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引言:
角的度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生动、有趣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的度量的数学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角的概念与度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角的概念: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角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2. 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3. 角的度量运算: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角的概念,并引出角的度量方法的重要性。
2. 角的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包括顶点、边和角度的概念。
3. 角的度量方法介绍:通过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4. 角的度量运算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运算方法,包括角的加减和角的乘除。
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检验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
1. 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作业布置:设计合适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角的度量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
1. 展示图片:生活中的角的图片,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等。
2. 示意图: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的示意图。
3. 量角器:用于演示角的度量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深入理解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评价方面,我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别辅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引言:
角的度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初中八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生动、有趣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的度量的数学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巩固角的概念与度量方法,引入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正弦、余弦和正切计算角度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角的复习:通过回顾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巩固学生对角的理解。
2. 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引入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并介绍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计算角度的大小。
3. 角的度量方法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角的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引出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这些概念的意义和应用。
2. 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角的度量方法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角的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船的航向角度等。
4. 小组合作: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作业布置:设计合适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角的度量和正弦、余弦和正切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
1. 示意图: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的示意图。
2. 角度表:用于演示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案例:包括实际问题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度量和正弦、余弦和正切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角的度量方法和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评价方面,我会更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角的度量和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应用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的活动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二)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和度量单位,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
关键:正确摆放量角器,明确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里圈的度数还是外圈的度数。
教具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25页上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角的王国里发出了争吵声,(示两个相差很小的角:∠A和∠B)∠A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B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就这样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来。同学们,他俩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来度量角,当一次法官来帮他们断这场官司。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比角的活动,发给每人一张画有∠A和∠B的题单。问:你有办法知道∠A和∠B分别多大吗?看谁想的办法又多有好。
然后,由学生操作,交流方法。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有的……有的……还有的……
最后,教师小结:你们真善于思考,想出这么多比角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比出谁大,但到底是多大?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角的单位和工具。
2、认识计量角的单位和量角器
首先结合教具(25页上)图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一个圆被平均分成360份,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一度,记作:1,(板书:1度,记作1度)。这一周就是360度。顺利引出周角=360度(板书)。同时引导学生建立10度、30度、45度、60度、120度、150度的表象,为后边的练习第二题打下基础。
然后、引进量角器:演示并告诉学生,将教具一半移走。剩下的一半加上刻度,就制成了现在的量角器。请大家拿出量角器观察,再与同桌交流“你从量角器上都看到了什么?”
最后,用投影仪出示量角器,集体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1)有180个小格,一格是一度,共180度。板书:平角=180度。
(2)有中心点和零刻度线
(3)读数有两种排列方式。
3、第三环节就是使用量角器量角。
先让学生借助书上的试一试的测量,试着说说量角器的摆放以及读刻度的.方法。之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边操作边介绍,教师协助操作,逐步引导,最后精辟归纳出量角的一般方法:
(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即点与点重合。(板书)
(2)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即边与边重合。(板书)
(3)读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若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内圈的度数;若角的一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另一条边所指的外圈的度数。
过度:在读角的度数时要知道对不对,你还有没有什么小窍门?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锐角的话选择较小一个度数,钝角则选择较所大一个度数。
最后,让学生亲自实践,在题单上量角。教师巡视,重点指导量角器的摆放和读度数。指名汇报度量的结果,教师板书:∠A=80度,∠B=85度,板书之后强调书写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小结:现在,有理有据,我们可以宣判结果了:角国里的国王是∠B。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第一题(书),谁说得对小黑板出示练习
第二题(书),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小黑板出示)。
第三题,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板每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记住度量的结果,为下一节课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做准备。
第四题,在身边找角,量角。你还想知道身边哪些角的度数,就找出来量一量,把结果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很大。把你的收获讲给全体同学听。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
课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
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