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实用6篇)

时间:2017-04-08 08:41: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篇一

舞蹈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通过对舞蹈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阐述了舞蹈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自我表达和创造力的发展等方面。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舞蹈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加强舞蹈教育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育;身心发展;身体素质;情绪管理;自我表达;创造力

引言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舞蹈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表达和创造力。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舞蹈教育往往被边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舞蹈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阐述舞蹈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加强舞蹈教育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舞蹈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1. 舞蹈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舞蹈是一项需要良好身体素质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锻炼身体,提高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能力。研究表明,舞蹈教育对学生的肌肉发展和心肺功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舞蹈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作技巧和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意识和身体控制能力。

2. 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学会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研究表明,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3. 舞蹈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造力发展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学会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舞蹈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舞蹈教育往往被边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舞蹈教育缺乏专业的教师和教学资源,二是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误解。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舞蹈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和社会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加强舞蹈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育水平提升,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三是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舞蹈教育环境和条件。

结论

舞蹈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包括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造力发展等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舞蹈教育往往被边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对舞蹈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和社会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舞蹈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育水平提升,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 舞蹈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J]. 音乐教育研究, 2015(2): 18-21.

[2] 孙丽娟. 舞蹈教育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J]. 宁夏教育学院学报, 2018(3): 81-84.

[3] 赵静. 舞蹈教育对学生自我表达和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 艺术教育, 2019(5): 67-70.

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篇二

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对舞蹈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阐述了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等方面。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舞蹈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加强舞蹈教育的建议,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舞蹈教育;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情操

引言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和体验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舞蹈教育往往被忽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舞蹈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阐述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加强舞蹈教育的建议,以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1. 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研究表明,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加敏感和理解舞蹈作品中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能力。

2. 舞蹈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分析舞蹈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研究表明,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舞蹈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操。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和体验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研究表明,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舞蹈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舞蹈教育往往被忽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舞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二是舞蹈教育缺乏专业的教师和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三是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误解。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舞蹈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舞蹈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和社会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加强舞蹈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育水平提升,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三是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舞蹈教育环境和条件。

结论

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等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舞蹈教育往往被忽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因此,需要加强对舞蹈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和社会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舞蹈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育水平提升,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 舞蹈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音乐教育研究, 2016(3): 27-30.

[2] 李丽. 舞蹈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J]. 艺术教育研究, 2018(2): 45-48.

[3] 王伟. 舞蹈教育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J]. 艺术教育, 2019(1): 55-58.

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篇三

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用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态之一。通过读《梅兰芳文集》中的《运用传统技巧刻划现代人物》与《中国戏曲通史》,可以深刻认识到:我国众多的艺术表演剧种中,舞蹈表演是最早借鉴与吸收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

中国舞蹈与中国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艺术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用美的舞蹈来诠释戏剧逻辑与舞台上的行动,以及着重用舞蹈美回味人生、再现生活是传统戏曲的突出特点。一般我们都知道戏曲的表演体系是“唱、念、做、打”,戏曲的舞蹈美主要贯穿在“做”、“打”这两种功法之中。在戏曲舞蹈上出现的人物都是以舞蹈化的形式出现的,也可以称作舞蹈艺术形象。

史书《汉书成帝纪》中,记载一个身材窈窕,体态轻盈,会控制呼吸,故而能在宫人所托盘上翩翩起舞的赵飞燕,被后人称为“盘上”、“掌上”之舞。到了唐代,杨玉环跳的《霓裳羽衣舞》,大诗人白居易这样描写到:“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其舞姿轻盈典雅、飘飘欲仙。这些都对传统古典舞的步态形象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借鉴资料。如:近年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跨界的大导演张艺谋用一种新的视角创新的挖掘了舞剧艺术的新领域。该剧用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按照舞剧自有的形式与脉络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原著中的矛盾焦点,并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得以升华,同时视觉冲击感更加强烈,在表现上有了较大的跨越。

中国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文化,通过舞蹈这一载体,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出现在人们面前。古有《霓裳羽衣舞》,现有《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等许多优秀作品,正是由于我国的舞蹈表演借鉴与吸收了戏曲表演艺术中身段“圆、曲、拧、倾”及动律;运用身体多个部位,例如手臂、腿、头、胸、腰、胯等弯曲或旋转或延伸,形成既潇洒飘逸又外松内韧的形态。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磅礴气势,才逐渐形成借鉴与吸收了戏曲舞台艺术表演的剧种之一。

当今舞蹈艺术的发展,时刻都离不开吸取戏曲中的综合表演艺术。舞蹈与戏曲有着互相影响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戏曲舞蹈是蕴含中国古代传统舞蹈元素最多的“活化石”。舞蹈通过从戏曲中提取吸收营养,大大充实了舞蹈的表现形式,拓展了表演空间,增强了可视性、丰富了内涵,而且在不断发展中还保留了古老传统中的经典表现手段与技术技巧。

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篇四

摘要:

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舞蹈作为一种源自自然、来自人类灵魂深处情感的生动肢体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经过舞者而传达给观众的,使观众受到触动,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对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理解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我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期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本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艺术实践的定义及内涵

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篇五

摘要:

近些年来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已经被相关院校列为特色专业,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社会调查显示,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学校和家长逐渐增强对学生艺术的培养,并且艺考资料也显示近些年来舞蹈专业的艺考生比例在不断的升高。目前,舞蹈在很多普通高校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日常训练中往往忽视了很多关键性问题,尤其是舞蹈表现力,笔者主要针对此刻舞蹈专业表现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提议。

关键词:

舞蹈;表现力;措施

一、引言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也是内心境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我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经过自我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能够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经过自我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我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我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仅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能够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可是舞者必须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我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我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能够看出表演者的欢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必须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经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一样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一样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仅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仅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到达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可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到达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一样,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必须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教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我的创造本事,并且很多的教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教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一样程度的改善。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仅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3]课下教师要与学生进取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提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善。

学校也能够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一样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能够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本事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通高校应当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经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所以,舞蹈表现力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加深自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注重自我表现力的培养。学生和教师都应当从舞蹈动作、眼神、舞台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03:163.

[2]李卓.浅谈如何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吉林教育,2013,34:6.

[3]仝娟.浅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通俗歌曲,2014,08:148.

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 篇六

[摘 要]本文从舞蹈情感体验的含义出发,从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方式和准确深入体验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两方面探讨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就如何准确深刻把握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提出自我的见解。

[关键词]舞蹈表演 情感体验 主角

一、舞蹈情感体验的含义

“情感”在《心理学大词典》中解释是,感情一词被界定为“情绪和情感的总称”,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与环境和感性有关;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对事物的喜爱和关切之情[1]。

体验是个体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它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亲历中获得认知和情感[2]。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者融入主角的情感世界,感受主角在既定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对舞蹈艺术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忙,对艺术表演中主角的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忙作用。

二、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1)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方式,要求表演者更深入体会主角情感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3], 经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来表达主角的情感、性格等,在舞蹈艺术表演中,动作的技巧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内心感情、塑造人物性格特性和精神面貌。舞蹈三要素:动作、造型、表情。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没有人体动作,就没有舞蹈。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展现,始终贯彻在舞蹈动作中。可是这些动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体动作,而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这些动作具有必须的形式和规格,并且有确定的名称。例如芭蕾舞的“阿拉贝斯克”(Arabesque)、中国古典舞的“顺风旗”和“小射燕”等。它丰富和提高了舞蹈的表现手段,使舞蹈艺术进一步规范化,同时还有助于各种舞蹈风格的构成和稳定。舞蹈以人体流动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古今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无不是由于动作新颖、具有特色、塑造了艺术形象才取得成功的。所以,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展现,始终贯彻在舞蹈动作中,另外表情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表情的融合,有

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

舞蹈除了以动作为表现手段之外,也取决于舞蹈的造型。舞蹈造型是一种人的形体动作,它是以人体的四肢和身段以及表情姿态构成某种相对静止的形态。这种“形”与“神”结合产生的富于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动作,是对刹那间的生活片段的凝固,一种静态的艺术形象,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许多舞蹈在开场和结尾时,为了渲染场景和人物的诗意美,常把流动的舞姿化为静态的造型,场中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给观众一种新奇的美的享受。

表情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所以说舞蹈的“律动性”是内在的情感和外部动作相统一的节奏的直接反映和集中体现。舞蹈的动作性还决定了舞蹈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画等方面都要体现可舞性的原则。

无论动作,造型,还是表情,最终都是围绕着表达情感,舞蹈只能依靠人体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它不想说话一样那么容易表达,所以更加需要表演者深入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从日常生活动作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舞蹈以人体流动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所以说主角情感的体验是舞蹈表演这种特殊的表达艺术方式所决定和每个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本事。

(2)准确深入体验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

舞蹈表演是否成功,舞蹈中人物情感是否能感染打动观众,完全依靠舞蹈演员表演这一最重要和最关键一个环节。

虽然主角的性格特性已经在舞蹈编导那构思和编排好,但仍依靠于舞蹈演员在编排好的固定模式下有自我体验自我感动的二度创作,舞蹈演员是否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否能融入自我的情感到作品中去,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作品,都直接影响整个表演最终的效果。而演员对主角的把握,取决于演员自身的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和对作品不一样的理解,所以不一样的演员表演同一个主角,甚至是同一个演员在不一样时光或不一样情绪下表演同一作品,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说艺术常演常新。所以在表演者舞蹈本事水平相当的情景下,谁的生活轨迹更接近这个主角,谁能更深入的把握主角的内心世界,谁的演出就更成功。

三、舞蹈抒发情感的方式

(1)直接抒发。在舞蹈表演中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发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去强烈地感染观众,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

(2)间接抒发。在舞蹈作品中借助于动物的特征、自然界景物中的形态等,以借物比喻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感情色彩,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观感情、真情、活力与客观外界的景物达成有机的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反映了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

(3)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在情节舞蹈和舞剧中运用“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达方式,把内心境感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透露出来。抒情并不排斥叙事,它们往往互相渗透,糅合在一齐,一方面以精致的情节发展,一方面着意刻画表现人物心理的复杂多样的感情,在情感抒发方面大做文章,将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强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观众为舞蹈所牵动,受到深深的感染。

四、如何准确深刻体现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

舞蹈演员怎样样将主角情感转换为自我的情感,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现主角情感呢?

(1)掌握舞蹈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舞蹈始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表演艺术,舞蹈的动作技巧是一齐情感表达的基础。一个舞蹈动作首选要做到位,分寸把握得足够充分恰到好处的力度和舒展性,才能更好的表达情感,如果跳起来歪歪扭扭,落地又不稳,这如何让观众联想到主角所要表达的喜悦之情?

另外舞蹈动作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的学习新的舞蹈动作语言,才能运用于更多可表达的情感。

(2)加强呼吸,眼神,面部表情的训练增加感染力

舞蹈是无需说话的,一切都靠舞蹈演员的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要想控制好主角中的情感,首先得控制好自我的呼吸,舞蹈是在一系列高强度运动中的表演,仅有控制好自我的呼吸,才能让自我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不变形。这样舞蹈演员才能随着音乐和情节的发展需要展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有些情感是需要呼吸,眼神,和表情配合来表达的,比如紧张,兴奋,生气,或屏住呼吸,或呼吸沉重,眼神和表情或眯着,或专注,或瞳孔放大,肌肉扭曲。这些都靠平时训练积累才能在表演中更好的表现主角情感。

(3)运用想象升华情感

舞蹈的想象有三种,氛围想象,心态想象,形象想象。氛围想象是对主角的环境身世经历犹如身临其境的幻想感受。心态想象就是透彻的把握主角的心理状态和构成,了解主角在情节中的所思所想,努力做到如问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形象想象就是对主角整个人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的想象,幻想不至于表面,甚至是其内在的人物性格,品质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如果能够在表演前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及主角的背景故事,查阅与时代背景,主角背景同类型的相关资料,经过分析主角的性格特征,分析与自我相同的地方与不一样的地方,在内心与主角内心进行沟通,对主角人物内心世界整体的构思,例如说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主角会怎样样处理,不只在表演中,甚至在生活中以主角自居,全心的投入,逐渐的爱上主角,以主角自居。舞蹈演员能做到这样去把握主角情感世界,舞蹈演出必须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姜肖.情感体验基础上中职音乐.舞蹈专业教学课题研究,2012;

[3]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关于舞蹈毕业论文范文(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