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型【实用6篇】

时间:2018-02-01 04:36: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设计模型 篇一

教学设计模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型。

1. ADDIE模型

ADDIE模型是教学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它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五个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教学方案,并进行开发和实施。最后,通过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进行总结和改进。ADDIE模型强调系统性和循环性,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地进行教学设计。

2. Gagne的九个事件模型

Gagne的九个事件模型是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模型。它将教学过程分为九个事件,包括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前置知识、提供指导和练习、提供反馈、提供增加复杂性的练习、提供高级指导、提供综合练习、评估学习成果和增加记忆强度。这个模型强调将学习过程分为多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的注意和提供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 Kolb的学习循环模型

Kolb的学习循环模型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学习模型,也可以用于教学设计。它将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包括体验(Experience)、观察和反思(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和实践(Experimentation)。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体验,然后观察和反思,进而概念化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教学设计模型时,还应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设计模型 篇二

教学设计模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型。

1. 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

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型。它将认知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选择相应的目标层次,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认知能力。

2. Merrill的五个原则

Merrill的五个原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模型。它包括激活先前知识、演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整合新知识和评估学习成果五个原则。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激活先前知识、演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整合新知识,并通过评估学习成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 Keller的ARCS模型

Keller的ARCS模型是一种激励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型。它包括激活学生的注意(Attention)、激发学生的兴趣(Relevance)、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Confidence)和提供满足感(Satisfaction)四个要素。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提供满足感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教学设计模型时,还应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设计模型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模型解释并揭示事物的特征。 2.知道模型的作用及怎样模拟事物的。

  3.能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做出合理解释。 教学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 教材分析:

  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模型、图示模型,还是数学公式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

  学情分析:

  教材在展现一系列模型的基础上,说明模型的作用,指导学生展开针对具体模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解释了宏观世界的物体关系、模型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模型将静态的形态动态化、模型用静态结构解释了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球仪、桃花模型、地球内构仪、兔子、猫头鹰。啄木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又在录播教室上课,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纸盒,上下各有三个孔。师演示第一个孔放下去,从第一个孔里出来,从第二个孔里放进去,从第二个孔出来,从上面第三个孔放进去,从下面第二个孔出来

  师:哪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的发现,同意吗? 你能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吗?谁还想解释? 生回答,你能把这种解释画在纸上吗? (自己在任务单上画出来)

  师:谁愿意把你的解释跟大家展示一下吗? 学生展示

  其他同学认可吗?

  这个解释是大家共同的解释,解释是不是合理呢?(打开看一看) 师打开盒子,是不是差不多?

  师:刚才我们用用画图的方式对我们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使大家了解到盒子的内部构造,这种图画就是模型的一种,画图的过程就是“建立模型”。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建立模型。

  板书:建立模型。

  二、认识模型种类和作用

  (一)检查预习任务单

  课前大家根据学习任务单已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预习,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在以前的科学课中,你用过哪些模型?这些模型是怎样解释科学现象的?

  谁想说一说?学生说。

  师:同学们知道的模型真不少,模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他的种类有很多,作用很大。请看微视频。

  (二)认识其他模型(微视频)

  1.展示微视频 2.学生小结。

  (三)解释盒子模型

  1、介绍盒子

  通过刚才的微视频我们认识了模型,知道了模型的作用。老师带来了一个实物,请看:这是一个盒子。让我先来隆重地介绍这个盒子。

  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用木块做的障碍物。木块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等会还要用图示来画出这只黑盒子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也就是用图示模型来解释这只黑盒子。

  现在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 学生说:可以晃动听一下,还可以敲一下。

  请拿出你们小组的盒子,用你们的方法进行探究,并画出示意图,也就是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2.学生探究

  提供给学生两组(一号、二号)分别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匣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相同编号盒子的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这是你们的解释,很好。这是你们的解释,有道理。

  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盒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

  三、巩固训练

  我们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观察微视频级探究模型,现在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判断

  1.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 2.任何模型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 ) 3.图形、公式也是模型。(√) 填空

  1.模型的种类有(图示模型)( 物理模型 )( 数学模型 )等。

  2.模型的作用是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 )以及事物之间的( 关系)。

  四、探究纸筒模型(9分钟)

  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大家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师:这是一个直筒,外面有四根线(师演示)。谁来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 描述现象不但要详细,而且要简洁明了。 学生说。

  师:谁来更简洁的描述?

  生:拉其中的任意一根,其他的三根都会缩进去, 师:你能解释这种事实吗?可能是怎么回事?

  生一:四跟线连在一起。

  师:有没有第二种解释?这个小组对他们的解释不认可 解释可能是正确的,可能是不正确的 生二:我们小组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两根线他们相互交叉 第二种,中间有个圆环

  第三种:扣子,四个绳子系在一个扣子上

  小组内先交流画出来,解释一下这个纸筒的结构。

  你画的有道理吗?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模型来解释你所看到的事实呢?请看微视频。

  看了微视频,与你的猜想一致吗?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模型,回家可以自己做一个,演示给家长看,你也是一个小科学家了。

  五、小结评价

  这节课你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你的表现怎么样?

教学设计模型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磷脂双分子层的特点及形成原由。

  2.通过构建磷脂双分子层模型,提高学生推理及操作能力。

  3.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磷脂双分子层的特点及形成原由。

  【难点】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提问:为何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引导学生回答出生物膜的功能。进而追问:为什么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展开

  分组活动,由学生作为科学家代表,对教材中所提及的实验依次进行解说。

  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对欧文顿的实验进行解说。教师追问:欧文顿的推论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欧文顿是通过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这一现象,推断出膜由脂质构成的。并未进行膜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所以并不准确,所以需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对从哺乳动物红细胞提取膜实验进行解说。教师提问:为什么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什么?教师提问:学生阅读P66页中磷脂的内容,教师简单介绍磷脂的特点,并尝试构建磷脂分子模型。

  (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细胞器,是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第三组学生代表上台对荷兰科学家的实验进行解说。教师提问:那么磷脂分子是如何参与到细胞膜的构建中呢?学生利用磷脂模型尝试构建可能的磷脂双分子层。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完善,最后解释原由。

  (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构成,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因此在细胞膜的构建中,磷脂的“头”部均朝外部,“尾”部均朝内部,构成了磷脂双分子层。)

  (三)巩固提升

  教师提问:对于磷脂双分子层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启示?

  (生物是一门需要不停探索的学科,探索过程是一个漫长、曲折和艰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其次,生物的结构往往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两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四)小结作业

  师生总结生物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组成。

  布置作业:除了脂质外,蛋白质也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那么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又有哪些科学家对此做了哪些探究呢?同学们回家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四、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模型 篇五

  备课设想:

  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教学目标:

修改“宇宙模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修改完善模型;模型与解释;

  难点:

根据资料查找模型的不足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具:

各组制作的宇宙模型;搜集的有关宇宙的资料;材料超市中的东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动手制作了宇宙模型,其他同学也已经对模型提出了看法和意见,今天我们就这些看法和意见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板书课题)

  修改和完善模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下面我们按照分好的小组制定各小组的模型修改计划。

  制定各小组的模型修改计划,展示,并全班讨论。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模型修改计划将自己小组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

  把筛选出的有效资料填入“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小组内讨论本小组内的资料,找出资料所呈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现象与规律总结本小组所讨论的结果,并在作业本上呈现出来。(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或其他……)

  根据本小组内的分工和搜集到的资料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讨论本小组模型的不足之处。分工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模型更科学、更完善。

  第二、三课时

  表达与交流,举办宇宙模型展示会:

  展示完善后的宇宙模型,交流经筛选后的有效资料,说说自己的模型先前的不足与自己的修改之处,并说出修改后的好处。

  回答别人根据自己的模型所提出的问题。

  拓展活动:

  做宇宙的膨胀实验

  阅读科学自助餐。

  阅读9页到10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模型 篇六

  [摘要]

教学设计方案是否需要统一的模型是教学实践的疑难之一。从设计活动内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的哲学层面,分析其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是进行设计活动的共性原理,是设计者进行自觉设计活动的基本理论依据;“统一性”是设计结果的形式,是保持不妨碍个性化设计结果的一般载体。“同一”即“统一”,“同一”性的原理为高职教学设计方案统一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关键词]

教学设计;模型;哲学思考;同一性

  一、思考问题的提出

  教育目的是一个复合体。由于教育者的认知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观;而教育观的趋向影响着教学意义的取向。由于教育观的不同,教学目标决策、教授内容选取、教学价值导向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故言,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故园。当认为个体发展需求是学校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1]的时候,学情特征便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不同学生个体情趣、基础层次的教学方案,便成为“个体本位论”教学观的港湾。当认为社会需求是产生教育活动的根源,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行业需求、岗位要求就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案便成为“社会本体论”教学观的落脚点。教学设计方案成为教育观回归的驿站。高职教学设计疑难的释解需要回溯到它的本源,以哲学思维解答教学设计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学设计方案是设计教学活动的载体。在这种形式之下,设计要素之间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存在着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共性引发出教学原理的“同一性”,即教学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共性的基本原理;其个性引发出设计活动结果形式的“统一性”。对于前者,异议不大;而对于后者,分歧较多。设计结果的形式是否需要采用统一的模型是学校管理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提倡教学设计方案形式“同一”性的原则,这不仅仅是在哲学上“同一”与“统一”的相通,设计方案内在规律一般性和特殊性能够达成统一的趋向,也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功能及其内在矛盾的统一

  (一)教案的概念及其功能

  教案,又称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科目单元、任务、项目、环节、情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目标、材料、程序、方法、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合适的选择、决策和合理地编制的实用性方案。教案可以是课堂教学思路提纲性的简单方案,也可以是尽心渗透教学意图的详细编辑。无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具有授课功能、展示功能和检查功能。授课功能是指用于教学,是给自己看的;展示功能是指用于交流,是给同仁看的;而检查功能是用于被检(查),是给领导看的。因此,教案必须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

  (二)教案功能之间的矛盾

  就授课功能而言,教案要求实用、方便,教案的体例和内涵可以多元化、个性化,尽显课程特色和教师的授课风格、职业习惯。“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2]课程特征、教学风格及学情的多样性规定了教学设计模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教学设计模型“同一”性原则形成矛盾。用于同仁交流的展示功能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管理检查功能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教学管理上,由于评价的需要,“同一”性不仅具有管理上的必要,而且在理论上也具有必然性。否则,教案的评价难以采用“同一”的标准,教案的优劣难以评定;重要的是,如若不采用适用于职业教育特征的“同一”的教案体例或模式,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和特点难以鲜明地体现。从哲学层面讲,规范意味着僵化的开始,“同一”意味着个性的扼杀和创新的止步。在教学设计必然性、“同一”设计模型的必要性之下,如何避免因规范而步入僵化、因统一而失去活力,使设计模型多样化、设计方案百花齐放,充满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活力,使教学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呢?这种矛盾的对立,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难以达到教师自觉接受和顺畅运行的效果。

  (三)教案形式的“同一”

  自觉的行动来自于理论的自觉。课程特色、授课风格和学情的多样性所导致的教学设计模型的多元化与“同一”性原则能否达到理论上的统一呢?在授课功能上,“虽然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不同,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保持极好的同一性”[3]。课程特色和教师独特的授课风格并不等于教案体例可以特立独行、不受限制。教学设计方案特殊性之中总是包含着一般性,并受到一般规律的制约。教案的共性由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组成。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教材、班级、地点、教师情况等内容;教学要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手段、板书设计、课时分配、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诸要素。以上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在教案形式和教学基本程序上存在同一的可行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统一教案的体例,采取“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存在着可能的趋势。而这种可行因素和可能趋势在检查管理功能上衍化为职业教育规律下理论上的必然。“职业教育的教案除具备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职业教育的特征,其必须有职业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体现理实一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和信息技术等特点”。在此,一般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原理所要求的是教案统一体例的必然趋势。

  (四)教案功能矛盾的解决

  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如何展现不同的课程特色和教师的个性风格呢?假设,“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是框架性的规范性要求,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中共性的要求,不影响“同一”的规定性要求,仍然保留着“同一”的完整性。在传授知识和实习、训练技术技能的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步骤、环节、学时的具体设计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度,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完全可以由教师依据课程的需要和自身的个性风格而自主决策,教师完全拥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教学管理者提供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体例和适度的规范空间,既可以保持“同一”教学设计模型的规定性,又满足了不同特征的课程和不同教学习惯的教师的需要。这是运行教学设计模型内在的策略性要求。

教学设计模型【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