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海的颜色》,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特点和颜色,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海洋的颜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颜色及其特点,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海洋的颜色。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海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的颜色。
2. 导入新课:出示一些海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海洋颜色,并请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颜色。
3. 学习新知:教师介绍海洋的颜色特点,并教授相关词汇和句型,如blue sea, green algae, colorful coral, etc.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口语练习,描述他们想象中的海洋颜色,并进行组内交流和展示。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海洋颜色的创作,可以是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
6.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洋是蓝色的。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海洋颜色的作文,可自由发挥,字数不限。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海洋的颜色。
3. 学生的作品是否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海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海的颜色》,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颜色变化原因,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海洋的颜色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颜色变化原因及其特点,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海洋的颜色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海洋的时间-lapse视频,展示海洋颜色的变化,并引发学生对海洋颜色变化原因的思考。
2. 导入新课:出示一些海洋颜色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海洋颜色变化,并请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变化。
3. 学习新知:教师介绍海洋颜色变化的原因,并教授相关词汇和句型,如sunlight, reflection, plankton bloom, etc.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描述他们想象中的海洋颜色变化,并进行组内交流和展示。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海洋颜色变化的探究,可以是实地考察、实验或其他形式,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
6.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洋的颜色会变化。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海洋颜色变化的文章,可以是科普文章、故事或其他形式,字数不限。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海洋的颜色变化。
3. 学生的探究成果是否富有创意和科学性。
《海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湛蓝”、“肃然起敬”、“汗毛倒竖”、“心醉”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的知识。
教学难点:
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释题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海吗?说说你见过的海是怎样的?你们在感受海的变化时,是否留意过海的颜色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王蒙,一块去感受海的颜色吧。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海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2、检查预习情况,闯三关:
第一关:字词关。
第二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顺学引导,直奔重点。
第三关:理解关。
(1)师:课文写到了哪些地方海的颜色呢?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课后表格。
(2)学生读文,填写表格。
四、紧扣关键,上贯下连。
(一)走近渤海。
1、师:首先让我们走近渤海,去欣赏它的色彩吧。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5自然段,说一说渤海是什么颜色?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颜色?
2、学生交流。
3、渤海的颜色真是千变万化啊!那作者是如何将海的颜色描写清楚的呢?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致地观察,具体的描写。
4、那渤海到底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出示句子“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指导朗读。
5、师小结。
(二)走近西沙群岛。
1、师导入:西沙群岛是我国的南大门,让我们走近西沙群岛,感受那儿的海洋美景。说说西沙群岛的海是什么颜色?(湛蓝色)
2、西沙群岛的海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重点指导理解“肃然起敬”
3、引导学生读出敬畏之情。
五、巩固小结,回归整体。
1、师:这两处海的描写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2、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后两处的海。
3、师:今天你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课堂作业》中的语段阅读。
《海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精读,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变化。(重点)
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海水颜色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道海水的颜色,大家可能毫不犹豫的说“蓝色”,而作者,正是对这司空见惯的命题提出了质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呢?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围绕“海的颜色”说了哪些内容。
2、互动交流,明确体裁(说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课后练习2。
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儿?海的颜色又有怎样的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
二、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1、默读,看看你对哪里的海水有感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发现表达特点。
提供交流句式,引导有序表达。
(一)渤海的颜色与感受
1、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2、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二)西沙群岛的海:
1、……这深深的蓝色让人肃然起敬。
2、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三)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海:
1、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四)小结表达的方法,比较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五)自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提出问题,用实例证实,和最后回答“海水是没有颜色的”。字字句句紧扣课题《海水的颜色》,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但读来又不是枯燥单调的,在表达方法上你有了哪些收获?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又有了怎样的启示?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0.海的颜色
提出问题:大海的颜色是蓝的吗?
事实证明:渤海
西沙群岛的海
西西里岛的海 实事求是
摩纳哥的海 严谨求真
得出结论:海水是无色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