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时间:2011-07-08 03:18: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曾经教授过一堂关于千米的认识的课程。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并且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换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千米的定义,然后让他们进行一些练习题。我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也没有让他们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探究。这导致学生只是停留在概念的表层,没有真正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和用途。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我没有设计足够有趣和引人入胜的活动,也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这导致一些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较低,缺乏学习的动力。

最后,我在教学评价上存在一些问题。我只是简单地通过练习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和指导。这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够清楚,也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需要改进我的教学策略。首先,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我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让他们亲自感受千米的概念。

其次,我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我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我需要改进我的评价方式。除了练习题,我可以设计一些项目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创造,评价他们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策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改进我的评价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二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曾经教授过一堂关于千米的认识的课程。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并且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换算。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改进。我引入了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让他们亲自感受千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用途。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了个性化教学,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最后,我改进了我的评价方式。除了练习题,我设计了一些项目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创造,评价他们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这堂课的调整和改进,我发现学生对千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换算,并且能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得到了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也会进一步改进我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和指导。我相信,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

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通过这些活动,最终使学生建立了比较明晰的“千米”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观察,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计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