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分析论文 篇一
在当今社会中,小学本科教师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小学本科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小学本科教师教育的分析和研究是必要的。
首先,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一位合格的小学本科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以便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应具备教学技巧和教育方法的能力,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需要小学本科教师教育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技巧培养和教育研究等方面。
其次,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对于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同时,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包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谨教学等方面。这需要小学本科教师教育注重教师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
最后,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教师教育的基础,但实践教学是教师教育的关键。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实习教学和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这可以通过实习教学、实验课程、课堂观摩和教学实践等方式来实现。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挑战,并能够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决策。
综上所述,小学本科教师教育的分析表明,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的培养、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以及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小学本科教师教育的关键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不断提高小学本科教师的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分析论文 篇二
在当今社会中,小学本科教师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以提高小学本科教师的教育质量。
首先,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当前,小学本科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教学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往往与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挑战,并能够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决策。
其次,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技术不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创新能力,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方式,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当前,小学本科教师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因此,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的力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持续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支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本科教师教育的分析表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技术不足以及师资力量不足是小学本科教师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高小学本科教师的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分析论文 篇三
小学本科教师教育分析论文
1教师专业化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倡导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对教师专业化标准进行了界定。[1]“概括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的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二,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我国教师专业化就意味着要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教师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并加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2]所以,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三个层面,其中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和关键,职前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水平对教师专业化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由师范教育所承担。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中国师范教育由旧三级转为新三级的历史产物,这一专业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和现代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的直接产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直接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困扰高等师范教育多年‘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得到一种兼容和共生,那就是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两方面。以此‘专业特性’反思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指出高等师范教育要加强‘教育专业性’。因此,凸现‘师范性’成为今日教师专业化大潮的一面旗帜。”[3]那么小学教育在纳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发展状况如何呢,重视“师范性”是小学教育的特色,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抢占先机,然而,实际上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发挥自身原有优势,反而在升级或并入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完全被高等师范教育所同化。
2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定位不强、师资力量薄弱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完全按照高等师范教育的标准来进行,对自身的专业定位差,培养目标不明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仍是合并升级前中师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在保留自身的优良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仍有一些不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较低,甚至很多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2.2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范性与学术性失调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通识类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教育专业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构成。课程设置上多重视理论课程的设置而忽视实践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比重仍然有待提高;学科专业方面多教授课程论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学科具体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比重低,且实践形式、实践内容单一,最终仍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
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对策
3.1明确专业地位与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要从师范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专业定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首先属于师范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当有不同于中等师范教育和大专程度的师范教育的特点。在层次上与培养中学师资的本科师范专业应当是一样的,但是专业特点上又相区别。”同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又属于高等教育体系,“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当达大学本科教育的一般水平,同时它又有自己专业的特色,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它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应是一个独立的专业。”[4]在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精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并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复合型教师。
3.2课程设置上要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整合
教师教育具有双专业性。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更加要求教师教育要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整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中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5]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三个方面。良好专业素质的培养依赖于学校课程的各个方面,所以应合理设置通识教育类课程、专门学科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使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还有娴熟的教育学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在课程设置上把握学术性的同时应该凸显师范性,具体表现在:
3.2.1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
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技能、书写技能、信息处理技能和沟通技能等来加强基本功训练;通过备课、听课、讲课、评课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通过班级管理技能和思想教育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教育技能。
3.2.2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
教育实践环节分校内校外两个方面进行,校内主要通过微格训练进行,校外主要通过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进行。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教育实践环节的比重,延长周期,使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实习中检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
知识的学习。3.3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专业建设的重要条件。所以,高师院校应切实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鼓励教师通过继续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并且保持教师原有的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范性。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招聘优秀年轻教师以实现老、中、青教师队伍的良好衔接。