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浅谈旅游文化创意的路径及优化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而旅游文化创意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对于提升旅游体验和增加旅游吸引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文化创意的路径和优化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旅游文化创意的路径需要从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挖掘入手。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这些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化创意的基础。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发掘,可以发现独特的旅游元素,从而为旅游文化创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主题展览等方式,展示当地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的兴趣和关注。
其次,旅游文化创意的路径还需要从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入手。旅游产品是旅游文化创意的具体体现,通过创新和设计,可以提供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独特体验感的旅游产品,如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定制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针对旅游文化创意的优化策略,首先要注重创新和多元化。旅游文化创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寻找新的文化元素和创意点,以保持旅游产品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同时,要注重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其次,要加强合作和交流。旅游文化创意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各地旅游局、旅游企业和文化机构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挖掘和开发旅游文化创意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旅游市场的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旅游文化创意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宣传,如旅游节目、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提升旅游文化创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文化创意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体验,提升旅游文化创意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总之,旅游文化创意的路径和优化策略对于提升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掘文化资源、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以及加强创新和多元化,加强合作和交流,加强宣传和推广等策略,可以实现旅游文化创意的最大化效应,为旅游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浅谈旅游文化创意的路径及优化策略论文 篇三
浅谈旅游文化创意的路径及优化策略论文
题目: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摘要:创意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当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 景区文化不再是导游口中枯燥的导游讲解, 文化赋予了景区以新的活力。本文梳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 以及我国成功或失败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以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熟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文化产业; 创意经济;
0 引言
创新是一个时尚的名词, 放在现在, 创新无处不在, 无处不需。技术的创新会带动时代的进步, 而文化的创新更是为各个领域开拓了一片新天地。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 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 (Creative Industries) 的概念[1], 创意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在此基础上, 国外学者率先开始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角度的研究, 建立了逐渐成熟的理论模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各国的文化传入中国, “洋”节日迅速在我国流行开来, 再加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更加愿意拿出一部分钱用来消费而不是存入银行, 出国旅游便成为了热门项目。国内的大好河山难道对我们没有吸引力吗?国内旅游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后突然走向了千篇一律的模式, 比如相似的旅游商品街、相似的旅游纪念品、相似的游乐场等等。在传统观光旅游方式的支撑下, 我国旅游业依托优质旅游资源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2]。但单靠优质旅游资源支撑的观光旅游的形式已经不能够跟上现代人们的需要。
1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旅游业向来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无论是大河山川, 还是名胜古迹, 甚至是探险圣地, 处处都有人类的脚印, 处处蕴藏着人类的文明。当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 景区文化不再是导游口中枯燥的导游讲解, 文化赋予了景区以新的活力。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并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叠加, 有学者定义为两个产业系统构成要素相互“耦合”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创新系统[3]。事实上, 国内很多学者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相关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博士尹贻梅认为旅游产业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特征, 以及显着的产业连带效应, 使其能够与文化创意产业完美融合, 并通过湖南张家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先例提出集群式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模式[4]。
我国的民族地区在拥有特色自然景观的同时, 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这都是景区可以利用的文化创意素材。国内创意产业的兴起几乎同时引起了对旅游创意的关注。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自然不愁关注度和客源, 那么对于资源独特性较差的景区, 加上适宜的创意产业开发和宣传, 能否打出景区知名度就是做与不做的分别。
此外政府的支持亦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问题在另一学者的研究中阐明的.更加深刻。有学者提出两个产业融合的三条路径, 即政府角色的发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成立[5]。
这篇文章以秦皇岛市为案例城市, 分析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路径, 另外有说法两大产业融合过程中的政府应根据不同模式和阶段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植、市场监管等不同作用[6]。政策往往可以促进一个产业的兴起, 也可以抑制一个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当中, 主要发挥良好的政策引导作用和资金支持作用。
2 创意旅游示范
创意旅游逐渐成为了各地景区吸引游客的新形式, 国内有很多文化创意旅游项目的成功范例。本文大概以民族文化创意和历史文化创意两大类进行阐述。
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等旅游地凭借着东巴文化、藏文化的区域特色优势发展势头猛劲, 但是“一招鲜吃遍天”在如今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中国显然是不成立的, 这些地区同时面临着二次创业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驱动机制问题。资源中内含的知识与信息量越大, 旅游者前来获取和共享的知识和信息, 前来体验异文化风采的欲望也就更趋强烈[7]。
周智生在文中指出, 多元化民族特色由于承载着更多的信息、知识, 带给游客更多的想象空间, 发掘这一特点会带来可观的效果。“创意”被认为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8], 而在信息时代, 旅游产品自然也可以搭上互联网的便车, 张海燕等人指出受到互联网时代的驱动, 企业之间商业模式的竞争已经成为主流[9]。旅游产业经济必定离不开商品生产及消费, 对于这一方面, 龙叶先在文中表述, 武陵山区苗族特色酒文化传统, 必须根据新的消费者群体的需要, 从内容、形式, 甚至饮酒器具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才能在文化旅游大发展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其特色资源的功能和优势[10]。
除了民族特色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体现, 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尝试。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和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开发都是典型的成功例子, 学者保继刚指出主题公园作为一种人造旅游资源, 重在构思和主题创造[11]。西安大唐芙蓉园主题公园就是将古都西安的帝王文化、历史及宗教文化、诗歌文化等民族历史文化元素, 有机融入[12], 另外配合多处园林景观, 重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传说, 增加了景区的故事性, 令人印象深刻。城市空间被视为某一特定社会的流行意识的反映或者“精神”的普遍感觉[13],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也导致新型消费空间的生产[14], 在历史街区被人工改造失去真实性的今天, 要认识到游客对历史街区的真实性感知、地方感是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后行为的重要因素[15]。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总结了国内各学者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文献, 深刻感受到旅游业正走向与文化创意结合之路, 这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明智之举。各地的旅游创新都有成功有失败, 针对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文化创意创新是必要的。凭借异质性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不是长久之计, 特别是对于如今消费群体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 创意永远不会过时。
发展旅游业是越来越多的工业城市转型和中小城市经济转型的选择。传统的旅游业主要依靠景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自身独特性和吸引力, 另外景区的地理位置和宣传力度的不同, 使得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如今人工大型游乐场、主题公园、生态馆等创意旅游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收效, 传统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也是各景区亟待采取的一项转型措施。然而旅游业的开发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 旅游开发与文化的传播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人们对旅游的热情来自于不同文化的的碰撞、吸引, 旅游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载体。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原真性较好的旅游景点, 保护民族历史景区的原真性也是吸引游客的重点。有学者提到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中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应用[16], 这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原貌, 也是对原有旅游资源的扩展和开发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如果将旅游资源的特点利用科技创新进行创意性的开发, 以其为主题进行新鲜有趣的旅游项目, 既让游客们体验到了当地真实的特色风情, 自然景观, 满足更多的游客的体验需求, 又能够相对保护文化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徐丹丹, 孟潇, 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27 (02) :105-113.
[2]白凯, 原勃.扎根理论下的印象系列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3 (01) :15-20.
[3]杨春宇, 邢洋, 左文超, 肖宏, 高红艳.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系统集聚研究——基于全国31省市的PEF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 2016, 31 (04) :81-96.
[4]尹贻梅, 鲁明勇.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旅游学刊, 2009, 24 (03) :42-48.
[5]付瑞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J].
经济师, 2012 (09)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