子的,别家便会给这家送几个粽子过去。
而到了明年,这家如果包了粽子,也一定会给另外几家回送几个,算是答谢。
农村人,都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记得很清楚。
或许他们不知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典故,但是“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等中国传统美德却在他们最平常的生活中传承下来。
我很小的时候,端午节吃的粽子,基本上都是姥爷包的。
由于姥姥在年轻的时候就病逝,姥爷一直很勤劳,什么事情都自己做,而且做得也很好。
姥爷包的粽子很好吃。
基本上每年过端午,姥爷都会送好多粽子给我们。
后来姥爷去世了,母亲就开始自己包粽子,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很熟练,后来也就包得像姥爷那样好吃了。
如今每逢过端午,母亲都会包很多粽子,蜜枣的、豆沙的、红糖的、糯米的、小米的,美味极了。
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那时端午节还没有统一放假,很多时候都是端午节过去几天后学校才放假。
母亲每次都会为我留一些粽子,有时候还会再包一次。
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我还会插手包上几个,但是包的不好看,母亲就不让我继续包了。
我一直都很喜欢看母亲包粽子的样子,坐在她旁边,看她一个一个把粽子包好。
我知道,母亲包粽子应该很累,因为包粽子是一种很重复的工作,一个一个的包,揽叶,放米,捆线,系线,步骤繁复。
但是她也一定很幸福,因为粽子里包裹的不是别的,正是她作为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
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下,端午节开始统一放假。
这不仅解决了很多人回家吃粽子的“难题”,还是我们对包括民族传统节日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重视的表现。
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但也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危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失去了它,就失去了维系古人与今人的那一脉生命之根。
一个人,会因为有自己的文化而更加幸福;一个国家,会因为有自己的文化而更加进步;一个民族,会因为有自己的文化而更加自信。
张宋庄的端午节,还是那样安静地过着。
或许,我们过的不是节,而是对生活的感悟,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美好梦想的期盼与追逐。
端午节征文作品 篇五
荷香暗度又端午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
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
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
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
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
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
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
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也。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
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
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端午节征文作品 篇六
让我们一起这么过
品尝着芒果的甜美,沉浸在粽子的清香,四面八方的朋友,请到美丽的华坪来过端午节,这里的端午节就是不一样!
华坪的端午节,早起第一件事是到山上采草药。
华坪是一个小县城,出门见山,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生就小地方的安宁清静。
打开大门抬头一望: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如此山清水秀,自然人杰地灵。
据说端午节这天,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挖到什么草木都是很好的`药材!伸筋草、透骨草、清香叶、艾草、千把刀……这是上天的恩赐,就让我们坦然受之吧。
如果你一定要用科学道理来解释,呵呵,不好意思,我也不懂!不过根据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此处省略1000字)……结论是存在即合理!如果你一定要问存在的期限,那只能发把锄头给你,你自己慢慢去挖根究底吧!
华坪的灵山秀水在端午节这天不仅送你漫山遍野的草药,而且要是你运气够好的话,还能捡到天材地宝——菌子!捡菌子要选土头巴脑不起眼的那些,可不要被色彩艳丽那些迷惑了,色彩越艳丽越是有毒,你捡了回去要被菌“闹”倒(华坪话,意为被菌子毒倒!),不过在昏沉梦幻中邂逅一位如白素贞那样的美女蛇,谱一段旷世佳话,也不失为端午节最浪漫的过法。
华坪的端午节自然也少不了传统项目——粽子!不过,华坪的粽子可不一样!别地方的粽子越做越稀奇,越做越标新立异,有五颜六色的,有五花八门的,甚至还有奇形怪味的!听说还有五香味、烧烤味和方便面味的!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过那还是粽子吗?华坪的粽子没有那些花俏——雪白晶莹的糯米,红润乖巧的大枣,碧绿剔透的绿豆——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粽子味道!入口细品,糯米的甜腻中包裹着粽叶的清香,还有大枣的温补和绿豆的解暑!这样刚刚好,多一味都是画蛇添足,少一点则意犹未尽。
吃过粽子,自然要喝一点酒!别怕,不是雄黄酒,那是白素贞上了许仙的当!华坪人过端午节,喝的是千把刀泡酒!千把刀是一种草药的名字,听起来好生霸道,不过药效也真的霸道!千把刀入酒数月,端午节时饮下,如千把刀穿身,刮骨祛寒,专治肩周炎、关节炎、风湿骨痛、类风湿!有这些病痛的朋友不妨一试,只要你受得了千把刀,一定有奇效!
吃饱喝足,在夕阳的余晖中,华坪的端午节也到了压轴戏!早上采回来的草药就是为现在准备的。
首先找出家里最大的锅,将草药洗净放到锅里,熬几锅浓稠的药汁。
然后准备一个大大的浴桶,不停将药汁熬好倒进去,兑好温度,浸泡在其中,水汽升腾,烟雾缭绕,洗髓易经,脱胎换骨,武林高手一代大侠就是这样炼成的!呵呵,这个有点吹嘘了。
然而,不用我多啰嗦,你也知道:就算炼不成武林高手,这药汁浴也有太多好处——祛风除湿、舒经活络、凝神静气、定心安眠、缓解疲劳、强身健体!
华坪的端午节是不是独具特色?朋友们,端午节就
让我们一起这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