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探讨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16-06-02 02:22: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探讨论文 篇一

标题: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必要性与挑战

摘要: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在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如何有效推进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必要性;挑战

引言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水平工程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必要性

1.1 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通过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和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2 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教育资源不足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需要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优质师资、先进实验设备等,但目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发展。

2.2 教育模式创新不足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包括跨学科的教育、实践教育等,但目前在教育模式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推进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加大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投入

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从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 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如跨学科的教育、实践教育等,为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培养途径。

结论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在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大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投入和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推进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晨.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5): 34-37.

[2] 李华, 张明.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科技与管理, 2018(01): 54-56.

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探讨论文 篇二

标题: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摘要: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不同高校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模式的调研与分析,探讨了如何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研究建议。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引言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高校纷纷探索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不同高校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模式的调研与分析,探讨了如何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研究建议。

一、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

1.1 以科研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以科研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和科研成果的产出来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1.2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

2.1 融合科研与工程实践的培养模式

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该融合科研与工程实践,既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既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又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2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实践研究建议

3.1 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工科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3.2 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高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如开设专业实践课程、组织创新创业竞赛等,为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培养途径。

结论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并加强校企合作和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可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 张明. 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19(06): 55-57.

[2] 王强. 创新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高教探索, 2018(05): 122-124.

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探讨论文 篇三

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定位受到冲击。本文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现状和工科研究生教育在精英培养上面临的困境,简要论述了扩招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工科研究生在教学层面上的几个改进方向。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精英教育;扩招

  一 研究生教育定位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下,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能在社会各领域里起主导作用的精英人才,正是国家发展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精英人才的造就是无数个偶然和必然碰撞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高等教育却在这多方面不可控因素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成为塑造精英人才的重要导引和积淀。这其中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无论以其培养定位还是培养模式而论,都对造就精英人才承担并发挥着最直接、最关键的作用。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19 7 8年刚恢复学位制度时,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6.3万人,经过严格考试,录取了约1万人,当时的研究生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学术型人才上,以解决高校及科研单位面临的人才断层问题。而近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19 99年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约27%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到44.9万余人.高校在校研究生已超过1 0 0万,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已成为规模型的精英教育,其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转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但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形式,其培养拔尖创新型精英人才的重任依然存在.而且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更显重要。因此,改革和优化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模式,使之更适应国家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现状,在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同时.也造就一批精英人才.已成为了很多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 工科研究生教育在精英培养上面临的困难

  现阶段的工科研究生教育在精英人才培养上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困难:

  其一,教育规模与教育资源发展不同步的矛盾。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相应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而且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同步发展,因此规模扩大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很大。对于工科研究生而言,这项矛盾表现得尤为明显,师资力量、科研项目及经费,实验设备等的相对短缺,必然导致研究生课程培养质量下降,如本科教学形式的三四百人大课堂严重地脱离了研究生教育自身特点。不少学校有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人数甚至达到几十名,这给以导师负责制为主要培养形式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缺少实验设备,或者缺少实验室场地而影响科研顺利开展的现象也不在少数。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必然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培养拔尖创新型精英人才而言更是如此。

  其二,传统教育模式与当前教育现状不匹配的矛盾。一方面,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成倍扩张,研究生教学的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并没有很大的变化,适合少数人的教育方式对于规模型教育并不完全适用,面对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大规模的受教育人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教育现状产生了矛盾,很难达成研究生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精英人才。另一方面,传统的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精英人才成长的方面,如:知识传授方式比较僵化,属于灌输型教育,过分注重重复性、跟踪性的工程实践,而忽视了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培养和锻炼;另外,研究生教育以导师为中心,导师的教育方式决定研究生的成长,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可见,传统教育模式对于精英人才最重要的特质一一创新性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培养。

  三 关于解决困难对策的思考

  对于现阶段的工科研究生教育而言,提高培养质量,造就精英人才意味着必须针对上述两个矛盾进行探讨。

  一方面,应正确对待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研究生规模之所以在近几年迅速扩大,正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的体现,符合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前进对人才大量需求的实际情况,也满足了广大人民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愿望。至于伴随的培养质量下滑,是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素质普遍提升至一定高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定会趋于平稳,其教育质量也必将得到提高。因此,在现阶段要解决扩招造成的矛盾,需要国家对扩招速度进行合理调控,并尽可能地增加教育投入,以缓解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平衡研究生规模扩大与教育资源的发展。

  另一方面,扩招是研究生教育的必经之路,并不代表就可以不作任何改进.等待着

研究生教育自动发展到平稳高质量阶段,在这个不可跨越的阶段更需要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需求,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出适合现阶段教育发展情况的改进和优化。笔者现提出几点工科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存在的不足以及进行调整和补充的浅薄建议,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目前工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数理类基础课程设置不足,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较窄。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对于研究生进行一般的工程应用研究是合适的,但不利于研究生在工程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在绝大多数工科学科门类,研究越深入,所涉及的物理本质、数学方法越复杂,越依赖于现代物理、数学的最新成果,并且学科交叉的性质亦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数理类基础课程.拓宽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实现重大工程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以及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必须具备纵观世界、引领潮流的眼光和能力。培养研究生在本学科的国际视野,能准确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在选题能抓住本学科的前沿问题,能密切关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能研究本学科最前沿的问题,这也是拔尖创新型精英人才的标志。而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中.普遍对于国际学术交流重视不够,造成研究生眼界相对不够高。因此,在拓宽国际视野方面需要大力加强,可以通过研究并建立高水平学术交流体系,建立系统性的国内外交流来实现。在实践层面应积极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向国际会议,国外期刊投递论文。广开渠道,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中心建立联系.进一步加强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短期互访,以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出国联合培养计划以及与一些大学的合作协议,制定相应政策,选拔部分学生作中长期的交换培养等等。

  良好的团队构逢不仅对科研过程中创新技术成果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团队中科研氛围的构筑以及团队成员的彼此学习,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在纵向团队的构建上拥有相当多的经验,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都进入导师实验室,参加到项目团队中进行课题的研究。但是,在当今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下,学科交叉层面上的横向团队构建成为支撑该趋势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尝试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交叉学科团队的建设。

  “自主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这种素质来源于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更依赖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在严把各个培养环节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帮助研究生在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在实践层面可以考虑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着重为低年级研究生提供导师实验室以外的接触工程实践,发掘创新灵感的机会。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46%未阅读
对工科研究生精英教育的探讨论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