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主题:探索日月潭的自然与文化之美
年级:初中二年级
课时:2课时
目标:
1.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文化;
2.探索日月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日月潭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日月潭,以及他们对日月潭的了解程度。
2.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文化。通过地图展示日月潭的位置,介绍其周围的山脉和岛屿,以及湖水的特点。讲解日月潭的历史文化,包括传说和相关的文学作品。
3.实地观察(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日月潭的实地观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湖水、山脉和岛屿的特点,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学生可以拍照或绘画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返回教室后,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就日月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展开讨论。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月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日月潭的生态环境。
5.展示和总结(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成果。指导老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对日月潭的观察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地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接触和观察日月潭的自然景观,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小组讨论和总结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使他们意识到保护日月潭的重要性。然而,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和合作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学设计
主题:感受日月潭的美丽与神秘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目标:
1.了解日月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2.感受日月潭的美丽和神秘;
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日月潭的美景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诗歌欣赏(15分钟)
选择一首描写日月潭的诗歌,让学生闭眼听老师朗读,感受诗歌中的美丽意境和情感表达。然后,指导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并让他们通过绘画、写作或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绘画创作(25分钟)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日月潭的景点或特点,用画笔和颜料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注意细节和色彩的运用,以展现日月潭的美丽和神秘。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对日月潭的感受和理解。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反思:
这节课通过诗歌欣赏和绘画创作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和神秘。诗歌欣赏让学生通过音乐和语言来表达对日月潭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绘画创作活动则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对日月潭的理解和感受。然而,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艺术形式,如音乐演奏、舞蹈表演等,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了解更多与日月潭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能通过写广告语把对课文的感悟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1、正确认读所出示的生字。
2、美读四字成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全文,找找课文第几段写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反馈:重点指导朗读第三句。
(弯弯的月亮、圆圆的太阳)
4、出示日月潭的简笔画,看图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四段
细读课文,感悟秀丽风光:
1、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吧。
(播放日月潭的风光图,师朗读第三、四段)
2、看了、听了你最想说什么呢?
3、 这么美的景色就在课文第3、4段中,自由读读,想 想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清晨、中午太阳高照、下雨)
4、读把自己喜欢的景色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和同桌交流你读后的感受。
5、反馈。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随机品读)
⑴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的倒映在湖水中。
(隐隐约约)
⑵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清晰)
⑶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批上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朦胧)
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读得明朗。
6、日月潭就像一位爱美的姑娘,不同的时候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出不同的景色,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有感情朗读第3、4段。
四、背诵积累
1、想永远记住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发复读,背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拓展练习
为日月潭设计广告语,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提供参考词语)
1、学生自由练写。
2、交流点评。
六、感情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
【设计意图】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仙境”这些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品位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能积累文中和课后的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日月潭(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说)
2、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出最后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想:告诉了我们什么?
(名字的由来)
⑵ 它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⑶ 通过书上的描绘,你能把你想象中的日月潭画出来吗?
(指名在黑板上画)
4、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⑴ 课文写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景色?
⑵ 课文是怎么写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的?
(自由读)
理解:薄薄的雾 隐隐约约 清晰 朦胧 仙境
⑶ 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问: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带着你的体会、感情来读一读。
⑷ 读3、4自然段。
5、精读、选择背诵:
⑴ 交流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背一背。
⑵ 全班展示。
6、齐读全文。
三、积累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
2、读课后练习“读读记记”的词语。
3、积累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解释“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仙境”等词语的意思,并能把自己想象的日月潭画出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不足的是,在朗读中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课文应该怎么读,如果加上这一环节,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也能加深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五
一、看图揭题
1、出示中国地图与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可结合插图或课文第一句话理解)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⑴ 重点指导读好“隐、境、晰、朦胧”的读音。
⑵ 整体感知:你感觉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提出问题,如:
⑴ 日月潭为什么会在高山上?
⑵ 日月潭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
2、全班交流,合作释疑。
四、精读感悟
1、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圆圆的、弯弯的、太阳、月亮”,抓住这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自由选择朗读“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3、创设语境,进行说话训练。
(围绕日月潭说一两句话)
五、品读升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指导写字
七、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第二课时,原本计划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感受日月潭的美景,但在实际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没有预测到的一幕。
朱经纬上台来介绍日月潭的由来,完全摆脱了课文的束缚,介绍了一个他从地理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日月潭的传说:传说一条公龙和一条母龙因为饥饿吞下了太阳和月亮,后来一个勇敢的人杀死了公龙和母龙,太阳和月亮升上了天空,他们原来居住的湖就成了日月潭。
朱经纬讲完以后黄韵洁上台,她先说:“我跟朱经纬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她讲得更细腻、更生动,读了土地神、姐妹俩等角色,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在两个同学讲完以后,我组织同学对他们俩的表现进行了一个评价:朱经纬讲得大*阔斧,有很强的概括力;黄韵洁讲得生动。然后我告诉学生,其实一个景点往往都会有很多传说,正是自然传说赋予了自然景点以生命,比如阿诗玛、黄山奇石。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景物,如果有美丽的传说相伴,也会显得格外不同。
这时教室里还有高高举起的手,考虑到时间因素,本不想再请了,但实在不忍心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请了第三位同学。
熊听仪上台后先说了一段话:“你们想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日月潭吗?我也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我自己编的。”于是她开始绘声绘*的讲起来,内容是在前两个同学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平常看的童话、神话的内容进行的再创作。有时可以发现她思考的痕迹,但很快她又能自圆其说讲下去,我真是佩服八岁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熊听仪讲的故事中有两点让我很欣赏:一是她想到了把公龙、母龙肚子里的日月取出来但不要伤害它们;二是她赋予了故事中的人物以现代角色,姐妹俩得到了玉皇大帝赐给她们的一台电话,只要拨通123就可以得到帮助。
我着力表扬了熊听仪的创造精神和善良心地。
从这样一个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潜力。这节课学生听得出奇的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故事。
要着力培养这样一批能说回道的学生,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这样锻炼的机会。
要有意识的提供一些复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亲身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日月潭》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六
听到夏老师的课,很幸运,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夏老师精彩的地方,也认识到了自己某些不足的地方,应该说受益匪浅。夏老师执教的《日月潭》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
一堂课精不精彩,课堂的导入也是一个因素。心理学认为: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为“心向”。这时候,一般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夏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一开始播放风光片,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了美丽的日月潭。学生看着看着发出了发自内心的感叹:好美啊。学生在这样美的`心境下进入课堂,有了这个美的情境,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愉快地畅游了。到了这节课结束了,和生字朋友说再见了,小朋友们就会高兴地说出“群山环绕、名胜古迹,Byebye!……”
二、以学生为本、以质疑为线、以朗读为主。
我们说,要让孩子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疑问课堂出课堂。这堂课上夏老师从“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带着“这是岛?”“在什么地方?”“湖水面积多大、多深?”“为什么那么美?等问题进入文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三、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堂课中有一个非常闪亮的地方,那就是师生共同演绎“群山环绕”。学生开始是“遥遥相对”,这时第一个孩子说:“不对,你们不应该和老师站那么远……。”有的说:“群山就是有很多山,而山应该有高有低,你们应该有些人搞一点,有些人矮一点……”有的说:“应该有几座山在后面,有几座山要重叠起来……”等等。整个环节给人的感觉特别真实,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而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整个课堂开放而灵活,充满生机。
四、从课内到课外知识的不断延伸。
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简单介绍了那里的文武庙,独具匠心,注重了
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衔接与整合。然而课堂是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课堂,我在听课过程中有几点小小的个人建议。
一、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欣赏风光片时,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给人轻松舒适的享受。但当进入文本学习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背景音乐关掉。因为神圣的课堂永远是安静的,而且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配比较差,注意的广度比较低,因此很有可能很多学生只顾着听音乐而忽视了文本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学习。
二、作为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想朗读是一个重头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感受文本、理解文本。但这堂课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朗读次数似乎太少了些,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反复复去读,去品味。
【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
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
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