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篇一
引言:
《咏雪》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咏雪诗。通过描绘雪花的形态和特点,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咏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柳宗元;
2. 理解诗中对雪花的描绘和抒发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咏雪》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理解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雪花飘落的视频,引起学生对雪花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发他们对雪的思考和感受。
Step 2:导读(10分钟)
通过简要介绍柳宗元和他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咏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Step 3:诗歌欣赏(15分钟)
让学生朗读《咏雪》这首诗,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然后,教师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Step 4:情感分析(1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变化。例如,诗中的喜悦、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等。
Step 5: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让学生将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解释其意义和效果。通过多次练习,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Step 6:创作与表演(20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段描述雪花的诗歌。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朗诵和分享,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Step 7: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收获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咏雪》教学设计 篇二
引言:
《咏雪》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咏雪诗。通过描绘雪花的形态和特点,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本教学设计将通过课堂讨论和创作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咏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柳宗元;
2. 理解诗中对雪花的描绘和抒发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咏雪》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理解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3. 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一段描述雪花的诗歌。
教学内容与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雪景的画作,引起学生对雪花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发他们对雪的思考和感受。
Step 2:导读(10分钟)
通过简要介绍柳宗元和他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咏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Step 3:诗歌欣赏(15分钟)
让学生朗读《咏雪》这首诗,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然后,教师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Step 4:课堂讨论(2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变化。例如,诗中的喜悦、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等。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汇报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Step 5:创作实践(30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段描述雪花的诗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Step 6:分享与展示(15分钟)
学生可以进行朗诵和分享,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班级展览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彼此创作的欣赏和鼓励。
Step 7: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收获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情和创作的兴趣。
《咏雪》教学设计 篇三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咏雪》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主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